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越發的“內卷化”,學生身上的學習壓力也越發增多,不光來自家長、同學和老師,還有自身灌輸給自己的壓力,生怕自己會被“落後”,或是看到他人失望的目光。
素質教育的發展下,學生們光是保持優異的成績還不算完,還需要做到“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但與之而來的卻是越來越多的“雞娃”家長,成天“打雞血”式的鼓勵學生,期望他們能夠成長的更加優秀。
而那句“分分分,學生的命根”,也可謂是很應景了,學生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也彷彿成為了家長“炫耀”的底氣與資本,而這也讓“雙減”政策應運而生,還有相關部門規定小學和初中不公佈成績和排名,旨在減少壓力和攀比,更好的保護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
部分家長能夠做到放平心態,但仍會有家長存在內卷的焦慮,對學生的成績感到“好奇”,渴望能夠知曉學生的成績和排名,從而能夠“對症下藥”。
小學初中不讓公佈成績,家長被迫拿尺子量出成績,老師也無奈了!
考試是檢驗學生成果的重要過程,透過考試成績,也能夠對學生的實力、心態等,有著更清楚的瞭解。以往學生的成績,都會由學校大大方方的公佈出來,並讓學生和家長做到心中有數。
但部分家長認為,此舉會傷害到學生“幼小”的心靈,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並認為是侵害學生的隱私等等,而當相關部門規定不允許公佈中小學生成績和排名後,部分家長卻認為,侵害了學生和家長的“知情權”,不該“一刀切”等。
好傢伙,合著好事壞事全讓一個人做了呀?分明是滿足家長的訴求,並減少學生之間的內卷和攀比,但卻怎麼做都是錯,弄得老師也“裡外不是人”,到底該聽誰的呀?
尤其是不公佈成績排名後,改成了“等級評價”後,家長的舉動也讓老師深感無奈,所謂的等級評價,只代表學生在考試中的學業表現,和老師對學生的評語,並不包含學生的成績和排名。
但一位家長為了知曉清楚,發現用尺子能夠量出成績,而這也讓其他家長被迫拿出尺子量,先量圓心到頂點的長度,在量到缺口的長度,一番操作後便能夠知曉成績了,老師看後也無奈了。
畢竟不讓公佈成績的是家長,刨根問底的還是家長,若是遇到好說話的老師,遇到家長的詢問可能會用表情、數字等“隱晦”的告知,但更多的老師卻不願“趟渾水”,直說自己也不清楚、不知道。
雖說家長想要知曉學生成績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初中生還需要面對中考升學的壓力,但身為家長,理應知曉自家學生的學習進度,而不是把提升學生成績的希望寄託在老師身上,那顯然也是要不得的。
而筆者認為,家長與其非要知曉學生的成績和排名,還不如多把心思放在學生本身上,在日常的輔導學業中,更清楚的知曉學生的實力和情況,畢竟一次考試並不能夠代表什麼,所以家長還需放平心態。
不公佈成績和排名是對是錯?家長需客觀看待
“減負”的本意,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可不是為了增加壓力,那也違背了初衷,而家長也要保持良好的教育心態,不論學生成績是高還是低,只要全力以赴就可以,更別把自身的期望,灌輸給學生,那也是一種“雞娃”心態。
尤其是家長還需減少競爭、攀比心態,拒絕“內卷”,自然也能夠減少學生的壓力了,並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而不是把學習當成“任務”,那也難免會升起抵抗、反感等情緒。
家長還要減少“玻璃心”,做好學生的表率和榜樣,而不是家長動不動就對老師、學校等上綱上線,那學生也會很難做,說不定還會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
“不以成績論英雄”,也是很簡單的一句話,雖說在中考、高考等,學生依然會按照成績走向不同的未來,但成績的高低卻不代表一切,成績低更不等於做錯了事,需知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含義。
寫在最後:家長面對學生的成績,與其刨根問底的知曉清楚,還不如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成績,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自信,並讓學生自信查缺補漏,並對未來做到“心中有數”,家長可別矯枉過正!
記得點一點關注,我們下期再見啦~
(圖片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