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邱越 韓金序)“建立全鏈條追溯機制對中藥行業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這在全世界也是少有的一種實踐,需要不斷的探索和積累實踐經驗。”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現代中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表示,中藥產業鏈長、工序多,建立全鏈條追溯機制和技術體系,有助於系統辨識質量風險點,並最佳化工藝引數和製藥裝備。
11月25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公開徵求《中藥生產監督管理專門規定(徵求意見稿)》意見。此次公告對建立中藥生產全過程的可追溯機制作出進一步明確,提出要實現從中藥材種植、採購入庫、生產加工到流通使用全過程可追溯。
針對中藥的不良反應監測,檔案明確要求持有人建立健全藥物警戒制度,並確保追溯到個人層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相關規定,藥品的安全性應當覆蓋其整個生命週期。張伯禮表示,在中藥領域尤其需要構建一個包含機構人員配置、質量管理、監測報告等在內的全面警戒體系。“考慮到中藥成分複雜的特點,必須重視其全生命週期的安全管理。”
近年來,國家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圍繞中藥材規範化生產、飲片炮製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制定了“三無一全”標準——即無硫加工、無黃麴黴素汙染、無公害且全程可追溯。此外,針對中藥注射劑,已經建立了基於移動互聯和大資料分析的安全性主動監測技術體系,對多個主要品種進行了安全性評估。
張伯禮表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全鏈條的科學監管還需要建立定量風險評價模型和智慧監管系統,“隨著人工智慧和資訊科技的發展,未來藥物警戒系統的數字化與自動化將成為必然趨勢,這將極大提高監管效率,更好地保護公眾用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