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今年50歲,自從年紀上來後,身體總是時不時出點小毛病,朋友知道後認為他這是免疫力不行的表現,日常可以多吃點維生素,於是他當天下班就去了附近藥店,買了最貴的進口維生素,心想這樣吃肯定錯不了。
結果吃了一段時間,身體也沒見有什麼改變,他懷疑可能是吃的不夠量,於是從一天一顆改為一天8顆,連續吃了幾個月後,身體條件好不好不知道,但整個人倒是黃了不少,而且小便顏色也越來越黃,他這才意識不對,等去了醫院檢查,醫生告知有肝衰竭的前兆,而兇手就是這段時間他一直在吃的維生素。
這讓他不禁疑惑,維生素不是營養保健品,怎麼也會吃出病?補充維生素難道一場消費陷阱?
一、維生素被誇大,健康人群有必要補充嗎?
維生素,其實是一種維持生命活動的必需營養素,作為一種有機化合物,它的存在對機體生理功能正常運轉有著重要意義。
對於維生素,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可能認為只要吃了就對身體好,確實對於缺乏其中關鍵營養素的人補充維生素可以有很好的治療性補充,但並不是所有人吃了都會有益。
大連市中心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張士紅表示,目前還沒有證據支撐維生素補充和健康效益之間的因果關係。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經常服用維生素的人,往往很自律,生活作息規律,飲食健康,因此很難直接說明健康的來源是維生素,相反維生素的益處可能被誇大了。
《生命時報》曾刊文針對補充維生素的線上民意調查,發現超七成受訪者都表示會選擇額外補充維生素,而且其中70%的人都是自發性補充,也就是覺得缺了就補,或者別人補我也補的心態。
實際上正常情況下,飲食過程中就可以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一般不需要額外補充。
二、維生素片致癌再添新證!別再亂吃了!
煙醯胺核糖近年風很大,據說有“不老藥”之稱,作為一種輔酶,它被發現於牛奶、酵母和啤酒中的維生素B3亞型,可以幫助細胞能量代謝,減少因衰老引起的病理變化。
但2023年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國際研究團隊帶來的研究成果卻給出一個顛覆結論,根據報告顯示,維生素B3被攝入後會在人體中轉化為煙醯胺核苷存在,如果補充不當/過度,引發重病的風險更高,甚至可能誘發癌症的出現和轉移。
為評估煙醯胺核苷補充劑對腫瘤轉移影響的風險情況,研究員將小鼠分為餵養煙醯胺核苷補充劑和對照組,並觀察兩組實驗最後腫瘤發生和轉移情況,發現補充煙醯胺核苷的小鼠腫瘤發生率明顯增加了27%,而且相比於對照組,腦轉移瘤的形成要高出227.2%!
同年,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中國鄭州大學、北京大學聯合釋出在《臨床研究雜誌》上的關於補充維生素與腫瘤發生、轉移研究結果發現,維生素C和E等抗氧化劑的補充會增加腫瘤生長和轉移風險。《美國醫學會雜誌》此前也宣告維生素補充劑無法對癌症、心血管疾病起到預防作用,盲目補充可能會增加致癌率。
同時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也在《自然》子刊上釋出了相關研究,根據研究報告顯示,維生素B5雖然攝入後會轉換為輔酶,促進細胞生長、新陳代謝,但其中也會促進癌細胞的生長。
所以凡事過猶不及,盲目補充維生素也可能帶來健康隱患,切忌人云亦云,對別人有效的產品不見得對你也有效。
三、4種常見維生素,不宜長期過多補充
如今市面上各種維生素補充劑產品,很多人總是不自覺就盲目補充,其實這樣並非好事,尤其是維生素過量也會造成健康隱患,建議日常食補為佳,尤其是以下幾種維生素,不宜長期過量吃。
1、維生素A
維生素A過量攝入後,會轉化為視黃醇儲存在肝臟裡,增加肝臟負擔,而且一次性吃太多還可能引發中毒甚至死亡事件,尤其是孕期過量補充可能會增加畸胎風險。
2、維生素E
很多人都知道維生素e具有抗衰、抗氧化功效,於是不少人為了求美,盲目補充維生素e補充劑,以為吃的越多,效果越好,實際上長期大量攝入維生素e可能導致人體出現乏力、頭暈等症狀,如果凝血功能不好的人吃了,還可能出現大出血。
3、維生素C
維生素c大家應該不陌生,雖然它的存在對於人體很多生理功能具有重要誘因,但長期大量攝入,也會影響血液、泌尿、消化、免疫等更大系統正常運轉,甚至可能引起高鐵紅細胞貧血、草酸及尿酸結石,影響腸胃功能,加重胃炎。
4、維生素D
維生素d也不宜長期大量吃,尤其是老人,長期攝入可能引發皮膚瘙癢、厭食、消化不良、腹瀉、口乾等情況,嚴重還會引起高血壓。
總的來說,維生素不是可以隨便想補就補的東西,尤其是不確定自己是否缺乏的情況,建議最好還是從日常飲食中獲取,保證食物攝入多樣性,葷腥搭配,也可以保證維生素攝入量。
參考資料:
[1]《一天8顆維生素,半個月後肝衰竭!醫生勸你沒病沒災千萬別亂補!》.健康時報.2021-06-06.
[2]《男子每天服用維生素,半個月後肝衰竭!這些人,只會越補越差…》 .中國醫學論壇報.2023-08-16.
[3]《哪些人要額外補維生素?醫生點名這幾類人》.生命時報.2024-12-1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