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現在的閒魚上的小學生賣家已經超出了一些家長的想象,除了清理自己的二手,還有“代寫作業”等服務。對於不少家長來說,買家小孩是在偷懶, 賣家小孩是不務正業。但在生氣之前,可以換個角度想想,這或許是個和孩子討論經濟、商業和道德的好機會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誕視 (ID: danjiededanshi)
文丨誕姐 編丨Luna
前幾天,朋友給我轉發了一條新聞,問我怎麼看。
“13歲女孩寒假期間替人代寫作業,收入上萬元。”
說真的,我對這個新聞並不是很好奇,我比較好奇孩子父母和老師的處理方式。
沒有搜到太多資訊,只搜到一句話:“孩子母親對孩子進行了教育,並沒收了其收入。”
有媒體這麼評價這個新聞:“這件事情歸根結底是因為現在的小學生經常看電腦或手機引起的,主要原因還是在家長身上。希望所有的家長都能好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儘量遠離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可以偶爾適當的玩一下,但不要上癮。”
怎麼說呢,我也不明白,賺錢跟看電腦和手機有什麼關係,我倒是認為人類社會中貨幣的起源與發展可以完美解釋上述行為。
人類早期沒有貨幣的時候,是以物易物。我家有,換你家的香蕉。如果有一天,我用蘋果換你的香蕉,但是你說你今天不想吃蘋果想吃梨,那我還得先找到有梨的人,用蘋果先換梨,再去換香蕉。
這個過程就會很麻煩。
為了解決這個弊端,大家逐漸的發現用一些稀有物品作為等價交換物來使用,比如貝殼,就會比較方便。我想用蘋果換香蕉的時候,不用再去換梨,而是直接換成貝殼,然後再拿貝殼去換香蕉。
貝殼容易壓碎,於是人類發現了金銀,從此金銀開始作為貨幣流通起來。
想想咱們小時候,零花錢沒有現在的孩子這麼多。但是以物易物是大量存在的。
就拿抄作業來說,今天我抄你的數學,明天你得讓我抄你的英語,如果一直都是你抄我的,可能這個交換就會中斷或者換成其他的方式。
還有學校打掃衛生,今天你有事沒法打掃衛生我幫你了,下次我有事的時候就會找你幫我 。如果你不幫我,那可能下次你再找我我就不幹了。
還有男生之間去打遊戲,這次我請你打遊戲,下次我就期待你請我打遊戲。
天下沒有不圖任何回報的幫助,就算我不接受任何物質上的回報,我內心一定是期望讓你覺得我是一個好人的。給我一個好的評價,這也是回報。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需求。有不同的需求,就會有交換。有交換就會產生對貨幣的需求。“交換”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有了交換,我們才能各自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極大的解放勞動力。
我們的孩子生活的時代,對金錢的使用比我們那個年代要多很多。他們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錢易物”,這跟我們小時候本質上沒有什麼兩樣。
成年人不能接受的可能是金錢過早的介入到孩子生活,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但是這種趨勢就和人類社會中貨幣的出現一樣,是不可逆的、是必然的。而且用錢解決問題,比用“關係”和“特權”解決問題更公平和有效率。
如果結果不可逆,我們能做的就是引導。
引導孩子思考什麼東西可以被當作商品交易?什麼東西不可以?
人類歷史上有什麼之前不允許交易的商品最終變成了可以交易的商品?什麼由可以變成了不可以?
交易的時候有沒有通行的原則?
同學們都交易過什麼?比如作業?或者打掃衛生?或者競選班幹部?
和孩子聊一聊,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當然,如果擁有一定的商業思維,就能更好的引導孩子。
媒體報道過這麼一件事:
北京望京一所中學的初二學生小A學習成績優異,籃球吉他樣樣精通,有一天,他媽媽聽說小A收費給同學講題、借筆記、幫做作業。得知這件事情後,小a媽媽又震驚又惱怒,但還是冷靜的和小A聊起來了這件事。
小A告訴媽媽,之前他幫同學講題,也沒想過向同學收費。後來,向他求助的多了,他有些煩,但又不好意思拒絕。
他想了想,如果這些同學到外面上課外班,找家教,也會花錢,那自己為什麼不能收呢?於是,他公開在班群裡釋出了“收費標準”。
他覺得透過收費,一來,可以變相拒絕一部分同學的求助,讓自己輕鬆些;二來,也可以增加一些零花錢,可謂一舉兩得。
至於為什麼沒和媽媽說,他是這樣想的,自己的收費不高,只是象徵性收一點兒,比同學在群裡隨便發個紅包都少,所以,他覺得沒什麼,當然,他也隱隱地猜測到媽媽不會同意,因此也就沒有說。
當我們得知一件事情覺得很生氣想要批評孩子時,不妨聽聽他們的想法。總是想當然的給孩子的行為扣一個帽子,不去聽他們的想法,最後就會讓他們離我們越來越遠,而且,說不定就扼殺了一個商業小天才。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誕視(ID:danjiededanshi)擁有有錢有趣有腦的不俗靈魂
誕姐:公眾號【誕視】創始人,自媒體賬號【是誕視啊】創始人,著名投資人,前知名紅圈所律師。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