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網際網路上特別流行一個詞彙叫「性張力」,如果說「性張力」是一種吸引力爆棚的感覺,那麼「性縮力」就是它的對立面,形容一個人毫無魅力,甚至令人下頭。有些大學在入讀前後也會讓學生感到天差地別,申請之前光看到學校排名高、實力強,結果入讀以後發現就讀體驗實在很差,這樣的學校,學霸君願稱之為「校縮力」拉滿。
From Stoooges三士渡
微訊號:StooogesEducation
讓一所學校「縮力」拉滿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於天氣、地理位置、校園氛圍…
作為過來人的留子們有很多話要說,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學校被提名最多。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U.S.News綜合性大學排名:15
• 錄取率:12%
• 學費:$50,808
• 地理位置:伯克利,加州
UCB作為美國公立大學第一,素有“公立常春藤”的美譽,並以其頂尖的科研和學術、自由包容的校園文化而聞名。不過UCB在這類吐槽帖裡也是被提名最多的學校。學校是一等一的好學校,但學生普遍反映校園氛圍很壓抑,競爭激烈,peer pressure很大,原因不難理解,因為能來這裡的學生都是尖子中的尖子,路上隨便一個擦肩而過的教授很有可能就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身邊某個低調又謙遜的同學可能背地裡是個學術大佬,而自己還像蝸牛一樣啃著最基礎的知識,這心理壓力可想而知。在UCB學習,趕project到凌晨是家常便飯,日常學到自閉。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動輒幾百人的大課,師生緊密度上,還有每個學生能獲取的資源相對而言小很多,當然這種情況是所有規模大的公立學校都存在的,學生進了門還得靠個人修行,主動抓取資源的人先享受世界。
課程難度很大,這麼說吧,一節課一個project抵得上國內大學的畢業設計(沒有說國內大學不好的意思),質量高且內容密集。課程難、作業難、評分苛刻,學術水平一般的孩子在這裡會很煎熬,難以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學業繁重、難度大隻是UCB眾多缺點中的一個,我們從Niche的評分中就能看出端倪。同樣是UC系、公立學校中的扛把子,UCLA的校園生活體驗要好太多。UCB的食堂不能說難吃,但是發揮總是不穩定,時而好吃時而難吃,褒貶不一。最下頭的是食堂是建在山上的,想吃個飯還得“翻山越嶺”,萬一碰到哪天的飯菜特別難吃,那真的是要吸好幾杯奶茶才能治癒。
UCB住宿的問題也很突出,可謂是“內憂外患”。全校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內共45,000多名學生,而宿舍只能提供9,875個床位,逼得學生只能在學校附近租房。這樣一來,又抬高了學校附近社群的房價,導致周圍居民十分不滿,前兩年學校被勒令縮招國際學生一事就與此有關。
芝加哥大學
University of Chicago
• U.S.News綜合性大學排名:11
• 錄取率:5%
• 學費:$69,324
• 地理位置:芝加哥,伊利諾伊州
說到學業壓力,芝加哥大學應該是UCB的Pro版吧,出了名的“難讀”。人家的官方校訓明明是“益智厚生(Crescat scientia vita excolatur)”,結果到了民間硬生生變成Where fun goes to die。
芝大在學術上一直非常嚴格,被學生吐槽也情有可原。在GPA普遍“通脹”的今天,芝大仍然保持著嚴格的評分制度,而且還是quarter制,時間比別的學校緊湊,而內容幾乎沒有減少。看起來格調很高,但落到每個學生頭上是福是禍,就全憑個人造化了。如果你本來就是以學習為樂,且耐得住寂寞的性格,那芝大會很適合你。但顯然也有很多同學不喜歡芝大,覺得這裡的氣氛太凝重,走在路上遇到的學生都是一張苦瓜臉。學業難度大的學校不止這一間,但是怎麼努力還是很難出成績的感覺有多絕望你懂嗎?
芝大另一個比較令人擔憂的問題就是校園安全,近幾年時不時會出現校園附近發生槍殺案的新聞。芝加哥本身是個犯罪率很高的城市,不過好在學校配備了充足的警力,幾乎在校園各個角落都能看到安保人員的身影。難怪芝大畢業生經常調侃自己“活著走出來了”,嗯,物理意義上的。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 U.S.News全球大學排名:239
• 錄取率:~16%(經濟系7%)
• 學費:£15,660
• 地理位置:倫敦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是英國G5大學集團裡最強的文科學院,專門研究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律和人類學,偏科偏到了文科生的心趴上。
LSE的綜合排名不高,像這樣專攻某個領域的學校,在綜合排名上都有些吃虧。對LSE的抱怨主要集中在:閱讀量太大、像技校,沒有校園。閱讀量太大這一點主頁菌覺得見仁見智,畢竟人家是社科牛校嗎,閱讀量肯定不會少,既然選擇了社科就得做好心理準備啊。總之讀人文社科,而且還在這個領域頂尖的學校學習,肯定會很累,如果不夠熱愛的話會過得很辛苦。像技校是因為作為一間主攻社科的學校,理應是學術氛圍濃厚的,但有同學反應說,很多人進去之後就不聽地找投行的實習,反倒像個技校一樣。
最大的槽點就是沒有校園,這是倫敦地區大學的通病。倫敦的生活的確很豐富,但寸土寸金的地方,很難擁有寬敞舒適的校區,這一點和美國很像,在大城市裡的學校通常都不大,甚至沒有一片能稱之為校園的地方,比如NYU。總而言之,寬敞的校園和多樣化的校內外生活真的很難兩全其美,就看大家喜歡哪種生活方式了。
多倫多大學
University of Toronto
• U.S.News綜合性大學排名:17
• 錄取率:43%
• 學費:$61,720
• 地理位置:多倫多,加拿大
多倫多大學是加拿大乃至世界頂尖的研究型大學,科研水平世界領先,而且法學院、商學院、醫學院在北美也都是首屈一指的。
多大被吐槽最多的是本科的教授,教課水平參差不齊,能不能遇到好教授真的全憑緣分了。特別是人文學科的教授,講課講得生怕你聽懂似的,評分低作業還賊多…就這樣學費還年年漲,一讀一個不吱聲。有統計系的校友實名吐槽,說講課的很多都是PhD學生,在RateMyProfessor上的打分幾乎都是2分以下(這得是教得多差…),如果某一門課的平均分過高,這個系還會直接給教授發郵件警告讓教授curve down。
不過每年想進多大的學生還是很多,有一說一,多大在國際上認可度還是很高的,多大畢業的學生,不管是在本地找工作或者繼續讀研都會非常有競爭力。另外,也有不少同學選擇去美國的業界發展和深造,美國的企業和院校都很認可多大學生的實力。
香港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QS世界大學排名:26
• 錄取率:39%
• 學費:港幣198,000(非本地生)
• 地理位置:香港
有些同學可能會擔心大陸學生在香港被歧視,這倒不是什麼問題,主頁菌找來了2023-24年香港大學釋出的新生資料,這一學年港大錄取了1200名非本地新生和3000名香港本地的本科新生,而內地學生在非本地學生中佔比高達63.4%,從數量上來看還是很多的。說自己在港大受到歧視這類的吐槽很少,反而有很多同學說自己在這裡接觸到了很多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人,自己的思維方式不斷地被挑戰和更新,受益良多。
教授都非常友善,學業也好,求職也好,他們都會事無鉅細地講解,從切身的角度出發提供意見。總體上學術氛圍比內地更好,但近幾年因為經濟形勢下滑,香港的各個學校都有裁撤文科、扶持理工科的趨勢,具有強烈的就業導向。
香港大學被罵的最多的是學生關懷支援不足,還有行政效率低下,開個成績單要好幾周,學位證甚至要等幾個月,還有同學說自己剛入學的時候學校把簽註都寄錯了,咱就是說沒有關懷的話至少把本職工作做好吧,有點離譜。
你還知道哪些“縮力”拉滿的學校,或者經歷過學校的“面子”和“裡子”落差巨大的時刻?歡迎在下方評論區與我們分享~
本文系授權釋出,From Stoooges三士渡,微訊號:StooogesEducation。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