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文末有3則典型病例,別錯過!
整理| Key
引言:
兒童身材矮小是兒內分泌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且疾病管理具有一定挑戰性。身材矮小兒童的疾病管理複雜性包括應接受干預治療物件的選擇,以及治療期間如何調整劑量,或者能否依據生化和遺傳資料來改善生長反應和安全性等。
近期,醫學界兒科頻道年度盤點邀請了湖南省兒童醫院的鐘燕教授進行了《從SGA看矮身材的精準診斷》的講題,本文將梳理重要內容,以饕讀者。
一、SGA定義
首先,鍾燕教授講到,小於胎齡兒(SGA)是指出生體重和(或)身長低於同胎齡正常參考值第10百分位的新生兒、或指出生體重和(或)身長低於同胎齡正常參考值-2SD第3百分位的新生兒。
而SGA與宮內發育遲緩(IUGR)的區別是SGA是指小兒出生時的狀態,與胎齡不符的低體重和/或短身長;IUGR是指胎兒的生長狀態,兩項宮內生長指標低於正常,提示胎兒宮內生長速率減慢。
二、SGA致病因素
鍾燕教授提及,SGA致病因素主要包括三大點:母親因素、胎盤因素和胎兒因素。
1. 母親因素:如感染,慢性疾病:、貧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菸、酗酒和吸毒等;妊娠期營養不良,其他因素包括年齡、身高、體重和種族等。
2. 胎盤因素:如胎盤功能不全、梗死、胎盤早剝、血管畸形等。
3.胎兒因素:如染色體或其他遺傳缺陷疾病、Fanconi綜合徵、Bloom綜合徵、Down綜合徵和Turner綜合徵、先天性畸形、宮內病毒或細菌感染和多胎等均是SGA發生的原因。
圖1 SGA致病因素(來源鍾燕教授講課PPT)
三、SGA嬰兒期和青少年期臨床特徵
鍾燕教授講到,SGA嬰兒期和青少年期臨床特徵主要有追趕生長與矮身材、代謝異常、胰島素抵抗與代謝綜合徵、社會心理行為異常等出現。
>>>>追趕生長 catch-up growth
大部分SGA兒童(約85%)有生後自發性追趕生長。追趕生長於出生後即月開始,6個月內達到最大。通常在2歲時大部分身高達到正常。
>>>>無追趕生長 no catch-up growth——矮身材
10%左右的SGA兒童不顯示追趕性生長,導致兒童期和成年後身高低於遺傳身高。18歲時8%的身高小於2個標準差,SGA導致的矮身材佔成人矮身材20%,低出生體重兒矮身材機率>適於胎齡兒(AGA)5倍,低出生身長兒矮身材機率>適於胎齡兒(AGA)7倍。
鍾燕教授強調到,2歲後無追趕生長者發生成年矮身材危險性高。研究發現,出生時,5%診斷為SGA,生後6個月內大部分出現追趕生長,2歲時13%身高<-2SD,18歲時8%身高<-2SD,2~18歲之間,僅5%出現追趕生長。
圖2 瑞典研究結果圖示[1]
從2歲時後無追趕生長SGA生長曲線可以看出生長繼續落後且落後幅度逐漸增大,第3百分位以下並與之平行。
圖3 2歲時後無追趕生長SGA生長曲線(來源鍾燕教授講課PPT)
四、SGA的治療目的
初級目標:促進青春期前線性生長,使身高在兒童早期正常化;
二級目標:兒童晚期(青春期)保持正常身高;
終級目標:達到正常成人身高。
講完以上相關知識點後,鍾教授給我們分享了3則經典病例,我們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五、病例分享
病例1
李XX,女,1歲5月,2016年8月就診
主訴:身材矮小1年餘
現病史:自出生即發現身長較同齡人明顯矮小,生後數小時因“新生兒重症肺炎並I型呼吸衰竭”在我院新生兒科住院治療,當時體查發現四肢短小、雙側通貫掌,行血尿代謝病篩查及染色體檢查未發現明顯異常。出院後定期隨訪,近1年身高增長約10cm,體重增長約1.5kg。食慾睡眠好,精神反應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無特殊疾病史。
出生史:G1P1,孕41+3周順產,出生體重2.85kg,出生身長43.0cm。
家族史:父親175cm,母親158cm。
>>>>體格檢查:
身長65.5cm (-5.5 SDS)
體重6.92kg(-3.5SDS),BMI 16.1kg/m2,頭圍46cm
神清,眼距稍寬,鼻樑低平,三角臉,無多痣。身材勻稱,全身無明顯色素沉著。雙肺呼吸音清,無囉音。心臟未聞及雜音,律齊,腹軟,肝脾未及,脊柱四肢無畸形,雙手通貫掌,NS (-)。
雙乳B1期,無陰毛,無腋毛。
圖4 病例1患兒圖片(來源鍾燕教授講課PPT)
>>>>輔助檢查:
圖5 患兒脊柱、四肢長骨未發現軟骨發育異常
生長激素激發試驗:正常。
圖6 生長激素繼發試驗
基因檢測:CUL7純合突變,確診3M綜合徵。
圖7 基因檢測
目前患者仍在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但治療效果欠佳。
病例2
2010.7,孕38+周,BW2.3Kg,身長不詳,外院診斷為SGA,但未實現追趕生長。2015年4月第一次就診於我院。
2015.4第一次就診
女,4歲7月,身材矮小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染色體:46,XX;甲狀腺軸:(-);IGF1:98.2ng/ml;IGFBP3:3.54ug/Ml;生長激素激發峰值:6.6ng/ml;染色體:46,XX。未予特殊處理,繼續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2018年第二次就診
年生長速度4~4.5cm,體查:身高114cm,一般情況可,心肺腹 (-),雙乳B1期。2018.7(外院) 常規、生化、甲狀腺軸:(-),頭顱+垂體MRI: 正常。外院開始生長激素治療 0.12IU/kg。
第一年生長速度8cm,2020.2 出現乳房發育。2020.2 BA10.5歲,CA9.4歲;2020.8 BA11.2歲,CA10.1歲;2020.8 性激素激發試驗:LH/FSH= 41/12.19,2020.12 基因檢測結果 (-)。然而2019.8月之後,患者生長激素治療效果欠佳。
圖9 病例2患兒生長激素治療效果欠佳
2021年3月我科第一次就診
>>>>體格檢查:
身高132.4cm,體重40.5kg,BMI 23.1 kg/m2
神清,前髮際線稍低,眼距稍寬,鼻樑稍塌陷,嘴唇厚,無多痣,左手通貫掌
雙肺腹無異常,脊柱、四肢無畸形
神經系統體查(-)
雙乳B3期,無腋毛及陰毛生長
圖10 病例2患兒圖片(來源鍾燕教授講課PPT)
本月基因檢測示:檢測到OBSL1雜合突變,確診3M綜合徵。
表1 病例2患兒基因檢測結果
>>>>病例討論
鍾燕教授小結到,3M綜合徵是一種罕見的骨骼發育異常疾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其特徵是宮內發育遲緩和嚴重的生後生長遲緩。骨骼表現為四肢管狀骨細長、高椎體、小骨盆。特殊面容為三角臉、前額突出、鼻樑扁平、鼻孔向上、嘴唇豐滿、大頭圍。智力正常,且沒有其他重要臟器受累。其他表現為小胸圍、翼狀肩、短頸、關節鬆弛等。
病例3
熊xx,女,6歲3月
主訴:因“身高增長緩慢6年餘”於2019年2月21日就診
現病史:患兒自小身高增長緩慢,近1年10月身高增長7.1cm,年增長速率4.2cm。智力反應正常。食慾欠佳,大小便正常,睡眠可。
既往史:3歲前易反覆感冒,無外傷、手術史,無食物、藥物過敏史。
個人史:G2P2,母孕期產檢發現四肢短小,未予處理,足月出生,出生體重1.8kg,出生身長40cm。1歲半獨走,1歲有意識叫人。
家族史:父親身高175cm,母親身高155cm,姐姐13歲身高約155cm。
>>>>體格檢查
身高94.3cm (
前額突出,臉型窄小,尖下巴,手指粗短,牙齒不齊
心肺腹無明顯異常,脊柱、四肢無畸形,雙乳B1期,外生殖器正常
圖11 病例3患兒圖片(來源鍾燕教授講課PPT)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尿常規、電解質、肝腎功能、血脂、血糖、甲軸、25-羥維生素D正常
胰島素生長因子1(IGF-1)、IGF結合蛋白3(IGF-BP3)正常
生長激素激發試驗:生長激素峰值21.75 ng/ml
染色體核型分析:46,XX
>>>>影像學檢查
左腕骨正位片:左掌腕骨質未見異常;骨齡評定 (TW3) ;BA5.1歲,CA6.3歲
垂體MRI:1、垂體較小(高度4mm);2、雙側大腦半球及小腦半球腦溝裂稍增寬加深
腹部彩超(肝膽胰脾雙腎): 右腎腎盂分離,餘未見明顯異常
脊柱全長測力線: 胸椎稍側彎(胸椎體以T7椎體為中心稍向右側凸)
>>>>診療經過
建議完善基因檢查,2019年2月28日開始予以生長激素治療: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2.2iu/d 皮下注射(0.152iu/kg.d)。注意健康指導,均衡飲食,多攝入優質蛋白:保持充足睡眠,持之以恆運動,3月後複診。
表2 隨訪記錄
圖12 患兒影像學對比(來源鍾燕教授講課PPT)
圖A和圖B: 既往4月齡時四肢長骨X線片:四肢長骨稍增粗變短,幹骺端增寬,欠規整,雙側股骨及肱骨稍明顯,雙側髂骨翼豎直、張開,基底部下方變窄。
圖C:1歲時左腕正位片:掌骨稍短粗,幹骺端不規則。
圖D和圖E:7歲時骨盆+脛腓骨+股骨正位片:雙側股骨頸稍粗短,骨盆及雙側脛腓骨未見明顯異常。
圖F:6歲3月齡時左腕正位片:未見明顯異常。
基因檢測結果:2020年1月20日基因檢查結果回報示POC1A存在兩處雜合突變,確診SOFT綜合徵,停用生長激素治療。
表3 病例3患兒全外顯檢測結果
>>>>病例討論
什麼是SOFT綜合徵?鍾燕教授指出,SOFT綜合徵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其臨床特徵是身材矮小(ShortStature),關節骨發育不良(Onychodysplasia),面容異常(Facial Dysmorphism),毛髮稀少(HypoTrichosis)等,故命名SOFT綜合徵。2012年,Shaheen等人首次報告,2021年國內首報。
六、小結
身材矮小患兒應全面評估,尋找病因,治療需與患兒及家長共同討論治療方案。目前生長激素治療仍是主要的方法,無效則及時終止,避免無意義的藥物暴露。
圖13 身材矮小遺傳學評估、方案選擇(來源鍾燕教授講課PPT)
最後,鍾燕教授總結到,身材矮小的病因學研究是一個長遠的挑戰和複雜的體系,很顯然用單一的評估方法無法實現病因學診斷。以遺傳學診斷為核心、結合臨床診斷是目前能幫助臨床實現早期和精準診斷的最優模式。
專家簡介
鍾燕
一級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湖南省121人才工程專家
湖南省225人才工程學科帶頭人
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兒童早期發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兒科學會發育行為兒科學組委員
湖南省醫學會兒童保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湖南省預防醫學會兒童科普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湖南省優生優育協會發育行為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湖南省健康管理學會兒童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湖南省兒童醫院首屆“兒醫名醫”
中國兒童保健、中國實用兒科、臨床兒科雜誌、中國當代兒科等雜誌編委
參考文獻:
1. Karlberg J, Albertsson-Wikland K. Growth in full-term small-for-gestational-age infants:from birth to final height. Pediatr Res. 1995 Nov;38(5):733-9.
2. 陳佳佳,曹冰燕,鞏純秀等.兒童特發性矮身材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23,38(11):801-813.
更多兒科精彩內容
快來“醫生站網頁版”瞧一瞧
精彩資訊等你來
為了能更好地為大家提供有趣、有用、有態度的內容,醫學界兒科頻道歡迎大家動動手指完成以下的調研,只要5秒鐘哦!
本文稽核:湖南省兒童醫院 鍾燕教授
責任編輯:向宇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