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侯佳欣 張瀚允)“這是我第一次配型成功,心裡是激動又忐忑,對於在醫院工作的人來說,能夠幫助到病患,沒有比這更讓人高興的了,我們的初心,本就是救死扶傷!”12月13日一早,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醫務處王麒住進了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的病房,他將在這裡完成人生第一次造血幹細胞的捐獻。
接受採訪前,王麒剛剛完成了第一次動員劑注射,他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講述了當時的感受,“打注射劑沒有想象中難受,來之前我還做了很多心理建設,看來可能用不到了。”作為醫院裡的00後,王麒深諳造血幹細胞移植對於血液系統疾病治療的重要性及其背後所蘊含的生命希望,他很早就加入了中華骨髓庫,但一直沒有收到過配型成功的訊息。
作為一名志願者,王麒多次進行無償獻血。受訪者供圖
“直到上個週三,我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說是中華骨髓庫北京分庫的工作人員。”王麒回憶,骨髓匹配要遵循雙盲原則,工作人員在知情範圍內向我介紹了一下大致情況,那是個10歲的患兒,體重僅有24公斤,臍帶血已經移植失敗,正在等待造血幹細胞捐獻。如果最終沒有等到的話,可能就只有一個月的生命了。
聽完骨髓庫工作人員的這番話,王麒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答應了下來。儘管只有24歲,但王麒已經是一名經驗豐富的志願者了。他第一次獻血是在18歲生日,後來又加入了學校的志願者組織,成為了校紅十字會會長,工作後又考取了證書,成為了單位裡持證上崗的北京市器官捐獻協調員。
王麒進行志願服務。受訪者供圖
“到目前為止,我的志願服務累計時長已經達到了2904小時,一共獻過14次血,今年我還簽署了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希望能以身作則,幫助到更多的人。”王麒說,血液和器官都是人工製造不出來的,我希望透過我的身體力行,讓更多人看到這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而是一種生命的延續。
王麒告訴記者,透過注射動員劑,使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增生並遷移到外周血中,從捐獻者手臂的肘正中靜脈採集全血,透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同時將其他血液成分回輸到捐獻者體內。
王麒的採集被安排在了下週二,“造血幹細胞能匹配上幾乎是百萬分之一的機率,能挽救一條鮮活的生命,我願意去做這件事,況且患兒才10歲,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應該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人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