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感覺,早期在國內汽車市場,階層是非常明顯的。
比如特別有錢的人買蘭博基尼、布加迪、勞斯萊斯、賓利這樣的超級豪華品牌。
而稍微有點錢的人,則買保時捷、瑪莎拉蒂這樣的超豪華品牌。再往下就是賓士、、奧迪,再往下可能就是沃尓沃、凱迪拉克這樣的二線品牌。
再往下就是大眾、豐田、本田這些,再往下就是國產品牌,這個層次感,真的是非常明顯的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很多人為了裝門面,都是想要跨越階層,買一臺更高檔的汽車,來顯示自己的實力。
比如我明明只有買大眾的實力,但我硬要買一臺 B B A,或者只有買B B A的實力,硬要買一臺保時捷,來顯示自己有錢……
現在,雖然這種階層感覺,沒那麼明顯了,因為大家的收入提升,買一臺更好的汽車變得容易了,汽車在家庭財產中的佔比也降低了,但或多或少,依然還是存在的。
不過,這些年國產汽車們,確實是在慢慢的打破這種階層觀念了,比如理想、問界等品牌,就一直在打造一個觀念,那就是國產汽車,並不比B B A、保時捷、路虎這些差。
比如理想說L9是500萬以內最好的家用SUV,餘承東干脆說M9是1000萬以內最好的SUV,陸地最強SUV……
確實也有很多原來的B B A車主,甚至是保時捷車主,買了理想、問界、蔚來等。
但是大家會有一個感覺,買理想L9、問界M9的車主,其實實力還是不錯的,不會是沒錢硬上這些汽車,畢竟它們也是四、五十萬的車,能買得起實力也不差的,並且買這些車的人,一般都是試過B B A、保時捷之後,才下的單,所以還是有階層概念的,同時理想、問界、蔚來等其它也試圖告訴大家,自己是豪華品牌,自己在打造這種階層。
但是我覺得,小米汽車在模糊階層概念方面,還是做的最好的,小米汽車本來沒有任何階層概念,有錢沒錢都可以買小米汽車。
任何一個開小米汽車的人,你都不知道他的實力到底如何,到底有錢沒錢,因為小米汽車打造的是一種時尚品牌的概念了,和階層無關。
你沒錢,買一臺小米也不是特別難,畢竟只有20來萬,和其它普通品牌也差不太多。你有錢買一臺小米,也是很不錯的,有時尚、年輕的屬性在裡面,沒人會覺得你是因為沒錢才買的小米。
我覺得,這個是小米汽車的最大成功之處,不像其它品牌,一誕生就有一定的階層概念,甚至自己也在努力的塑造自己的階層感,比如說自己比B B A、保時捷更牛,是豪華品牌等。
但小米汽車不需要,小米從來不標榜自己是豪華品牌,也不會說自己是普通品牌,他沒有這個階層概念,也沒有階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