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菡歷時三年的艱難求醫路,終於在首都兒科研究所普外科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下劃上了句號。
3歲的菡菡是一名早產兒,因患有先天性腸閉鎖,出生後就在當地醫院做了4次造瘻、關瘻手術,但手術後仍存在嚴重的腹脹和進食困難,全身骨瘦如柴。家長帶著菡菡輾轉於國內多家醫院,並再次進行造瘻手術,但這次造瘻後依舊未見明顯好轉。菡菡媽媽不想放棄,她四處打聽,瞭解到首都兒科研究所普通外科副主任李頎團隊治療肛腸疾病經驗豐富,今年2月,帶著孩子進京尋求最後一絲希望。
李頎詳細詢問了菡菡診療經歷以及檢查結果,考慮為腸功能發育不良。對於腸功能不良的患兒,手術的難度不大,但系統、有條理的治療方案,如術前評估腸功能狀態、確定哪些腸道需要切除、如何造瘻以進行腸道改道、術後如何訓練遠端腸道功能,都需要豐富的臨床經驗。
菡菡剛到醫院時,存在嚴重脫水、電解質紊亂、營養不良、貧血等問題,李頎帶領團隊人員透過精心調整腸外營養、補液、抗感染等治療,幫助菡菡穩定了病情,並完善了瘻口造影等檢查,詳細評估了遠近端腸管功能。李頎結合孩子既往先天性腸閉鎖的病史及造影結果,敏銳地發現她的造瘻遠端小腸功能極差,但結腸功能尚可,是有機會保留結腸並達到較好的生活質量、避免短腸綜合徵的,但現在關瘻有可能因為遠端結腸功能尚未恢復而再次腸梗阻。經過與家長的反覆溝通,為菡菡進行了迴腸造瘻調整及遠端發育不良迴腸切除手術。
在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孩子造瘻調整後恢復良好。菡菡媽媽根據李頎提出的要求,規律封堵瘻口、刺激遠端排便,菡菡進食良好,肛門自主排便良好,沒有再出現腹脹、脫水、腸炎等症狀,體重增長良好。今年10月,回醫院複診的菡菡和幾個月前相比簡直判若兩人,她也終於等來了順利關瘻的一天。
李頎表示,腸道手術是普外科醫生的基本功,但腸道疾病的治療並非易事,腸道手術始終在一個動態平衡中進行。有功能的腸管切除後,可能導致營養不良,而無功能的腸管保留了,則可能導致腸梗阻。因此,手術需要醫生大量的臨床經驗,對患兒也需要個體化的檢查、評估及制定方案,爭取給患兒最少創傷、最佳生活質量。
文 | 周瑞潔、李頎
封面 | 袁超
編輯 | 宣傳中心 郝潔
首都兒科研究所
科普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新聞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附屬兒童醫院
健康科普
新聞動態
就診服務
首都兒科研究所融媒體矩陣
覺得好看請點選“在看”支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