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心胸外科成功為一名66歲的雙側多原發患者實施精準微創手術。該患者右肺5個微小病灶透過增強現實光學全肺診療導航技術(以下簡稱“增強現實導航技術”)一次性定位並切除,術後肺功能損失較少。目前患者恢復良好,擬三天後康復出院。此次手術標誌著醫院心胸外科在肺部結節診療領域邁入智慧化、精準化新階段。
患者案例:右肺5個結節一次鎖定並精準切除
患者劉女士(化名)於2024年12月因體檢發現雙肺多發磨玻璃結節就診。2025年12月36日完成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左肺微小結節兩枚,經病理檢查,兩處結節均確診為早期肺癌。
此次患者再次入院處理右肺多發肺小結節,其右肺5個微小病灶(最小4mm),部分結節遠離胸膜。若採用傳統手術方案,往往需切除更大範圍肺葉,患者肺功能可能損失較大,導致無法耐受二次手術。
2月6日,心胸外科主任金龍玉教授團隊採用增強現實導航技術對患者右肺進行術前3D建模,規劃避開血管的染色路徑。術中經支氣管鏡注入微量美蘭染色劑,5個結節同步顯影,術中胸腔鏡直接鎖定目標,完整切除且切緣陰性。術後病理證實病灶為早期多原發肺癌,患者恢復良好,無併發症。
(患者右側多發肺小結節)
技術突破:無創定位替代傳統穿刺,費用降低
傳統CT穿刺定位需經皮穿刺標記,存在氣胸、出血風險,單次費用高且無法多結節定位。而增強現實導航技術透過無創氣道染色,患者全程無痛,且無需額外耗材,治療成本降低,並且實現多結節同時定位。
“這項技術尤其適合多原發肺癌患者”,金龍玉教授解釋,“劉女士一個月左右完成雙側手術,且肺功能影響較小,這在過去難以實現。”
(術前規劃導航路徑)
未來方向:打造“一站式”肺癌診療體系
目前,心胸外科正致力於為肺癌患者提供“外科切除+功能保護+後續治療”的一體化方案。金龍玉教授強調:“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切除腫瘤,更要讓患者保有高質量生活。這項技術的推廣,將重新定義早期肺癌的治療標準。”隨著增強現實導航技術的成熟,建立“AI影像初篩—導航精準定位—微創手術根治”的三級診療體系,讓更多肺部小結節患者獲得及時救治。金龍玉教授提醒:“肺癌早期症狀隱匿,建議高危人群每年進行低劑量CT篩查,早發現、早干預是治癒的核心。
科室背景:深耕胸外科微創技術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心胸外科是國家重點學科中南大學心胸外科成員單位、湖南省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湖南省醫學會胸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科室於2023年引入增強現實導航技術,累計為450餘例患者完成肺小結節精準定位,並實施精準微創手術。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 心胸外科 馬宇超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