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侯佳欣 曹宇悅)除夕夜,有這樣一群人堅守在臨床崗位,用溫暖和守護詮釋醫者仁心,他們就是醫務工作者。
診室裡的爭分奪秒
“守的是生命與健康!”
1月28日,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熊福為患者檢查。受訪者供圖
“醫生!快!快!”蛇年除夕夜,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呼吸內科內,一位老人被家人慌慌張張地架了進來。經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熊福初步診斷,患者是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而後馬上為其進行了緊急救治,情況才平穩下來。
熊福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一般這個時候來呼吸科的患者都是危急重症,一刻都耽誤不得,搶救更是爭分奪秒,否則很可能出現生命危險。“今天人也不少,監護室裡基本滿了,我們的醫護幾乎沒怎麼離開,就是吃飯偶爾出去幾分鐘,一直守在患者身邊。”
夜裡安靜下來,熊福也會想到老家的父母和妻子,想著他們正在吃團圓飯,可能也在思念著自己。“這幾年一直是除夕值班,好久沒陪家人過過一個完整的春節了,但家裡人都很理解我,知道我是在救死扶傷,爸媽都特別以我為驕傲。”
熊福告訴記者,自己要堅守到初一早上八九點,和後面的醫生交接好他才能放心回家。採訪結束後,熊福又回到了病房,那裡有他不放心的病人,“我們也在守歲,守的是生命與健康!”
年夜飯裡的溫暖陪伴
“叔叔阿姨們,今年我們陪您過除夕!”
1月28日,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顱腦損傷康復科主任何豔斌與患者們吃年夜飯。受訪者供圖
“叔叔阿姨們,吃年夜飯了,今年我們陪您過除夕!”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顱腦損傷康復科病房內,值班醫生和護士們準備了熱氣騰騰的飯菜和零食,陪著留下來進行康復訓練的患者們,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除夕。
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顱腦損傷康復科主任何豔斌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年夜飯從下午5時左右開始,一直持續到大約22時結束,除了觀看春晚外,一些肢體功能雖有障礙但認知、語言功能良好的患者還唱了歌、表演了節目。
“我們希望能給患者帶來新春的生機和活力。雖然這裡是醫院,但在除夕的這個夜晚,醫護和患者之間,是家人一樣的關係。”何豔斌說。除了顱腦損傷康復科,她還是重症醫學科的負責人,這裡的患者情況則更為嚴重,有腦梗塞的、腦外傷的,還有高位脊髓損傷等等。
何豔斌介紹,為了緩解病人在ICU中的焦慮狀態、減輕ICU綜合徵,我們科室在每張ICU床前安裝了投影儀,在除夕夜為患者們播放春晚節目,讓患者們也能感受到節日的喜慶和溫馨。
手術檯上的醫者守護
“除夕,以一臺超大心臟、完美起搏收官”
1月28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心內科科主任魯志兵為患者手術。受訪者供圖
“除夕,以一臺超大心臟、完美起搏收官。”除夕這天,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心內科科主任魯志兵在朋友圈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他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手術患者是一位69歲的老人,已經進行過一次起搏器植入,但由於電極出現問題,導致心跳過緩,直接掉到了每分鐘只有30次左右,生命一度垂危。
“一般這種手術半個小時就做完了,但今天這臺做了將近兩個小時,專家團隊起初想透過調整電極的位置,但效果一直不好,最後我們重新更換了電極,才讓起搏器恢復了正常工作。所幸結果是好的,患者術後反應良好,不到一週應該就可以出院了。”魯志兵笑著說。
對於魯志兵而言,當了醫生後已經很少有節假日的概念,每次手機鈴聲響起,哪怕是深夜抑或凌晨,他都風雨無阻地趕來醫院。和他一起的醫護團隊也是如此,除夕的這臺手術來得突然,有幾位醫護已經訂好了回家的票,但都臨時取消了,只為做好這臺手術。
“當醫生就是一種責任與牽掛,雖然也有疲憊的時刻,但是看到患者活過來的那一刻,感覺一切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