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後我才慢慢發現,改變自己的最快方式是: 多巴胺戒斷。
在娛樂至死的時代,我們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淪為多巴胺的奴隸,自己卻渾然不知。
想象一下,明天你有一個很重要的會議要參加,得提前準備很多資料。
而你只是無意中拿起手機刷了一下短影片,然後就再也沒能停下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真正重要的事情卻一點都沒幹,最終陷入無盡的焦慮、懊惱和痛苦……
曾被科學家們稱為“快樂分子”的多巴胺,為什麼會變成當下大批人不快樂的根源?
首先,很多“多巴胺快樂”都是廉價的、被人為設計好的。
董宇輝曾說:“高階的快樂會給你設定重重障礙,但低階的快樂卻會直接給你想要的。”
對現實世界感到無聊或痛苦的我們,恰好活在一個物質和技術極度發達的世界,我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大量的多巴胺:垃圾食品、電子遊戲、購物網站……
而當我們大腦的多巴胺系統被這些“廉價快樂”劫持,就很難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導致自己“一事無成”。
其次,廉價的多巴胺快樂容易誘發“上癮性”行為。
為什麼我們只是分心刷一下手機,就那麼容易上頭?
這是因為,多巴胺會引發更多的多巴胺。
換句話說,大腦受到的刺激越多,我們就越渴望更多的刺激,以保持這種高度興奮的狀態。
長此以往,我們就更難抵擋這些多巴胺快樂的誘惑,甚至上癮到無法自拔。
哈佛大學生物學教授·利伯曼提到:上癮不是性格軟弱或者意志力不足的表現,它只是因為大腦的慾望迴路因為過度刺激而進入病理狀態時會發生的情況。
最後,追求多巴胺快樂的閾值會越來越高。
有時候為了追求快樂,我們會不斷重複一個行為,慢慢地,我們從中獲得多巴胺快樂的閾值將會越來越高。
比如你沉迷短影片,剛開始會很容易上頭,但隨著越刷越多,就需要更具刺激性的短影片,才能使你感知到快樂。
最後,時間浪費了,身體透支了,注意力變得無法集中,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每天過得疲憊、空虛麻木、毫無意義。
為了在廉價多巴胺爆炸的時代,保持理性思考的能力,重建自律生活。
近年來,矽谷創業者中流行起了“多巴胺戒斷”。
簡單來說,就是讓自己擁有一段足夠的時間,避開任何會刺激自己產生多巴胺的事物,去做那些能讓我們感到平靜的、有意義的活動,從而降低大腦對廉價多巴胺的需要,擺脫成癮狀態。
那如何實現多巴胺戒斷呢?心理學上有3個具體有效的辦法。
1.定期遠離廉價的多巴胺
給自己設定一段時間遠離廉價多巴胺,去完成當下更重要的事情。
比如,如果導致你上癮的源頭是手機影片App,最好的做法是直接終止相關的電子資訊刺激,控制時長或者轉移注意力。
這樣做,可以“重置”大腦中多巴胺受體的刺激閾值,讓人感知到細微的快樂,併發揮更大的自控和自律能力。
同時,戒斷的過程可以設定嚴格的獎懲機制,因為你的上癮程度很可能超過你的預估。
當你達成一個艱難的小任務時,可以即時給自己獎勵,如果沒達成,也要有相應的懲罰。
2.追求內啡肽,戒斷多巴胺
除了多巴胺,人體還會分泌另一種“快樂激素”:內啡肽。
內啡肽的快樂,需要我們透過自身的付出和成長,經歷挑戰、克服困難或完成長期目標後釋放,它帶來的是深度而持久的滿足感和愉悅感。
不妨試試放下手機,去運動、讀書、冥想,或者去大自然中吸收新鮮空氣和自由呼吸等等。
去做那些必須要你思考和付出一定的努力、行動才能得到的事情,去做那些你當下可能覺得有點難、但正確的事情。
剛開始,你可能會感到焦躁不安,思緒無法安定,渴望回到那種短暫的快樂中。
不要怕,這是心理學上的“多巴胺戒斷反應”。
堅持下去,用理性控制衝動,用更深度的“內啡肽快樂”,來替代廉價的“多巴胺快樂”。
透過多巴胺戒斷,我們可以快速地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
3.永遠不要停止自我成長
躺著看劇、刷手機、玩遊戲……它們能帶給我們短暫的快感,卻會讓我們一次次走向人生的下坡路,與我們內心真正想要的生活背道而馳。
所以,千萬不要讓那些廉價的多巴胺快樂,早早地徹底侵略你的心智,讓你一直過著麻木和無意義的人生。
因為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永遠不要放棄學習新的東西,不要因為事情太難就淺嘗輒止,輕易放棄。
就像影片《我的天才女友》裡面所說的:“去讀書,去學習,去受教育。記住掌握知識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擁有選擇的機會。”
——這也是我們學習心理學的意義。
心理學就像一把萬能的鑰匙,一旦你掌握了,便能解鎖生活中各種問題。
我們可以透過心理學去找到自我、豐富精神世界,甚至還可以開拓靠譜的副業探索之路,成為一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只要你是:
大專學歷及以上;
對心理學感興趣,業餘喜歡關注一些心理學話題;
想從事心理學相關職業,既能充實自己,又能幫助別人……
你都有機會進入這個行業,開啟助人助己的道路。
要相信,你不斷努力學習的知識和閱歷,都會成為你通往理想生活的實力。
想要利用心理學更好生活的你
快點選下圖,免費領取
全套108頁《心理諮詢師入行手冊》
↑新增老師,還可免費領取以下福利:
① 專業顧問1V1職業規劃
② 1份心理諮詢師執業地圖
編輯:嚕嚕
圖源:Pexels
*學習效果因人而異,由於學習積極性、投入程度等因素可能有所差距。
參考文獻:
[1]. 丹尼爾·利伯曼 邁克爾·E.朗. (2021).貪婪的多巴胺.北京:中信出版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