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面對開學季兒童健康的多重挑戰,鮑教授為家長們提供了全面的防護策略和家庭霧化治療的實用指導。
隨著孩子們重返校園,家長們在期待新學期的同時也不免擔憂孩子們的健康。開學季,孩子們更容易受到呼吸道疾病和過敏性疾病的困擾。為了幫助家長更好地應對這一挑戰,本期《週四大咖談呼吸》特別邀請了上海童杏兒科的鮑一笑教授,為我們提供專業的防護建議。
為何開學季兒童更易生病?如何有效應對?
隨著新學期的開始,孩子們重返校園,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健康問題。鮑教授介紹,每年開學後的兩週左右,兒童患病率會顯著上升,這一現象與孩子們在學校的密切接觸密切相關[1]。
在這段時間內,孩子們因為頻繁的接觸,容易發生“開學病”,也就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這類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包括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冠狀病毒(CoV)、腺病毒等[2],病毒透過飛沫和空氣傳播,而孩子們在學校的集體生活為其傳播提供了理想條件。鮑教授指出,儘管有些孩子可能已經感染過某些病毒,因此具備了一定的耐受性,但仍然可能攜帶病毒。對於尚未感染過相關病毒的孩子來說,他們缺乏特異性免疫能力,因此更容易被感染。一旦感染,病毒會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期後引發病症。
其次,不同的病毒在一年四季中有不同的活躍期。例如,流感病毒通常在12月至次年2月期間流行;RSV主要在10月至次年2月期間發病;支原體感染多在4月至5月開始流行;秋季腹瀉和輪狀病毒、諾如病毒則在秋季高發。此外,腦膜炎等嚴重疾病在冬季更容易發病。值得注意的是,鮑教授表示,由於疫情期間人們接觸機會減少,原本規律的病毒感染模式被打破,導致疫情後可能出現爆發性的流行病。這種錯位的流行現象意味著,原本應在特定季節高發的疾病,可能在全年任何時候都會出現。
此外,開學後不僅是感染性疾病的高發期,過敏性疾病如哮喘和鼻炎的發病率也會上升。鮑教授指出,過敏性疾病雖然與過敏原有關,但感染本身也是一個重要的激發因素。因此,開學後孩子們在學校的活躍活動和可能的感染,都可能誘發過敏性疾病的發作。除了呼吸道和過敏性疾病,消化道疾病也是開學後需要注意的問題。孩子們在學校可能因為飲食不當或衛生習慣不佳,增加了腸道病毒感染的風險。
鮑教授強調,大多數孩子的免疫功能是正常的,但免疫功能有一個發育期。例如,新生兒在六個月內由於母體抗體的保護,不易生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功能逐漸成熟,通常到12歲左右達到完全正常。因此,家長不應過度擔心孩子的免疫功能。除此以外,對於如何有效預防開學季的傳染病,鮑教授也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營養與疫苗接種:保持充足的營養、適當的休息和睡眠,以及按時接種疫苗,是增強免疫功能的關鍵。疫苗接種相當於一次不會引起疾病的感染,能夠刺激身體產生抗體。
➤合理使用免疫增強藥物:在醫生指導下,可以適當使用免疫增強藥物,但應避免濫用。
➤隔離與環境衛生:在學校等集體環境中,一旦出現某種疾病的苗頭,適當的隔離是必要的。同時,保持教室通風、溫度適宜,以及空調的清潔,都是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措施。
➤個人衛生習慣:對於消化道傳染病,勤洗手是基本的預防措施。戴口罩也是在必要時保護個人健康的有效手段。
開學季兒童感染的診斷與家庭護理指南
鮑教授指出,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感染病毒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家長們應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關鍵在於如何使感染症狀輕微、病程短,以及防止併發症的發生。家長們在面對孩子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時,首要任務是區分症狀的輕重和型別,例如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有普通感冒、流感、支氣管炎等[4]。普通感冒通常表現為輕度的鼻塞、流涕、打噴嚏等,這類症狀可以透過家庭護理來緩解,比如確保孩子多喝水、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以及讓孩子得到充足的休息等。
如果孩子出現更嚴重的症狀,如持續的咳嗽、氣喘等症狀,這可能是支氣管炎等更復雜的呼吸道感染的跡象,需要及時就醫。醫生根據血常規等檢查幫助家長了解具體病情後,會採取對因治療或推薦霧化治療方式來對症治療,以幫助緩解孩子的呼吸道症狀。確診後,如果病情沒有明顯惡化,家長可以避免頻繁帶孩子去醫院,以免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
鮑教授強調,在按照醫生的指導使用藥物後,家長仍需密切觀察孩子的症狀變化。如果出現發熱超過40度、持續時間超過5天、呼吸困難或精神狀態不佳等狀態,這些都是需要立即就醫的訊號。
家庭霧化治療,關注兒童心理健康
隨後,鮑教授詳細介紹了霧化治療在呼吸道感染中的應用,並提供了家庭霧化治療的操作指南和免疫力管理的建議。鮑教授介紹,呼吸道疾病常見的治療方式有輸液、口服和霧化吸入等常規治療方式,其中霧化治療是一種非常經濟有效的方式,其透過吸入的方式直接將藥物作用於患者的呼吸道和肺部,具有起效快、區域性藥物濃度高、用藥量少、應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應少等優點。尤其對於6歲以下的哮喘寶寶,多個指南都將霧化吸入治療列為首要治療手段[5-8]。
鮑教授表示,家庭霧化治療適用於大多數年齡段的孩子,特別是那些需要長期管理呼吸道症狀的,有哮喘、支氣管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孩子。由於霧化治療的吸入裝置操作簡單,給藥方式簡便易行,患兒家長易於操作,家庭霧化已經是治療兒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家長可以在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下,瞭解霧化吸入裝置的效能和原理,選擇合適的霧化吸入裝置進行正確操作,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最佳效果。患兒在熟悉的環境中進行治療,不僅能更好地配合吸入,避免因恐懼造成的哭鬧,還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節省家長反覆去醫院的時間和精力。
對此,鮑教授建議,家長在進行家庭霧化治療時應注意以下事項[5]:
➤霧化前:前30分鐘小朋友儘量不要進食,清理口腔、鼻腔分泌物,不要塗抹油性面霜。
➤霧化中:讓小朋友保持安靜的情緒,保持坐立的姿勢,放鬆呼吸即可,不要憋氣。
➤霧化後:及時漱口和洗臉,減少口腔和麵部的藥物殘留;然後及時清潔霧化器,晾乾備用。
鮑教授提醒,開學季的心理壓力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家長應保持冷靜,為孩子樹立積極榜樣,幫助他們適應學校生活。在理解孩子的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避免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同時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最後,鮑教授表示,對於免疫力有缺陷、過敏體質或有哮喘史的兒童,我們需要對其特別關注,並採取預防措施。除了常說的適當鍛鍊、保持良好飲食和睡眠習慣以外,以下有幾點關於日常防護的小建議[9-12]:
➤及時接種疫苗 :對於一些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接種相應的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如流感),疫苗的接種不僅能預防病原體的感染,還能避免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避免過敏原:瞭解孩子的過敏原,減少接觸機會。例如,孩子對花粉過敏,應避免在花粉季節戶外時間過長。
➤科學提升免疫力:可以使用免疫調節劑來進行“免疫訓練”,起到增強免疫力、強化免疫屏障的作用,使免疫系統在真實病毒侵襲時能夠有充足的準備,從而構築起堅實的防禦壁壘,降低反覆呼吸道感染的發作頻率,減輕病情的嚴重程度。
小結
開學季是兒童健康管理的重要時期。透過增強免疫力、保持環境衛生、合理利用醫療資源、正確使用霧化治療,以及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我們可以更好地保護孩子的健康,讓他們在新學期中快樂成長!
更多兒科精彩內容掃描 二維碼或點選閱讀原文,開啟醫生站網頁版即可檢視~
參考文獻: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fluenza (seasonal). [Internet; cited 2024 August]. Available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influenza-(seasonal).
[2]江蘇疾控 https://wjw.wuxi.gov.cn/doc/2023/02/03/3875291.s
[3]https://www.sohu.com/a/717343940_121123825 一開學就生病?這些“開學病”家長和孩子要注意!
[4]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coronavirus/in-depth/covid-19-cold-flu-and-allergies-differences/art-20503981
[5]http://www.nhc.gov.cn/xcs/s3574/202401/7c099c22e3444fa4aa577e5e86c110de.s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4年1月25日新聞釋出會文字實錄
[6]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 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版)[J]. 中華兒科雜誌,2016,54:(3):167-181.
[7]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臨床藥理學組, 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等.中國兒童咳嗽診斷與治療臨床實踐指南(2021版) [J] . 中華兒科雜誌, 2021, 59(9) : 720-729.
[8]霧化吸入給藥的臨床應用現狀及研究進展,臨床藥物治療雜誌.2016, 14(3).
[9]駱玲慧.家庭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在兒科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7):81-82
[10]霧化吸入療法合理用藥專家共識(2019年版)[J].醫藥導報, 2019, 38(02):6-17.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0年版). 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20,18(12):1059-1063
[12]許之霖.免疫調節劑治療兒童反覆呼吸道感染的進展研究. 當代醫藥論叢, 2024,22(7):62-65.
審批編號:CN-146933 有效期:2025-11-6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參考,不可用於推廣目的
此文僅用於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資訊,不代表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