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與“心”魔的較量在北京大學醫院完美落幕
幸得多學科醫護團隊全力救治
患者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後
最終重獲新生
大夫,大夫,我胸口疼!1月4日晚上7點30分,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急診科的李忠革醫生剛剛摘下透滿汗水的手套準備喝口水,回頭一看,一名五十歲左右的男士,捂著胸口倚靠在診室旁的椅子上,面色蒼白,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從額頭冒出,表情痛苦。透過患者的症狀和多年的臨床經驗,李忠革判斷患者心臟問題的可能性很大。
敏銳察覺到患者的異樣後,李忠革迅速上前詢問患者的情況,行心電圖檢查。心電圖結果提示患者下壁導聯ST段壓低,V1~V3為胚胎R,提示可能存在前壁心肌梗塞。“請心內科立刻會診,吸氧、心電監護、輸液、止痛……”李忠革迅速下達醫囑。一系列緊張有序的救治工作展開後,患者病情逐漸穩定。
為排除主動脈夾層,患者在急診科醫護人員的護送下迅速來到影像科行CTA檢查。結果讓在場的醫護人員都不由得捏了一把汗,檢查顯示患者前降支主幹閉塞,無血流灌注心肌,為心臟供血的“公路”已經癱瘓。“患者病情及其危險,必須馬上進行急診再灌注治療”。心內科值班醫生姚瑾秋一邊網路預覽影象一邊說到。
心臟前降支是心臟前壁心肌細胞的主要營養血管,如前降支發生堵塞,可導致前壁心肌細胞供血不足,進而可能引發心肌缺血、損傷,甚至壞死。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心血管內科會診醫生通知介入團隊,唐強主任、史震濤護士長、剛剛從青海援助回來輪休的姜浩醫生等其他成員迅速就位。
患者的情況十分危急,任何一個環節稍有延誤,都可能危及生命。唐強主任團隊立即實施手術,為患者在前降支植入支架一枚,術程40分鐘,成功開通閉塞血管,為瀕危的心臟重新注入生機,患者生命體徵逐漸平穩。
在這場與病魔的殊死較量中,醫生快速識別病情、開通綠色通道、搶救過程中的無縫銜接與協作、精湛的醫術,每一個環節都成為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充分體現了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多學科聯合緊急救治的水平。
文:黨委辦公室/醫學影像科
編輯:黨委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