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爾最新的財報顯示,巴菲特減持了1000萬股股份。
雖然減持比例只有1%,但給蘋果的股價還是造成的一定的壓力。
市場都在猜巴菲特到底為什麼要減持。
難道是不看好蘋果的生意了?
有時候吧,股票是股票,生意是生意,還得分開來看。
巴菲特減持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可能是因為蘋果這種靠不斷回購提升股價的模式快玩不下去了。
一、市值2.8萬億美元,回購4365億美元
蘋果從2013年開始,不斷的大手筆回購自家股份,截至到2023年,累積回購了4365億美元,而蘋果現在的市值是2.8萬億美元。
茅臺總市值是2.14萬億人民幣(2024年2月8日),蘋果回購所用資金已經可以買下茅臺了。
我們都知道,回購登出能夠增加股東權益,從而帶動股價上漲。
2012年底到2024年2月15日,蘋果市值從4700億到2.8萬億,增加了5倍左右。
但如果我們看股價就不一樣了。
從4278美元到4.2萬美元(後復權 ),增加了近9倍。
股價上漲的幅度遠遠大於市值上漲的幅度,這都是回購的功勞。
二、利潤增速遠遠趕不上股價上漲
蘋果2012年的利潤是417億美元,2023年是970億美元,增長了132%。
利潤增速遠遠趕不上市值和股價的上漲。
這合理嗎?
咱們還是要回到那兩個古老的公式:
股價=PE*EPS;
市值=PE*利潤。
很明顯,無論是利潤還是EPS都沒有這麼大的增長,那麼PE貢獻的漲幅更大!
我們很自然就能想到,一定是美聯儲開動印鈔機的功勞。
其實對於整個美股來說,其上漲的動力中,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美聯儲的兩輪QE。
QE能產生兩個主要效果:
1.推高PE;
2.給企業提供低息負債,企業用來回購自家股份。
三、負債率持續攀升
我們看到蘋果的負債率從2013年開始就持續的攀升。
從不到40%,攀升到80%以上。跟我們的房地產企業有得一拼了。
不過兩者負債的結構不一樣,所以結果就天差地別。
蘋果從2013年到2023年的利潤總和是6876億美元,分紅花了1440億美元,回購花了4365億美元。
除去分紅和回購,蘋果這幾年賺的利潤就只剩1071億美元了。
相比於A股大多數企業來說,差距是很大的。
因為大多數企業會將50%以上的利潤留存起來用於擴大再生產。
而蘋果這樣的操作可能的原因是:
1.找不到好的投資專案;
2.借錢太容易,成本還很低。
手裡握著大量現金不知道該幹嘛時,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就是回購。
於是,我們就看到負債率持續的攀升了。
我記得疫情期間美聯儲搞QE時,巴菲特就說過:這事很好啊,蘋果還可以繼續回購。
因此,巴菲特持有蘋果的邏輯中大機率是有持續回購這一項的。
四、蘋果的焦慮
巴菲特的減持蘋果發生在其市值被微軟超越,新品銷量不佳時,因此會讓人浮想聯翩。
最近十年,論業績表現,蘋果確實不亮眼!
要是看創新方面,似乎也乏善可陳。
這次全球的AI浪潮中,眾多美股科技巨頭都在業績和股價上有很不錯的表現,唯獨蘋果表現不佳。
現在市值跌落3萬億美元,被微軟反超。
說來也挺有意思,蘋果跟微軟也有很多愛恨情仇。
遙想當年蘋果市值超越微軟時,大家也紛紛不看好微軟了。
但這就是科技行業,充滿了隨機性 ,到處都是黑暗攻擊。
現在還不至於給蘋果下什麼定論,誰知道它會不會憋出什麼大招呢?
但如果憋不出來,僅靠回購拉昇股價,恐怕並不是長遠之計。
接下來就看看股神會不會持續減持了。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歡迎來我的同名公眾號:睿知睿見!
上面的內容更豐富還做了分類,一起看財經,學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