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株洲市三三一醫院普外科成功開展超聲引導腹腔鏡下微小肝癌切除術,體現了腹腔鏡超聲的高精尖,踐行了肝膽胰脾疾病的“診斷數字化,手術微創化”,標誌著該院肝膽外科在建設“精準微創外科”上又邁出了一步。
(胡志敏主任為李女士行腹腔鏡下術中超聲,精準顯示微小瘤體)
42歲的李女士因直腸癌並肝轉移,行新輔助化療後,2024年12月18日在該院普外科行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肝轉移瘤切除。
肝臟轉移瘤大小為直徑6毫米,瘤體很小,大概只有“綠豆”大小,且位於近膈頂的表面(S8段),位置刁鑽,常規經腹部超聲和CT幾乎無法顯示,核磁增強連續對比才可以顯示清楚。6mm的肝微小癌且貼近肝表面,術中常規超聲顯示有點難度,遂行對比超聲造影準確顯示瘤體,標記範圍後精準切除。
(精準定位後被切除的肝轉移瘤)
普外科徐家樸主任表示:“作為外科醫生的第三隻眼——腹腔鏡下術中超聲,使我們的眼、手得以延伸,從而完成更多的精準操作和治療。”
應用腹腔鏡超聲掃查肝臟,進一步確定病灶位置,指導手術精準定位、減少對臟器的損傷、縮短手術時間、降低了術後殘存率與複發率、提高手術成功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普小知識
腹腔鏡超聲是術中超聲檢查與腹腔鏡檢查相結合的新技術。
常見的用處:如引導肝腫瘤的切除、肝葉的切除、肝內外膽管結石的清掃、子宮肌瘤的剔除、腫瘤的消融、內生性腎腫瘤的腎單位保留切除等。它可以在術中定位腫瘤、確定腫瘤的毗鄰、評估腫瘤的良惡性、超聲造影評估治療效果、輔助術者對轉移性淋巴結進行更精確的清掃等。
如果說腹腔鏡是手術醫生的一雙“巧手”,那腹腔鏡超聲就是手術醫生一雙“慧眼”,為患者的生命、手術的安全性“保駕護航”!
健康中國建設,健康優先。株洲市三三一醫院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著力學科建設提高服務能力。株洲市三三一醫院超聲醫學科2022年引進株洲市首家義大利進口腹腔鏡超聲診斷系統以來,腹腔鏡超聲技術日趨成熟,如今已是運用自如。
隨著醫院持續高質量的業務發展及MDT多學科合作模式的大力推行,超聲醫學科將會為臨床帶來更多滿足臨床需求的新技術,為臨床科室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援;隨著腹腔鏡超聲裝置的發展,腔鏡外科醫生對術中超聲檢查認識的深入,腹腔鏡超聲技術在外科手術的應用將更加廣泛,作用將更加顯著。
株洲市三三一醫院超聲醫學科傳承“博愛、誠信、敬業、創新”的院訓,加強與臨床科室的技術協作,努力為廣大患者提供精準的超聲診療。未來,我們將不斷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及服務能力,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全方位、優質的健康服務而不懈努力!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株洲市三三一醫院 陳津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