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在廣泛期小細胞的標準一線治療階段,及時使用曲拉西利有重要意義
對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患者,一線標準治療方案目前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含鉑雙藥化療,化療仍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化療導致的骨髓抑制(CIM)同樣也是治療期間常見且往往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而既往臨床常用的傳統CIM干預手段效果有限,難以充分實現骨髓保護作用,患者亟待更有效的藥物,而具有全系骨髓保護作用的高效、選擇性、可逆性細胞週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6(CDK4/6)抑制劑曲拉西利,就有望滿足患者需求。
本期“例例聲輝”欄目邀請到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李志瑩教授、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張錦亮醫生,分別分享一例曲拉西利聯合免疫和化療一線治療ES-SCLC的病例,展現曲拉西利的骨髓保護作用臨床價值,並介紹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和臨床探索動向。
病例分享一
一、基本情況
患者男,73歲
就診時間:2023年7月24日初次就診
主訴:無明顯誘因出現氣促
現病史:患者訴爬坡後氣促明顯,休息後好轉,無端坐呼吸、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並伴有咳嗽咯血,咳白痰,量不多,24小時咯血量少,約3ml。
既往史:有腎結石,腎積水,肝囊腫,慢性鼻竇炎,史。
個人史:吸菸史50餘年,每天一包,現已戒菸,有飲酒史。
二、診斷過程
CT檢查(2023-07-22,外院):左肺門中央型肺CA可能,慢性肺氣腫多發肺大皰,肝囊腫可能,腎結石,副鼻竇慢性炎症。
頸部淋巴結綵超:淋巴結腫大。
PET/CT:左肺門惡性腫瘤伴遠端阻塞性肺炎可能性大,左肺門多發淋巴結轉移,顱內未見明顯轉移病灶。
支氣管鏡檢查活檢(2023-07-24,外院):小細胞肺癌,符合神經內分泌瘤。免疫組化檢查:CD56(+),CgA(部分弱+),SY(+),CK7(+),TTF-1(-),NapsinA(-),P40(-) CK5/6(-),CD45(-),Ki-67(約90%+)。
臨床診斷:1.左肺中央型小細胞肺癌 (T3N1M0, IIIA期)伴阻塞性肺炎;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雙腎結石,腎積水;4.肝囊腫;5.慢性鼻竇炎。
三、治療經過
患者為求進一步治療於2023年7月29日入院,8月1日開始接受一線免疫+化療,方案為卡鉑(AUC=5)400mg d1+依託泊苷150mg d1-3+度伐利尤單抗1000mg d1,完成第1程化療當日血常規指標尚無特殊,患者無相關臨床表現,至8月12日開始第2程化療,但化療前查血常規見粒細胞和血小板顯著減少(見表1),且患者有發熱,提示發生CIM。
表1.患者第2程化療前後血常規檢查結果
為進一步處理CIM,患者被收治入院並接受升白針、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血象恢復正常後於8月24日開始第2程化療,方案同前,並加用曲拉西利400mg d1-3,患者在第2程化療期間態逐漸穩定恢復,並能按計劃足劑量、足週期連續完成第3-5程免疫+化療治療,期間患者血常規指標變化如表2所示,可見粒細胞有上升趨勢,血紅蛋白及血小板則穩定維持在正常值以上,至第5程化療前患者療效評價已達到部分緩解(PR,見圖1)。
表2.患者治療期間血常規指標及其它指標變化趨勢
圖1.患者療效評估情況
病例總結
本例患者為73歲男性,有吸菸史50餘年,因無明顯誘因下出現氣促就診,經影像學檢查及支氣管鏡活檢確診為ES-SCLC,在免疫聯合化療一線治療期間出現CIM,而及時使用曲拉西利有效實現了骨髓保護,使患者血象逐步恢復正常,可足劑量、足療程完成後續化療,療效評價成功達到PR,充分體現了曲拉西利骨髓保護作用為ES-SCLC患者帶來的臨床獲益。
病例分享二
一、基本情況
患者女,51歲
就診時間:2024年3月7日來院就診
主訴:小細胞肺癌術後7年復發
現病史:患者於2015年確診“小細胞肺癌”,並於外院接受根治性切除術及術後化療,隨後定期複查,至2022年12月查顱腦磁共振提示“左側額部佔位,考慮轉移瘤”,遂於2022-12-23全麻下行“左側額葉病損切除術”,術後病理診斷為轉移性小細胞癌,傾向肺來源,後查胸腹CT未見明顯腫瘤病灶。患者不願行腦部放療,堅決要求化療,並於2023年2月7日-4月19日行4週期依託泊苷+卡鉑方案化療,後繼續隨訪複查。2024年3月7日患者來院,訴7日前開始出現雙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逐漸加重,雙下肢無力行走,外院複查顱腦、全脊柱平掃+增強磁共振:提示約平T4-5椎體水平、約骶1水平、平骶2水平椎管內佔位,考慮轉移瘤。
二、診斷過程
經多學科討論(MDT)並由影像科閱片後,考慮患者脊柱結節為近期新發轉移瘤,遂於2024年3月7日行急診放療1次,後在神經外科會診評估下於2024年3月11日行T4-5椎管內腫瘤切除術,術後病理提示為轉移性小細胞癌,傾向肺來源,術後患者下肢活動有改善,隨後於2024年3月28日至4月16日行骶椎椎管內轉移病灶放療,PTV:39Gy/13f,4月17日至29日行T4-5胸椎椎管及術後區域放療,30Gy/10f,完成10f。
2024年4月27日複查顱腦MRI及全脊髓MRI:橋腦轉移病灶較前明顯增大,壓迫腦幹,同時可見胸腰骶椎多發強化結節,考慮轉移,評估患者SCLC病情已進入廣泛期,於2024年4月30日開始依託泊苷+卡鉑化療,但5月9日查血常規時,患者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顯著下降,評估發生CIM(相應資料詳見圖2),至5月13日已加重至IV度,先後三次予粒細胞刺激因子處理,至5月20日血象大致恢復正常。
圖2.患者歷次化療期間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變化情況
鑑於患者已出現骨髓抑制,2024年5月12日開始第2程免疫+化療聯合治療時,加用曲拉西利進行骨髓保護,並將依託泊苷+卡鉑化療劑量減至第1程化療的80%,患者順利完成化療,無明顯CIM表現,複查全腦全脊柱MRI(2024-06-30)評價轉移瘤療效達到PR;第4程免疫+化療起,患者在繼續曲拉西利骨髓保護治療下,恢復足劑量足療程化療,僅在第4程化療期間出現I度CIM,患者治療期間血小板、血紅蛋白變化情況詳見圖3。
圖3.患者治療期間血小板、血紅蛋白變化情況
病例總結
本例患者為51歲女性,為SCLC根治術後7年廣泛性復發,並在首個含鉑雙藥化療週期發生IV度CIM,遂及時使用曲拉西利以確保後續免疫+化療聯合治療進行,在曲拉西利治療及化療適當減量後,患者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逐步改善,並在後續恢復足劑量化療,僅再次出現1次I度CIM,且療效達到PR,使用曲拉西利充分實現了為患者免疫+化療聯合治療保駕護航的目標。
專家評述
ES-SCLC的一線系統性藥物治療目前已全面進入免疫+化療時代,化療對免疫治療的增效仍對改善患者預後不可或缺,但與含鉑化療使用相關的CIM仍是臨床常見且棘手的問題,對患者出現的CIM及時干預以緩解症狀、改善血象,才能保證患者系統性治療足量足療程順利完成,爭取更多的生存機會,而曲拉西利就可成為保駕護航的安心之選。
從作用機制來看,曲拉西利是一種高效、選擇性、可逆的CDK4/6抑制劑,在化療前給藥可透過將骨髓幹/祖細胞暫時停滯在G1期,從而避免化療藥物的損傷,保護骨髓造血功能,相比傳統的CIM干預手段,曲拉西利的作用機制更為接近源頭,可實現對骨髓的全系保護,乃至增強抗腫瘤免疫應答,對免疫治療、化療等手段也有增益[1]。
多項針對SCLC患者開展的臨床研究資料顯示,曲拉西利對接受化療或免疫+化療聯合治療的SCLC患者有明確骨髓保護作用,可較安慰劑顯著改善患者化療體驗,降低疲勞、中性粒細胞減少、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的發生[2-3];2024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學術年會上還有一項多中心、真實世界研究資料顯示,曲拉西利可充分降低接受化療SCLC患者的CIM發生率,並確保良好的抗腫瘤治療效果,與本次分享的2例病例頗為相似,患者均在發生CIM後使用曲拉西利,確保免疫+化療足量足療程繼續進行,後均達到了客觀緩解。
而曲拉西利的骨髓保護作用,還可同時轉化為對患者健康相關生活質量(HRQoL)的顯著改善:對三項曲拉西利預防ES-SCLC患者CIM隨機對照臨床II期研究資料的彙總分析[4]顯示,曲拉西利治療延緩了患者乏力、身體狀態和功能狀態等多項生活質量評分指標的惡化趨勢,從治療開始到相關評分出現惡化的中位時間(TTCD)為4.7個月,顯著優於安慰劑對照組,且相當一部分患者的HRQoL專案評分較基線時有所提高,提示生活質量改善。
總體而言,曲拉西利的骨髓保護作用對ES-SCLC已非常明確,也應成為臨床實踐中發生CIM患者的常規治療選擇,及時、足量應用曲拉西利至關重要,是確保患者足劑量足療程完成抗腫瘤治療,保證臨床療效並有效減少CIM的重要舉措。
病例分享專家
李志瑩 教授
主任醫師
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 主任醫師
2004年獲中山大學呼吸內科碩士研究生學位
曾於上海胸科醫院、廣州呼吸病研究院進修學習,嫻熟支氣管鏡、超聲氣管鏡、經皮肺穿刺等操作
廣東省醫師協會呼吸科醫師分會委員
廣東省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委員會委員
深圳市醫學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委員、肺癌學組副組長
深圳市醫師協會胸部腫瘤醫師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等
2023年評為“南山區先進醫師”
主持並參與多項科研課題,在國核心心期刊發表論著10餘篇,作為編寫秘書參編論著:《實用急性肺栓塞的診療》
病例分享專家
張錦亮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臨床臨床腫瘤中心胸部腫瘤科,高階醫師;主治醫師;
中山大學腫瘤醫院碩士研究生;
深圳市抗癌協會青委會常委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因、深圳市科創部佈局專案等多項研究課題。
第一作者發表SCI等論文5篇。
精彩資訊等你來
參考文獻:
[1]錢敏佳, 金戈, 傅玲玲等. 曲拉西利用於骨髓保護的作用機制及臨床研究進展[J]. 中國新藥雜誌, 2023, 32(23): 2339-2346.
[2]Weiss JM, Csoszi T, Maglakelidze M, et al. Myelopreservation with the CDK4/6 inhibitor trilaciclib in patients with small-cell lung cancer receiving first-line chemotherapy: a phase Ib/randomized phase II trial. Annals of Oncology, 2019, 30(10): 1613-1621.
[3]Hart LL, Ferrarotto R, Andric ZG, et al. Myelopreservation with Trilaciclib in Patients Receiving Topotecan for 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 Study. Advances in Therapy, 2021, 38(1): 350-365.
[4]Weiss J, Goldschmidt J, Andric Z, et al. Effects of trilaciclib on chemotherapy-induced myelosuppression and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extensive-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 pooled results from three phase II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ies[J]. Clinical Lung Cancer, 2021, 22(5): 449-460.
* 此文僅用於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資訊,不代表本平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