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牛、槓桿牛、政策牛,我們A股已經有過大大小小八次牛市,1990年初創牛,2006年全面牛,2015年資金驅動牛,2020年結構牛,2024年利好驅動牛等。
之前因為沒有做空機制制約和對沖基金牽制,A股的牛市很容易就啟動了,初創牛那時股票很單純,紙質填寫並提交交易,基本上持有股票就可以賺錢。
2006全面牛,也是A股登上6124點的那次牛市,不少股票翻倍,那時市場只有1300只股票,而且也沒有創業板,投資股票盈利的機率也比較高,投資者熱情不言而喻非常積極。
2015年資金驅動牛市,也就是槓桿牛,當時不少投資者加槓桿融資買股票,槓桿越加越大,股票的泡沫風險也越來越高,那時發行價很低,但百元股卻不少。
後來為了投資者利益,為了減少平倉損失,槓桿停了,市場也理智的回落了,大盤幾乎跌了50%後才企穩。
然後透過四年的調整迎來了2019的結構牛,這次結構牛也叫價值投資牛,持續到2021年才結束,之間出了不少明星基金以及基金經理,後來隨著抱團股的回撤,也開啟了長達三年的下跌,現在還有不少基金虧損在45%左右,部分高價股跌幅超90%。
到2024年9月此輪下跌才結束,繼而迎來了政策牛,不少股票透過三年下跌,股價創了新低,市場上出現了上千只低價股,以至於有的股票不堪重負直接跌退了市。
當然這輪政策牛還在繼續,現在券商機構又給出了A股轉型牛的條件正在形成。
並列舉了三個條件,一、長期持續調整悲觀情緒已經出清,這是股市具有估值彈性的先決條件;二,決策層對扭轉經濟形勢以及對資本市場態度積極;三資本市場改革提升投資者回報,化解債務以及併購重組等。
加上轉型牛,A股已經歷9輪牛市,按已經出現的8輪牛市算,平均一輪牛市兩年,也牛了16年,A股成立34年,相當於一半的時間都是在牛市中度過的,這樣看來A股也不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