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春節將至,節日期間大量的家庭聚餐會給製造可乘之機。世界衛生組織將幽門螺桿菌定為I類致癌因素,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已知的明確高危風險因素之一,還可導致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萎縮性胃炎等一系列疾病。專家提醒,兒童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高危人群,節日聚餐期間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儘量做到分餐進食,讓幽門螺桿菌遠離孩子。
“醫生,我體檢查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會不會傳染給孩子?”“寶貝經常肚子不舒服,要不要做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檢查?”在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消化內科,帶孩子前來就診的家長往往會提出上面這些問題。該院消化內科醫師王美娟在接受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介紹,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幽門螺桿菌感染問題,在兒童消化門診,經常會遇到很多家長前來諮詢。“幽門螺桿菌感染有家庭聚集傾向,傳播途徑主要包括口口傳播和糞口傳播,比如共用餐具、大人將食物嚼碎後再餵給孩子,飲用或食用幽門螺桿菌汙染的水源或食物,這些都容易在家庭成員中造成傳染。”
眼下春節將至,節日期間大量的家庭聚餐會給幽門螺桿菌感染製造可乘之機。王美娟提醒,兒童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高危人群,聚餐期間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儘量做到分餐進食,讓幽門螺桿菌遠離孩子。
我國近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大多發生於兒童時期
根據2023年6月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等單位釋出的《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防控》白皮書,我國幽門螺桿菌人群感染率近50%,不同人群感染率介於35.4%~66.4%,成為我國居民重要的健康問題。
早在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已經將幽門螺桿菌定為I類致癌因素,是已知的明確高危風險因素之一。“幽門螺桿菌感染可導致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萎縮性胃炎等一系列疾病,甚至會演變為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等。”北京醫院消化內科醫師李思雨在其公開發表的科普文章中指出。
王美娟介紹,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微小的呈螺旋狀的革蘭氏陰性的微需氧細菌,像“幽靈”一般居住在人體的胃和十二指腸,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它是人類感染率最高的細菌之一。
“人類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唯一自然宿主,傳染源主要是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王美娟說,人類對幽門螺桿菌普遍易感,尤其是兒童,很多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是在兒童期感染的。
大部分感染患兒無症狀,檢測首選呼氣試驗
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已經感染?哪些兒童應該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呢?王美娟表示,大部分感染患兒沒有明顯症狀;一部分患兒可能存在反覆腹痛、腹脹、反酸、噁心、嘔吐、打嗝、嚴重口臭、食慾下降等消化道症狀;有的孩子因為感染幽門螺桿菌導致消化道潰瘍而表現為嘔血、便血、貧血;有的兒童感染後導致食物消化、吸收功能欠佳,從而出現生長發育落後。與成人相比,兒童發生胃惡性腫瘤的風險很低。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檢測方法多種多樣,對於4歲以上兒童,應首選13C尿素呼氣試驗,該檢查安全、準確、方便、無痛苦、無創傷,小朋友及寶媽都很容易接受。”王美娟介紹,孩子在做檢查當日需要空腹或禁食禁水4小時,兩週內未使用奧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4周內未使用抗生素和鉍劑。對於4歲以下的兒童,如果不能配合吹氣,可以查大便幽門螺桿菌抗原。
家長們最為關心的問題是什麼樣的孩子需要檢查幽門螺桿菌。王美娟介紹,臨床檢查的目的是尋找潛在的病因,而不是檢查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對於無明顯消化道症狀的患兒,不建議常規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而對於存在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慢性胃炎、不明原因或難治性貧血、慢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患兒,一級親屬中有胃癌、計劃長期服用的患兒,建議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對於有反覆腹部不適、噁心、嘔吐、打嗝等消化道症狀的孩子以及家長有強烈意願者也可檢測幽門螺桿菌。
兒童根除幽門螺桿菌較困難,治療須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幽門螺桿菌感染後是否發病與細菌的毒力、個人體質和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不是所有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兒都需要立即治療。”王美娟表示,對於無症狀的兒童,不主張為了預防成人期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疾病而進行根除治療。但如果孩子患有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幽門螺桿菌相關慢性胃炎、不明原因或難治性缺鐵性貧血、慢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疾病,以及有消化道症狀的患兒,需醫生綜合評估是否進行胃鏡檢查及根除治療。
“與成人相比,兒童根除幽門螺桿菌較困難,由於兒童自身生長發育及藥物代謝特點,可用於兒童的藥物較少、副作用風險較大。另外兒童服藥依從性較差,不按時規律服藥會降低根除效果,並增加幽門螺桿菌耐藥菌的發生。”王美娟介紹,符合根除治療要求的患兒可採用藥物治療,一般需連續服用藥物治療兩週,並且必須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醫生會根據不同患者的個體差異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治療的效果評估應在根除治療結束至少4周後進行,即使患兒症狀消失,也建議複查。
孩子遠離幽門螺桿菌,這些生活細節要注意
王美娟表示,幽門螺桿菌主要透過糞口和口口途徑傳播,切斷傳播途徑可以減少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機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預防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建議做到以下幾點:(1)推薦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2)不共用牙刷、水杯等;(3)避免咀嚼餵食嬰幼兒;(4)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消毒餐具和廚具等;(5)瓜果蔬菜食用前需要清洗乾淨;(6)避免飲用受汙染的水以及河水、井水等未經處理的水;(7)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合理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8)多鍛鍊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另外,家長如果已經感染要及時治療,切斷家長的傳染路徑是預防孩子感染幽門螺桿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現在大多數家長對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有了正確認識。“孩子遠離幽門螺桿菌,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讓我們一起守衛,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未來。”王美娟說。
來源 | 中國婦女報
編輯 | 宣傳中心 郝潔
首都兒科研究所
科普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新聞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附屬兒童醫院
健康科普
新聞動態
就診服務
首都兒科研究所融媒體矩陣
覺得好看請點選“在看”支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