近日,記者前往北京經濟開發區,體驗車路雲協同下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相關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正積極配合政府開展車路雲協同專案測試落地工作。受訪專家均表示,隨著“車路雲一體化”技術路線逐漸完善,車路雲協同等技術應用將彌補單車智慧應對長尾問題的不足,解決其產品成本高、開發效率低等問題,有利於智慧網聯汽車規模化發展。
北京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在160平方公里的區域完成了“車路雲一體化”裝置的新建或改造,裝置集成於監控杆裝置箱中。透過攝像頭獲取路面狀況,向接入裝置提供訊號燈狀態、車輛盲區障礙等資訊。
“車路雲一體化”何用?
1月25日9時,早高峰的車潮尚未退去,一輛自動駕駛汽車緩緩停在記者面前。
使用相應用車軟體解鎖車門,進入車內,根據語音提示繫好安全帶後,記者點選前方座椅螢幕上的出發按鈕,隨後,車輛自動閃爍左轉向燈,匯入車流開啟了本次行程。隨著車輛平穩起步,座椅前方螢幕上顯示出車輛時速、行駛路徑、路況等資訊。行進過程中,根據各車道車流情況,車輛會自主選擇最優車道行進。在路口左轉彎時,車輛能準確識別紅綠燈情況,感知並預判其他車輛運動軌跡,順利完成轉彎動作。
從乘坐體驗來看,車輛行駛平穩,起步、剎車、變道等動作切入的時機和程度恰到好處,頗有“老司機”駕車的沉穩感。但“車路雲一體化”何時發揮作用、如何提升車輛行駛能力,在近20公里的行程中記者未明顯感受到。“車路雲一體化”技術的作用很難外顯。文遠知行產品專案交付工程師羊成武向記者解釋,在單車智慧的基礎上,透過路端資訊的補充,可提升自動駕駛車輛的行駛可靠性和乘坐舒適性。“例如,當紅綠燈被前方車輛遮擋時,車路雲系統可將訊號燈狀態傳送給車輛,輔助車輛順利透過路口。同時,車輛還可提前獲知行駛路徑上後續多個路口的情況,提早選擇行駛車道、合理規劃行車速度,減少路口停車次數,縮短透過時間。”
文遠知行副總裁羅琳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正積極參與北京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下稱“示範區”)“車路雲一體化”測試專案落地,在路側訊號燈融合感知、動態盲區、全域性路徑最佳化、無保護左轉、兩車協同控制、狀態共享等方面與政府展開深入合作。記者從多方瞭解到,當前,示範區已在160平方公里的區域完成了“車路雲一體化”裝置的新建或改造,並面向測試單位開放329個路口進行測試。截至目前,包括百度、小馬智行、文遠知行、AutoX、新石器、奧迪在內的12家企業已在示範區開展了“車路雲一體化”功能開發、測試。
智慧網聯汽車準確識別路口訊號燈狀態和其他交通參與者
漸成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應用關鍵
2019年以來,國家先後提出交通強國、汽車強國、數字中國等戰略,我國持續推進相關行業創新發展,國內智慧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工信部相關負責人指出,截至2023年底,我國共建設17個國家級測試示範區、7個車聯網先導區、16個智慧城市與智慧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下稱“‘雙智’城市”),開放測試示範道路22000多公里,累計道路測試總里程8800萬公里。
但是,前期研發所需鉅額投入與後續商業價值的實現存在一定的不匹配。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李克強表示,基於單車智慧的輔助駕駛功能雖然已經實現量產應用,但由於車載感測器感知能力和範圍受限、高精感測器和大算力晶片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落地仍面臨諸多挑戰,商業價值與研發投入不成比例。
車伕諮詢合夥人曹廣平向記者指出,近些年,隨著“車路雲一體化”技術路線逐漸完善,透過車路雲協同等技術的應用,彌補了單車智慧應對極端情況、零碎場景等長尾問題的技術不足,解決其產品成本高、開發效率低等問題,使得該技術成為下一階段推動智慧網聯汽車規模化產業化應用的關鍵所在。
2024年1月17日,工信部印發《關於開展智慧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宣佈將從2024年至2026年開展“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1月19日的新聞釋出會上再次明確,組織開展“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加快路側感知、網聯雲控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推動智慧網聯汽車商業化應用。目前,多地正在積極籌備相關試點工作。“示範區正在積極申報成為首批‘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區域;並計劃推動機場、火車站、城市道路清掃等重點應用場景有序開放。”示範區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曹廣平認為,首批試點城市或將來自於產業基礎更好的16個“雙智”城市。隨著試點工作持續深入,或將帶動更多城市在交通和資訊通訊基礎設施、“車路雲一體化”融合發展方面加大投入,進而促進新一輪“雙智”城市建設。
隨著早高峰車流,智慧網聯汽車併入輔路停靠在上車點位
萬億產業待“百花齊放”
伴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網聯汽車等已成為創新實踐最為活躍的領域,也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領域和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車路雲一體化”將協同帶動新型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慧化發展。瑞銀證券亞洲工業行業主管、中國研究部副總監徐賓此前表示,路側基礎設施建設是車路雲協同中容易被忽視的方面。隨著基建投資變得愈發重要,車路雲協同將成為拉動新基建的有效手段之一。瑞銀預計,從2022年到2040年,中國路側投資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美元,其中,路側端系統供應商/整合商、智慧建築工程和建設公司將成為直接受益者。自動駕駛公司、受益於早期車端自動駕駛價值滲透的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公司、技術公司,如攝像頭、鐳射雷達生產商,都將獲得更多訂單。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也認為,車路協同、車載計算、智慧終端等未來都將融合,透過新能源汽車這個萬億產業賽道帶動多個萬億產業構成萬億產業叢集。“車路雲”產業融合生態的建立會使新能源汽車從單兵突進到多業協同,讓目前新能源汽車的“一花獨放”引來中國經濟的“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