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王圓)2月7日,中央氣象臺繼續釋出大風黃色預警、寒潮藍色預警。“寒冷”還在繼續,怎麼穿衣最暖和?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教授盧業虎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採訪時表示,穿衣需重點注意防風鎖溫的“法則”,做好重點防護,同時還要避開一些穿衣誤區。
2月6日,遊客行走在北京前門大街。新華社 圖
“禦寒的首要原則是防風。在戶外有風的環境中,防風是保暖的第一要務。”盧業虎表示,羽絨服、衝鋒衣等具有一定防風效能的衣服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它們能防止冷風鑽進衣服內部,減少人體熱量的流失。除此之外,還可以透過閉合領口、戴上帽子圍巾、收緊衣服下襬等方式來防風。
“在無風或風力較小的情況下,衣物的保暖效果則主要取決於其內部的靜止空氣含量。靜止的空氣是最好的隔熱材料。”盧業虎介紹,比如羽絨等蓬鬆的材料因其內部能形成大量的靜止空氣層,因此具有很好的保暖效能。所以,在選擇衣物時,應儘量選擇相對蓬鬆的款式,增加衣物內部的靜止空氣含量,從而提高保暖效果。
對於保暖的貼身衣物,盧業虎建議選擇既能保持一定空氣層又能與皮膚保持良好接觸的款式。像德絨、羊絨等內部帶有立體結構的材料就是不錯的選擇,而過於緊身的衣服則相對不保暖。
此外,一些穿衣誤區需要注意。一般來說,3-4層的衣物保暖效果最好,但並不是穿得層數越多越好。過多的衣物層數可能會壓迫內部的空氣層,反而降低保暖效能;在選擇保暖衣物時,還需留意一些時尚款式可能會削弱保暖效果,比如短款或A字形外套;同時,外套的尺寸不是越大越暖和。外套寬鬆一些,可以避免壓迫內部的空氣層,但也不能太過寬鬆,否則在行走時容易形成內部氣流流動,影響保暖效果。
對於南方溼冷氣加上沒有暖氣的“魔法攻擊”,盧業虎表示,南方一些地區沒有暖氣為人體蓄熱,再加上溼度大,會加速人體表面的蒸發散熱,降低衣物的保暖效能。因此,在南方禦寒也不能大意,除了穿上保暖的衣物外,還要注意戴上帽子、圍巾、手套等來防止熱量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