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2年來“中初保胸部精準治療專委會”取得了哪些成果?
對於胸部惡性腫瘤,在疾病全程管理中實現提前預防、有效篩查、規範診療、科學隨訪,無疑是控制疾病發展,改善患者生存現狀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隨著“精準診療”理念的推廣落地,腫瘤治療如何同步實現「療效最大化」和「損傷最小化」成為學界重要的發展方向。為進一步助力我國實現胸部腫瘤診療關口前移,落地「早診早治」及「慢病化管理」理念。兩年間,“中初保胸部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開展了多場胸部腫瘤精準診療相關主題的系列活動和學術會議。與會的專家學者就肺癌疾病篩查、精準診療、全程管理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分享,進一步推動了我國肺癌規範化診療領域發展。
值此契機,醫學界誠邀醫學院附屬胸科醫院儲天晴教授,回顧“中初保胸部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兩年來的主要工作,並就未來如何進一步推動肺癌精準診療發展發表真知灼見,為肺癌診療領域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回顧過往:“專委會”促進領域學術交流,推動精準診療能力提升
2023年來“中初保胸部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以下簡稱“專委會”)在全國各地積極開展了一系列肺癌精準診療的相關活動。致力於推動我國(NSCLC)靶向治療和精準醫學理念進一步推廣和科學運用。儲天晴教授作為“專委會”首任主任委員,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專委會”2024年的重要活動及其目標,以及這些舉措如何推動了NSCLC診療水平的提升。
儲天晴 教授
儲天晴教授表示,2024年2月24日,專委會成功舉辦了“肺議所思”胸部腫瘤學術交流會,作為開端,2024 年多場胸部腫瘤精準診療相關主題的系列活動也相繼成功開展。 活動邀請了諸多肺癌診療領域知名的專家學者,探討了肺癌靶向精準診療的最新研究成果與臨床應用。 這一系列活動的核心價值在於透過提升臨床醫生的專業水平,推動精準醫學的應用,特別是分子檢測和靶向治療的普及,使醫生能夠根據患者的分子特徵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從而顯著提高治療效果與安全性。儲天晴教授強調,“專委會”透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促進了跨區域的學術合作與資源共享,不僅加強了國內外優質學術成果的交流溝通,還助力協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現區域間醫療質量均衡發展。 這種協作模式為我國更多的NSCLC患者提供了精準治療的機會,推動了肺癌診療水平的整體提升。 “專委會”的系列活動不僅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戰略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援,更為患者帶來了更加個性化的治療選擇,切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獲益和生活質量。
分享成果:“專委會”推動NSCLC精準診療新進展,塑造治療格局
儲天晴 教授
隨著分子生物學和精準醫學的進步,尤其是肺癌等胸部腫瘤的治療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的“千人一方”治療方式早已無法滿足患者的個體化需求。 學界開始尋求精準化、規範化、個性化的肺癌全程治療方案。 隨著基因檢測技術與靶向治療藥物的快速發展,使得這一目標正逐步變成現實。儲天晴教授表示,上述這種治療理念上的變革,正是精準醫學發展帶來的最重要的成果,也是我們“專委會”系列活動開展的基礎。 因此,兩年來“專委會”始終努力在肺癌精準診療這一關鍵領域,建立一個跨學科、多領域的合作平臺,匯聚國內外頂尖專家的智慧,推動我國胸部腫瘤領域防治事業高質量發展,以期最終惠及學科發展及臨床患者受益。 這也最符合當前胸部腫瘤診療領域的發展需求。
儲天晴教授對在2024年“專委會”牽頭召開的多項學術會議及系列活動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的理念革新進行了詳細的分享。她表示,2024年2月,隨著第二屆“肺議所思”胸部腫瘤學術交流會在上海的成功召開,圍繞“肺癌靶向精準診療”等主題,涵蓋了多個學術議題的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靶向治療相關的問題,無疑成為歷次會議的焦點內容。
與會專家深入探討了EGFR、ALK等驅動基因突變的靶向治療新進展,特別就“鑽石靶點”ALK 陽性患者靶向治療優選方案與全程管理相關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儲天晴教授表示,專家一致認為,對於明確攜帶驅動基因的NSCLC患者“有靶打靶”的治療理念已經成為共識。而在TKI靶向治療藥物的選擇方面,則需要強有力的循證醫學證據作為支撐。以二代ALK-TKI藥物布格替尼為例,其療效及安全性資料已經得到多項臨床試驗驗證,特別是在其關鍵性 Ⅲ 期研究中,布格替尼展現出了一線使用的多重優勢:一線治療全人群深度緩解率達56%[1],完全緩解率(CR)達24%,腦轉移患者4年總生存(OS)率達71%[2]。而2024年ELCC大會上公佈的一項真實世界研究中,以布格替尼為一線方案的“2+3”模式,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更是長達 74.7 個月,超6 年[3]。此外,在ALK陽性NSCLC患者慢病化趨勢下,布格替尼安全性良好,且是首個在健康相關生活質量(HRQoL)上與克唑替尼有顯著差異的 ALK 抑制劑[2,4]。這意味著一線布格替尼不僅提高了 ALK 陽性患者的生存期,也顯著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在指南推薦方面,2024 年《CSCO 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結合國內外前沿進展,將一線治療 I 級推薦中的“布格替尼”上調為“優先推薦”[5]。2023年3月起,布格替尼被納入我國醫保目錄,大大提高了這一藥物的臨床可及性,且2024年醫保目錄持續覆蓋[6]。如同布格替尼一樣,隨著此類靶向藥物的應用,罕見靶點肺癌患者治療模式正在從“一刀切”的化療向“個性化”的靶向及免疫治療轉變。
此外,免疫治療與化療聯合應用的探索也成為會議的重點議題之一。專家們分享了新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NSCLC中的臨床應用進展,強調免疫治療與化療結合的潛力,推動了聯合治療方案的研究和實踐。真實世界個體化治療的成功案例,更是展示了精準醫學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尤其在驅動基因陽性患者的治療中,精準診療已顯示出巨大的臨床價值。儲天晴教授還強調,“專委會”未來將在學術引領、人才培養與交流平臺建設等方面繼續發力,推動精準診療理念的普及。同時,“專委會”將助力各級醫療機構提升診療水平,確保更多患者能夠接受到最新、最有效的治療。此外,“專委會”還將繼續推動科研創新與臨床轉化,加強國際合作,提升中國在全球胸部腫瘤精準治療領域的影響力。
展望未來:“專委會”推動中國NSCLC精準治療的創新與發展
儲天晴 教授
隨著我國NSCLC診療水平的不斷提升,未來“專委會”將繼續在精準治療領域發力,持續推動相關學術活動的深入開展。儲天晴教授在接受採訪時,對未來“專委會”將特別關注的幾個關鍵領域進行了闡釋。
首先,精準靶向治療依然是未來研究的重點,也是“專委會”將特別關注的重點。儲天晴教授表示,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成熟及靶向藥物的不斷更新,“專委會”將繼續關注驅動基因突變檢測及其治療方面的相關研究成果。透過舉辦系列學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專委會”旨在為臨床醫生提供最新的治療資訊和實踐經驗,幫助他們更好地制定個體化的治療計劃,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
其次,免疫治療與靶向治療的聯合應用將是未來的研究熱點。儲天晴教授指出,免疫治療在NSCLC中的應用取得了顯著進展,未來“專委會”將加強免疫治療與其他治療方式聯合策略相關研究的關注。此外,隨著精準醫學的快速發展,“專委會”還將繼續關注並促進最新的科研成果轉化為臨床可及的治療方案。
最後,儲天晴教授強調,“專委會”將始終致力於推動精準治療理念的普及,幫助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診療標準,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治療能力。並透過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推動胸部腫瘤領域的持續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胸部腫瘤精準治療邁向新的高峰。
儲天晴教授出席“中初保胸部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系列活動精彩集錦
(左右滑動檢視)
專家簡介
儲天晴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胸科醫院 呼吸內科,主任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胸科醫院 臨床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胸部腫瘤精準治療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抗血管靶向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腫瘤臨床轉化研究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中華肺癌學院 執行秘書長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專業委員會 常務委員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腫瘤轉移專業委員會 常務委員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肺部腫瘤慢性病專委會 常務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整合腫瘤專委會肺癌學組 副組長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多學科診療專委會 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環境專業委員會 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老年腫瘤防治專業委員會 委員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肺部腫瘤專業委員會 委員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腫瘤免疫學分會 委員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胸部腫瘤分會 委員
泛長三角胸部腫瘤聯盟專委會 委員
上海市女醫師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 秘書長
上海市抗癌協會轉化醫學專委會 常務委員
CSCO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 執筆人
精彩資訊等你來
參考文獻:
[1] ASCO 2022 9072
[2] Camidge DR, et al. J Thorac Oncol. 2021;16:2091-2108
[3] 2024 ELCC. 38P
[4] 2020 ESMO. 1305P
[5] 2024 CSCO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
[6]《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4)》
* 此文僅用於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資訊,不代表本平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