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決策層早就在頂層政策中對房地產定了位——“房住不炒”,在高質量發展的框架下,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動力應該轉向創新驅動,而不是不可持續的“土地經濟”“土地財政”。從長期來看,高層的這種定位及調整無疑是有道理的。但是,要使得中國經濟在短期內擺脫對規模龐大的房地產市場的依賴,轉型過程是艱難而痛苦的。
正如安邦研究人員此前所說,房地產市場是價格浮動的資產市場,如果能夠引入活水,抬高水位,擱淺的資產市場就有可能恢復活動能力,成為進行正常交易的市場。
緩解房地產擱淺市場的活水從哪裡來?大致包括如下四類:一是個人購房者的資金,這是來自消費端的資金。二是各類房地產企業的開發投資,這是投資端的自有資金。其中,包括各類房企上市獲得的股權融資。三是金融機構對房地產領域的債權融資(包括債券市場融資),這是金融機構的“信用注水”,既包括個人按揭貸款,也包括對企業法人的貸款。四是來自各類投資基金的資金,如國內外各類基金的機構投資或併購投資。
要想獲得上述幾類活水的流入,最重要的因素是信心和預期。如果各類參與者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有信心,對未來的前景有正面預期,暫時的市場波動並不會阻礙資金的流入。
安邦的研究人員認為,首先需要建立一個支點,作為撬動市場信心的槓桿支撐點。在目前情況下,恐怕只有政府透過自己的資源支配力,動員國有金融機構和國有企業向房地產市場提供金融支援,才能建立起一個信心支點。
我們注意到,中國的政府部門正在嘗試為房地產市場建立“止跌”的支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日前表示,“房地產產業鏈條長、涉及面廣,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影響,與廣大人民群眾生活也息息相關,金融業責無旁貸,必須大力支援。”他表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指導金融機構用好用足現有的金融支援政策,繼續做好房地產金融服務,保持房地產信貸整體穩定,滿足合理融資需求,為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貢獻和發揮金融力量。
相關措施包括:(1)加快推進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見效。對正常開發建設、抵押物充足、資產負債合理、還款來源有保障的專案,要積極滿足合理融資需求;對開發建設暫時遇到困難但資金能夠平衡的專案,不盲目抽貸、壓貸、斷貸,要透過存量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新增貸款等方式予以更大力度地支援。(2)允許銀行發放經營性物業貸款,對經營規範、發展前景良好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全國性銀行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基礎上,對這些房企發放經營性物業貸款。(3)繼續做好個人住房貸款金融服務。支援各地城市政府和住建部門,因城施策進一步最佳化首付比例、貸款利率等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指導督促銀行更好服務廣大人民群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的融資需求。(4)指導和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大力支援“平急兩用”重大基礎設施、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設,並且要求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在此政策導向下,住房城鄉建設部1月26日召開會議,部署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以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迴圈。會議要求,地級及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實發揮牽頭協調作用,把這一重要機制迅速建立和運轉起來,搭建政銀企溝通平臺。會議提出,各地要以專案為物件,抓緊研究提出可以給予融資支援的房地產專案名單,協調本行政區域內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精準有效支援合理融資需求。
可以看到,金融監管部門和住建部已經開始部署推動金融機構向房地產行業提供金融支援,這是建立市場信心支撐點、向房地產市場“池塘”引入“活水”的第一步。在採取措施的同時,安邦智庫的研究人員認為,國內還需要注意如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需要做好金融支援房地產市場與防範風險的平衡。我們估計,在金監總局和住建部表態之後,各地都會行動起來,推出當地金融支援房企融資的企業和專案清單,而且國有商業銀行會成為主要的執行者。對金融機構來說,如何在房地產市場上區分出良或莠?這是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需要商業銀行仔細花心思辨別。
第二,更重要的是穩定宏觀經濟增長,在宏觀層面恢復整體市場信心。正如前面的分析,增強信心、改善預期對於緩解房地產市場緊繃的信用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在直接提供資金之外,這是引入活水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簡單來說,如果全社會在宏觀層面恢復了信心,將會綱舉目張,改善具體各個行業、各個市場的信心,將會起到改善整體信用環境的作用。
最終分析結論:在當前形勢下,必須促成房地產市場在今明兩年內“築底”“企穩”。以國家力量推動金融資源支援房地產市場,是建立信心支點的重要一步。同時,要大力改善宏觀經濟環境,透過宏觀回暖來促成房地產市場信心回暖,從而吸引更多“活水”主動流入這一市場。(來源:安邦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