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徐詩瑜)據海外網12月1日報道,美國一名60歲女子被蝙蝠咬傷後因感染狂犬病病毒身亡。這名女子10月中旬被蝙蝠咬傷,大概一個月後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11月18日送醫,11月22日去世。
“理論上來說,所有哺乳動物都存在感染或傳播狂犬病病毒的可能性,其中以下三類哺乳動物傳播狂犬病病毒風險較高,一是犬貓,二是野生食肉哺乳動物如狼、熊、浣熊、臭鼬等,第三就是蝙蝠。”12月2日,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動物傷害救治分會會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外科副主任王傳林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一旦被上述動物咬傷,建議到專業醫療機構進行評估,原則上應立即進行狂犬病暴露後預防。
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動物傷害救治分會會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外科副主任王傳林(中)。牛宏超攝
浙江省疾控中心主任醫師龔震宇2019年10月釋出於《疾病監測》的文章“美國1938-2018年人類狂犬病暴露和死亡的趨勢分析”中提到,在1960-2018年期間,在美國獲得感染的89例人類狂犬病病例中,62例(70%)歸因於蝙蝠咬傷。大眾需要關注野生動物尤其是蝙蝠狂犬病的風險以及國際旅行期間的風險,暴露風險較高的旅行者(即那些可能在國外與動物一起工作或在旅行時與動物保持密切接觸的旅行者)應考慮在暴露前接種疫苗預防。
“蝙蝠是很多病毒的宿主,一旦接觸蝙蝠就認為是Ⅲ級暴露,需要行規範的狂犬病暴露後處置即:沖洗及處理傷口,根據患者免疫史合理的使用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並按照程式接種狂犬病疫苗。”12月2日,浙江省杭州市紅會醫院犬傷門診主任胡偉琦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普通人如果接觸到蝙蝠,無論是否發生咬傷都應該立即到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規範的狂犬病暴露後預防處置。
王傳林解釋稱,狂犬病的暴露後預防分為三步,首先要認真清洗及處理傷口;其次要根據患者既往狂犬病免疫史,合理使用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單克隆抗體;第三要及時按程式接種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的潛伏期一般是1到3個月,但也有個別案例在一週左右發病,接種狂犬疫苗兩週內人體會產生抗狂犬病抗體,可以對抗狂犬病病毒,因此注射疫苗的時間越快越好。
“除了高風險動物抓傷、咬傷、舔舐傷口,旅遊時吸入蝙蝠洞等野外洞穴裡的病毒、食用感染過狂犬病病毒的動物生肉、宰殺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動物時都可能發生狂犬病病毒感染。”王傳林表示,對於經常接觸動物的群體,如打獵群體、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相關工作的人群及山區可能接觸到野生動物的人群等,可以進行暴露前預防,提前接種狂犬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