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春釋義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立春標誌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萬物開始有復甦的跡象。
時至立春,可明顯感覺到早春的氣息,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春”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入春天的前奏,萬物尚未復甦,還處於萬物閉藏的冬天。
二、立春養生
《黃帝內經》言:“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所以,立春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需注意保護陽氣。
因春屬木,與肝相應,肝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所以也應做到柔肝養肝、疏肝理氣。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透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執行。婁底市中心醫院提醒,日常生活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早睡早起
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起床之後在院中散步,頭髮不要紮緊,穿衣也要寬鬆,順應春天之氣生髮,以使志氣外達、身心和諧,精力充沛,提高抗病能力。
2.飲食有度
俗話說,“春吃甘、病不沾”。根據五行學說,肝屬木,酸味入肝;脾屬土,甘味入脾。木能克土,肝太強則會剋制脾的功能。所以,立春時節日常飲食中減少酸味食物的攝入適當增加甘味食物的攝入量,以健運脾胃。
常見的甘辛食物如大棗、柑橘、蜂蜜、花生、香菜、韭菜等能助春陽,多吃以升發體內陽氣。同時酸性食物要少吃,如西紅柿、橙子、橘子、山楂、檸檬、烏梅等,因為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洩。
3.嚴防風寒
“春捂秋凍”“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由冬季轉入初春,天氣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原菌乘虛襲機體,容易引起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和冬春傳染病。尤其是老年、體質虛弱的人群,換裝尤其應謹慎,不可驟減。
4.勤梳頭
頭部為人體的最高部位,更是人體所有陽經匯聚之地。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春季為發陳之際,自然陽氣萌動升發,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舒展生髮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故春天梳頭有宣行鬱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三、穴位保健
立春節氣養生要順應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按照中醫的理論,春屬木,與肝相應。立春養生應以“養肝護陽”為原則,養肝重在疏洩,經絡調理以肝經為主,常用的穴位有太沖、肝俞、大椎等,可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人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執行。
太沖穴:在足背部,第一、二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側,犢鼻(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緣1橫指。
操作:以上穴位可用拇指點揉或掐按5-10分鐘左右,力度以穴位有酸脹感為度;足三里、三陰交可加用艾條溫和灸10分鐘左右,灸至區域性皮膚紅暈為度。
總之,“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春季的開始和萬物復甦的新氣象。中醫節氣養生的核心在於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讓我們保持良好心態和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預防春季常見疾病,身心和悅地迎接新的一年。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婁底市中心醫院 中醫康復醫學中心 粟豔梅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