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辯護的理論視角與經驗總結——《刑事辯護的理念》與《刑事辯護的藝術》新書釋出會
●活動時間
2024年12月6日下午7:00—9:00
●嘉賓
陳瑞華(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刑事訴訟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檢察學研究會副會長。曾獲中國法學會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稱號,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與談人
彭逸軒(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煒衡全國刑事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市律師協會刑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校外導師,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兼職導師,中華女子學院法學院校外導師)
主講人
陳瑞華
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刑事訴訟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檢察學研究會副會長。曾獲中國法學會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稱號,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訴訟法、證據法、司法制度、企業合規等領域。在程序正義理論、訴訟構造理論、程式性制裁理論、訴訟模式理論、辯護理論、證據理論的研究中做出了創新性貢獻。著有《看得見的正義》《程序正義理論》《程式性制裁理論》《刑事程式的法理》《刑事審判原理論》《刑事辯護的理念》《刑事辯護的藝術》等二十餘部著作。
陳瑞華
彭逸軒,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煒衡全國刑事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市律師協會刑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海淀區律師協會刑法研究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校外導師,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兼職導師,中華女子學院法學院校外導師。
活動簡介
本次講座以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邀請了長年深耕於刑事辯護理論領域的陳瑞華教授以及有豐富刑事辯護經驗的彭逸軒律師對談,總結實踐案例所體現出的對律師辯護能力的基本要求,幫助律師敏銳地發現辯護的突破口,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地在刑事訴訟的每一個階段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利,也探討辦理刑事案件時那些看似“別出心裁”的操作技巧背後的理論和法律依據。
有關刑事辯護的制度和具體規定在發生變化,但有些思路、技巧和理念或許是恆久不變且常探常新的。本次講座會在梳理律師開展刑事辯護工作應當掌握的基本能力、技巧的基礎上,探討如何開拓刑事辯護的思路,分析刑事辯護未來的發展趨勢,幫助律師有前瞻性地規劃執業路徑;討論律師應當抱持怎樣的理念才能更好地辯護,又應秉持何種理念建構辯護制度。
相關圖書
《刑事辯護的藝術》
本書結合大量案例,分析了刑事辯護的經驗、智慧與未來發展的趨勢,權威講解了中國式的刑事辯護。第一部分沿著刑事辯護的基本流程,對律師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進行了梳理,並總結了重要的辯護方式;第二部分則更為細節也更具技巧性,為律師辯護提供了更開闊的思路,知曉何時以及如何“出奇兵”,作者也將這些技巧總結成了朗朗上口的理論;第三部分則研究實踐中的新做法、刑事訴訟法修改所展現出的趨勢,對刑事辯護的未來進行了合理展望。三個部分層層遞進,依託律師提供的經典案例,全面又具象地闡述了律師在刑事辯護中應當注意的問題、應當堅守的原則和在合理範圍內可以運用的技巧。第一版甫一問世,便收穫了強烈的市場反響,幾乎是新手刑辯律師不可或缺的讀物,也能使理論研究者瞭解刑辯實務的現狀。今天,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與生態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本版刪除了少量已經過時的內容,並增添了作者新的思考,修改內容達到約三分之一,能夠更好地貼近當下的刑事辯護實務。
《刑事辯護的理念》
陳瑞華教授暢銷著作第二次再版,內容修改,面目全新!本書立足於我國學界對刑事辯護的探討以及立法和司法實踐中刑事辯護制度的變遷與現狀,對刑事辯護的基本理論、模式、重大爭議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是一次本土化的刑事辯護理論整合。有關刑事辯護的制度和具體規定在發生變化,但有些理念或許是恆久不變且常探常新的。許多理論與概念在本書初版時由作者提出,至今仍在適用且經久不衰,而本次改版也刪去了一些已經不合時宜的內容,調整了知識的架構,增添了由刑事訴訟法等修改引發的制度變遷制度變遷帶來的新思考。《刑事辯護的理念》可謂《刑事辯護的藝術》一書的進階版,在瞭解辯護技巧、辯護制度現狀的前提下,討論律師應當抱持怎樣的理念才能更好地辯護,法律又應秉持何種理念建構辯護制度,可謂“理論實務兩手抓,各類讀者皆相宜”。
收看方式
主辦方
北京大學出版社
協辦方
北大博雅講壇
▼點選名片 ⭐標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