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諸多時刻,腳麻的體驗如影隨形。無論是在廁所裡度過了稍長的時間,還是長途乘車出行,亦或是盤腿久坐後,那種腳部傳來的麻木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多數情況下,我們只需簡單活動幾下,麻木感便會漸漸消散,於是,很多人都未對其給予過多的重視。然而,你可知道,腳麻背後的原因,遠不止這些日常的姿勢或行為,它可能是多種疾病悄然來襲的訊號。
一、何為腳麻
腳麻,也就是足部麻木,它意味著腳部對痛、溫、觸覺的感知變得遲鈍,需要更強烈的刺激才能有所反應,甚至可能完全喪失感知。有時,還會伴有皮膚刺痛、蟻行感等異樣的感覺。這種症狀的產生,往往與血管壓迫神經致使神經麻痺有關,同時,各類疾病引發的神經障礙,也可能是罪魁禍首。
二、探秘腳麻的成因
腳麻的出現,是由於腳部神經或其分支遭受了損傷、壓迫或刺激,而這種影響有時會從腳部延伸至腿部甚至腰部。足部的神經與血管錯綜複雜,它們從腿部較高處起始,向四面八方分支延展,為整個足部輸送著血液並賦予其感知能力。
(一)引發腳麻的因素
迴圈因素:血管狹窄會阻礙流向四肢的血液,進而導致感覺缺失。腳趾由於距離大血管最遠,迴圈最先受到影響。而血管狹窄通常源於血管內斑塊的堆積,這一過程即動脈粥樣硬化,它還是心臟病與中風的重要誘因。
系統性疾病:身體代謝方面的功能障礙,如糖尿病,會干擾神經功能與血管直徑,致使身體末梢尤其是腳趾和手部出現麻木,即。此外,某些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像 Charcot - Marie - Tooth 病,會累及身體多處神經,引發多部位麻木。
環境因素:一些毒素,如鉛等重金屬和酒精等物質,過度接觸會損傷神經,導致麻木。維生素失衡也不容忽視,維生素 E 和 B12 缺乏會損害神經,而過量攝入維生素 B6 同樣可能引發腳趾麻木或刺痛。再者,創傷也會造成腳麻,哪怕只是鞋子太緊這類輕微的擠壓,都可能對腳部神經造成壓迫性損傷。
炎症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和狼瘡,會使身體攻擊自身,殃及神經並致其受損,產生麻木症狀。細菌感染(如萊姆病)和病毒感染(如帶狀皰疹)引發的炎症與神經損傷,也會讓腳趾出現麻木。
(二)與腳麻相關的疾病
跗管綜合徵:腳踝內側靠近腳踝骨處有一狹窄空間即跗骨管,跗管綜合徵便是脛後神經在此處受壓所致,症狀會在神經從腳踝內側進入足部的路徑上顯現。
坐骨神經痛:這是一種沿腿部外側蔓延的疼痛,多由腰部椎間盤突出,致使椎間盤內緩衝材料外擠壓迫神經根引起,坐骨神經周圍梨狀肌痙攣、椎管狹窄也可能誘發。症狀包括腿部疼痛、無力、麻木等,嚴重時會影響腳部活動與膝蓋彎曲。可透過病史、體格檢查及直腿抬高試驗診斷,治療手段有注射、手術、手法或針刺等。
高足弓:足弓異常升高,表現為足部縮短、中部上抬,站立承重時受力點集中在足跟與腳趾根部,腳趾可能呈爪形趾,可單腳或雙腳發病,任何年齡段都可能出現。高足弓可能由潛在神經系統疾病引發,走路或站立時腳掌與腳跟壓力較大。
莫頓神經瘤:並非真正的神經腫瘤,而是足部球部纖維組織因多年創傷、刺激或壓迫而增厚,包封通向第三和第四腳趾的神經。高跟鞋尤其是窄或緊的款式是常見誘因,多見於 45 歲以上女性。主要症狀有足部麻木、腳底疼痛等,且難以自愈,可能導致慢性足部疼痛。
小腿無力:腿部無力是神經損傷的徵兆,需即刻就醫,常伴有腳部無力、手臂無力、視力喪失、嚴重骨盆疼痛等症狀。若頻繁出現腳趾麻木發作,或伴有言語困難、面部下垂或無力等情況,務必及時就診,明確病因以獲妥善治療,早診斷利於早治療。
低鈣血:即血液中鈣含量不足,鈣對心臟和其他肌肉正常運作以及牙齒和骨骼健康至關重要。低鈣水平會使骨骼脆弱易骨折,甲狀旁腺問題和維生素 D 缺乏是常見病因,主要症狀包括疲勞、呼吸急促、易怒、全身麻木、腳痛等。
足無力:同樣是神經損傷的緊急訊號,需立即就診,主要症狀有腳部無力、小腿無力、嚴重骨盆疼痛、幻聽幻視、手臂無力等。
慢性特發性周圍神經病:表現為足部麻木、刺痛和針扎感,病因不明且病情持續,多見於 60 歲以上人群。症狀有腳部不適、麻木刺痛、因疼痛與缺乏正常敏感性而站立或行走困難、腳和腳踝肌肉無力痙攣等。
其他:化療藥、抗微生物類、抗病毒類、抗癲癇、心血管類等藥物可能引發腳麻。低溫寒冷環境,以及因日常或職業原因接觸鉛、四乙基鉛、汞、有機汞、有機錫、錳、鋇、砷等物質也與腳麻有關。不正確的睡姿、經常負重勞動、妊娠等生活方式同樣可能導致腳麻。
三、神經滑動術:舒緩腳麻的妙法
神經滑動術,亦被稱為神經鬆動術,是現代康復治療領域的一項實用技能。治療師依據神經走向,針對神經組織及其結締組織施加機械性拉力,從而達成治療目的,主要用於緩解神經組織卡壓或粘連引發的症狀。
(一)坐骨神經滑動術
坐在低矮的椅子上,讓雙腿得以放鬆。將受影響的腿緩緩拉向身體,角度不超 90 度,腳尖朝上。接著,將腳向身體方向輕柔移動 5 至 6 次。每日重複 3 至 4 組,至少進行 3 次練習。
(二)梨狀肌附近神經滑動術
此術對減輕梨狀肌損傷所致的髖部疼痛頗具成效。坐在椅子上,雙腳平穩著地。先伸展小腿,同時仰頭;再收回小腿,順勢低頭。每次保持 2 至 3 秒鐘,重複 15 至 20 次,每日進行三組練習。
(三)股神經滑動術
股神經較為粗大,其滑動術包含兩個獨立練習。
第一個練習:臉朝下俯臥於地,緩緩將上半身向上推起,頭部朝向天花板。隨後頭部向身體一側轉動,再次上抬,同時抬起一條腿。接著頭部朝胸口收攏,放下腿部。重複所有步驟 15 至 20 次。
第二個練習:單膝跪地,患側遠離牆壁。靠近牆壁一側的手可以輕扶牆壁以維持平衡,舉起患側手臂,向牆壁一側彎曲,拉伸肌肉與韌帶。在伸展過程中,可適當後仰頭部增強滑動效果。
腳麻雖看似平常,卻可能隱藏著健康隱患。當它頻繁出現或伴隨其他異常症狀時,我們切不可掉以輕心。及時關注身體的這些 “輕聲提醒”,透過科學的認知與合理的應對方法,讓我們能夠更好地呵護自己的健康,邁向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