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是由很多巧合構成的,但有些看似巧合的背後,其實是必然。
這是上市公司星星科技的前十大股東資訊。
公司叫星星科技,第六大股東叫星星集團,這並非巧合的同名,在2019年之前,星星集團及其背後的老闆才是星星科技的控股方。
實際上,葉仙玉不僅是原實控人,也是星星科技的創始人,星星科技的背後,又是一場實控人上市賣公司的大戲。
從之前的實控人到現在持股只有1.15%的小股東,葉仙玉已經等於清倉了,據統計,大約套現了7億。
不過,最精彩的不是賣了多少,而是時間銜接得相當精巧。
2019年,葉仙玉先把公司控制權賣給了江西萍鄉國資,然後開始陸續減持套現,到2021年6月完成了清倉。
而2021年8月,星星科技就收到了法院的通知書,因資不抵債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了。
不管是有意的安排,還是無意的巧合,反正時間剛剛好,葉仙玉趕在破產前完美離場了。
葉仙玉出生於1957年,出生的時候是溫州人,歸屬於溫州黃岩縣海門區,但1994年設立台州市椒江區後,葉仙玉就成了台州人。
台州挨著海,自古就是海上貿易通道之一,所以改革開放之初,台州一帶也就成了走私貿易的聚集地。
其實,如果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未必都是走私,也有正常貿易,但由於那時對私營經濟的定性還不明確,所以把私人貿易統稱為“投機倒把”,國家多次發文打擊。
葉仙玉原本就是貿易大軍中的一員,這一打擊,也就把一家人的生活來源給斷了。
不過,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又打開了一扇窗,國家不允許搞貿易,但鼓勵發展社隊企業,也就是農民一起出錢辦廠。
葉仙玉以前是倒賣冰箱的,知道製冷裝置的零部件很吃香,於是,就召集了一些人辦了一家制冷裝置廠,算是成了正規軍,可以名正言順的賣了。
基於以前跑江湖攢下的經驗和渠道、資源,葉仙玉的生意蓬勃發展,到1987年,廠子年產值已經超過200萬,擁有90多個員工,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
不過,零部件哪有整機掙錢啊,1988年收購了當地一家瀕臨倒閉的集體螺帽廠後,葉仙玉就成立了椒江電冰箱廠。
螺帽和冰箱當然沒什麼關係,但螺帽廠有組裝冰箱整機所需的廠房和裝置,於是,葉仙玉卯足了勁準備開始造冰箱,但同時,一輪經濟政策的大調整也來了。
我國私營企業的發展是從1984年開始的,可能由於憋得太久,發展勢頭超乎所有人的預料,私營企業搶了很多國有企業的飯碗。
就拿冰箱來說,在生產階段,私營冰箱廠用高價和國企搶原料和部件,而在銷售階段,又用低價搶奪消費者,導致地方國企苦不堪言。
於是,一種質疑開始出現,私營企業越做越大,會不會喧賓奪主?
這一質疑,國家開始控制私營企業的發展,當時浙江有100多家冰箱廠,一紙檔案下來就減少到20多家,之後又減少到9家,葉仙玉的冰箱廠也沒能倖免,只能停產。
但就在這扇門被關上沒多久之後,葉仙玉又發現了一扇窗。
80年代末,酸奶開始在中國推廣,但受制於很多商家都沒有冷櫃,外國廠商很是惱火,而這個商業訊息被葉仙玉收到了。
冰箱不讓做,但沒說冷櫃不讓做,於是,葉仙玉果斷轉產冷櫃,在一條相對冷門的賽道上活了下來並發展壯大。
然後到1992年,家電市場徹底放開了,葉仙玉把椒江電冰箱廠更名“星星電器”,一個冷櫃行業巨頭就逐漸誕生了。
再到1999年,葉仙玉的生意已經不止是冷櫃了,房地產、家居、進出口都在幹,星星電器就變成了星星集團。
到這裡,都還沒有星星科技的事兒,星星科技主營手機防護屏,與葉仙玉的老本行毫無關係,星星科技的誕生,屬於是一不小心站風口上了,不得不飛起來。
生意大了,也就不斷有人給葉仙玉介紹新的生意,2003年,葉仙玉突感手機不錯,於是就成立了星星科技,開始做手機防護屏。
其實,手機防護屏並沒有多高的技術門檻,但葉仙玉有資源,挖來了不少在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等公司工作的人做高管,很快就拿下了不少國際知名廠商。
眾所周知,智慧手機之前,中國手機市場是諾基亞、三星等國際巨頭的天下,隨便抱上一顆大樹就能乘涼,而星星科技抱上的就是最大的一顆諾基亞。
歷史招股書顯示,2008-2010年,諾基亞為星星科技貢獻的營收佔比都在60-70%,也正是緣於諾基亞這顆大樹,星星科技2011年成功登陸A股。
不過,葉仙玉把諾基亞抱得太緊了,以至於忽略了智慧手機觸控式螢幕的發展,眼看諾基亞都快不行了,星星科技才著急忙慌地切換賽道。
換賽道最快的方式當然就是買。
2013年,葉仙玉斥資8.4億收購了深越光電,一家做觸控式螢幕觸控模組的公司,2014年,又以14億的價格收購了深圳聯懋,一家做手機精密結構件的公司。
然而,這兩家公司的表現都不盡人意,承諾期一過就翻臉,而由於收購造成的15億商譽則把星星科技逼入了虧損。
2018年,星星科技計提減值損失13億,利潤虧損17億,病入膏肓。
換賽道走的是買買買的捷徑,而解決危機,葉仙玉選擇的也是賣賣賣的近路,2019年初,葉仙玉就與江西萍鄉國資達成協議,讓出了實控人的位置。
萍鄉國資為何接盤不得而知,但萍鄉國資是真的想救星星科技,提供了很多借款希望能夠讓星星科技轉危為安。
2020年報資料顯示,2019-2020年,萍鄉國資的多個關聯方累計提供給星星科技的借款超過14億,星星科技已經資不抵債了。
到2021年,星星科技的借債開始展期,國資都自感無力迴天了,便決定另請高明,開始籌劃申請破產重整。
國資這邊在急救,葉仙玉那邊則在抓緊逃離,最終趕在國資向法院提出破產重整申請之前清倉離場了。
如今的控股股東浙江立馬科技,就是在破產重整時以產業投資人的角色,入主星星科技成為新的控股股東的。
很巧,背後老闆是也和葉仙玉一樣,是台州人,星星科技繞了一圈又回到了浙江老闆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