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楊曉露)11月11日,多家電商平臺開始打折促銷活動,其中也包括藥品。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在某電商平臺發現,對乙醯氨基酚、羅紅黴素膠囊、布洛芬等常見藥都已打出“幾十天內最低價”等字樣。以連花清瘟為例,秒殺價低至7元一盒,24小時內已經超過千人購買。
在某電商平臺,藥品正在打折出售。
記者在該電商平臺還發現,多數網友購藥都在兩盒以上,還有網友曬出自己趁雙十一降價,網購了一整箱藥品,包括999感冒靈、複方硫痠軟骨素滴眼液等多種藥品。
藥品打折促銷是否合規?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健康法治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主任、教授鄧勇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一般來說,非處方藥在符合相關規定的情況下是可以進行打折銷售。藥品本質上也是一種商品,商家可以在合理的範圍內對其進行促銷活動,但前提是要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對於處方藥,法律規定相對更為嚴格。藥品零售企業不得以買藥贈藥或買商品贈藥等方式向公眾贈送處方藥。在未開具處方情況下,隨意對處方藥進行促銷等行為是不合法的。
“藥品打折期間少量購買感冒藥等常用OTC藥物是可以的,但大量囤積不可取,尤其是抗生素等處方藥絕對不能隨意購買。”北京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金鵬飛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盲目囤藥,既增加了經濟負擔,又增加了管理難度和安全風險。大量囤積的藥品往往還沒用上就過了保質期,過期藥如果沒有妥善處理,會造成環境汙染,被兒童誤食也有中毒的風險。對於電商平臺,要加強對藥品售賣的監管,不管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都應該做出限制,避免大量囤藥。
鄧勇建議,電商平臺應建立健全藥品質量管控體系,要求商家提供藥品的質量檢測報告、進貨憑證等相關證明檔案,確保銷售的藥品符合質量標準。對於消費者反映的藥品質量問題,要及時進行調查和處理,保障消費者的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