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劉詩霞)“跟小狗待了一個多小時,感覺到自己被治癒了。我剛剛還躺在它的身上睡覺,很有安全感。”
11月26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一位患者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患者提到的小狗是該院一名特殊的醫生——動物輔助治療犬,也被稱為“狗醫生”,主要為患者提供療愈服務。
11月24日,患者正在與“狗醫生”互動。醫院供圖
“‘狗醫生’對心理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很多患者在撫摸、遛狗等過程中,產生了積極的心理感受。”11月26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主任張駿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
自11月10日起,該院與亞洲動物基金開展“愛狗有道”公益專案,將“狗醫生”引入該院心理衛生中心患者的治療中,該項治療活動每兩週舉行一次,每次持續兩小時。
張駿介紹,在兩小時的治療過程中,“狗醫生”主要起到兩方面作用:一是透過“狗醫生”與患者互動,幫助患者放鬆心情,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二是透過志願者分享育狗經驗,引入健康教育,幫助患者調整心理狀態,更好地適應社會關係。
“‘狗醫生’其實是一個視窗。精神疾病患者面臨社交障礙等問題,很難開啟交流的通道。透過狗與人的互動,讓患者產生被撫慰的感覺,放下戒備,使後續的治療變得更加輕鬆和有效。”張駿說。
11月24日,“狗醫生”在療愈活動現場。醫院供圖
為什麼狗可以起到撫慰作用?張駿解釋,人與狗的互動過程中會分泌催產素,從而減輕壓力,有利於情感的鞏固。像狗這樣毛茸茸的生物也能給人帶來很好的觸控體驗,有利於緩解緊張的情緒。除此之外,人在與狗短暫接觸後,就能獲得狗的信任和親近,在實際的社交過程中,這是很難獲得的一種狀態,也是患者非常需要的一種狀態。
若要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參與治療活動的“狗醫生”並非普通的寵物狗。張駿介紹,“狗醫生”要滿足兩個基本要求:健康、不具備攻擊性。家養寵物狗成為“狗醫生”之前,首先需要進行全方位體檢,排除傳染性疾病;其次還需要透過大量的測試來排除狗的攻擊性。只有透過大量的技能測試,才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狗醫生”。
據瞭解,目前,“狗醫生”主要用於治療抑鬱症、孤獨症、焦慮症患者等。“這些患者在生活中不被理解,陷入沒有支援和安全感的困境之中,‘狗醫生’對抑鬱和焦慮情緒的緩解最為明顯。”張駿說。
張駿認為,隨著社會心理問題越來越凸顯,動物輔助療法將在心理治療領域有著更多的運用和實踐。“接下來,我們還會去社群,嘗試在社群開展‘狗醫生’療愈活動,幫助更多人解決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