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最近美國早申放榜,日益遇冷的錄取結果,讓不少中國學生家庭感慨:美國頂尖大學越來越高攀不起了。這背後不僅是日益激烈的申請競爭,還有留美就業困境、身份問題、以及不斷瘋漲的留學費用。未來五年,留美還值得嗎?普通家庭的留學之路還可以怎麼走?
文丨王鶴群 編丨Jennifer
美國早申在國內的錄取情況,還在陸續刷屏。
目前從頂尖美本錄取情況來看,回暖的有,像康奈爾發出61份offer,遠超去年和前年;耶魯(9)、斯坦福(15)、達特茅斯(10)只能說略有增長;
但也有一大批錄取在降溫,目前國內僅確認有2份MIT錄取,而約翰霍普金斯(24)、埃默裡大學(67)都有所減少,哈佛甚至是0錄取。
整體上,頂尖美國名校越來越高攀不起,其實已經是一種趨勢。
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中國家庭也在掂量,花費大量精力、財力去衝刺頂尖美本,甚至去美國留學,還值不值?
尤其在經濟下行、留學就業回報率走低,再疊加留美就業困難等因素,這一問題也越來越難以忽視。
頂尖美本畢業也難找工作
迫在眉睫的是就業問題
前段時間,美國UC伯克利計算機系教授James Os Brien在Linkedin上轉發了華爾街日報的一篇《科技行業就業遇冷,短期內難見轉機》的文章,並表示,自己的學生正處於這種現狀。
“過去,即使不是伯克利CS專業最頂尖的畢業生,也能拿到多個很有吸引力的工作offer;然而現在一些GPA達到4.0的優秀學生連一個offer都沒有。”
他還表示,正在攻讀學位的學生可能會發現,自己四年後畢業時,面臨非常有限的工作機會。
今年以來,矽谷科技大廠集體遭遇泡沫破滅。據裁員資料網站Layoffs.fyi統計,目前美國已有包括英特爾、特斯拉、谷歌、Meta、亞馬遜、微軟等27家科技公司在今年宣佈了裁員,總人數超過4.5萬人。
圖源Layoffs.fyi
過去,很多學生選擇赴美留學,主要是看中美國的世界領先的高科技發展和工作前景。如今,科技行業的就業遇冷,即使名校畢業生也很難得到心儀的工作。
他們的境遇也讓很多準備留學的學生和家長開始反思,高昂的留美費用,是否還有價效比?
資料顯示,近二十年,中國留學總人數逐年顯著增長,但是赴美留學的中國大陸學生卻在下降,從2019年的39萬人,下降到現在的27.7萬人;且美國的印度學生已經超過中國大陸學生。
可見,在中國家庭的留學選擇中,美國留學的熱度正在降溫。而美國學生都犯難的就業問題,僅僅是其中一座大山:
1.就業難題,連帶留美的身份問題
未來5年裡畢業的中國學生,如果想要留美就業,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就業市場的低迷。
以矽谷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裁員潮”,因為可選職位有限,有越來越多的人被解僱,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市場也會持續低迷,很多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
而科技行業以外,金融、保險、房地產等行業今年也計劃減少14.5%的招聘崗位,與去年16.7%的招聘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
就業難是其一,就業連帶著的身份問題,更是如影隨形地牽制著每一位打算留美工作的學生。比如,工籤難抽、綠卡排期遙遙無期、敏感專業的工作人員一旦回國就可能面臨拒籤從而失去在美國的工作。
此外,在矽谷的諸多高科技企業,印度人的團隊合作又擠佔了很多華人的工作機會和晉升職位。在美國的各行各業,中國留學生多多少少會遇到“glass ceiling”(玻璃天花板),即不言而喻的歧視。
2. 瘋狂上漲的學費
U.S. NEWS曾報道了一項調查,涉及榜上有名的436所大學,發現過去20年,學費都有所上漲。
私立大學的學雜費平均上漲126%。
例如:著名的哈佛大學在2000年的時候本科生每年學費為22694美元,而到了2024年,其本科生每年學費增至56550美元,上漲了149%。
公立大學的州外學雜費平均上漲約112%。
以美國頂級的公立大學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為例。該校2000年的本科州外學雜費為14315美元,而到了2024年,該項費用增至 44524美元,上漲了211%。
公立大學的州內學雜費平均飆升133%。
以美國頂級的公立大學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為例。該校2000年的州內學雜費為 3701美元,而到了2024年,該項費用增至13747美元 ,上漲了271%。
考慮通脹因素後,各類費用的增長仍達到了:私立大學41%;公立大學的州外學雜費32%;公立大學的州內學雜費45%。
美國大學學費的漲幅情況(右圖考慮到通脹)
圖源U.S.News
而中國留學生赴美留學時,國際學生所支付的學雜費還要高於各所學校的州外(Out-of-state)學雜費,學費負擔更重。
3.留學生活成本不斷攀升
除了學費負擔之外,通貨膨脹還帶來了留學生活成本的攀升,讓很多留學生家庭直接感受到物價飛漲的壓力。
比如,斯坦福大學2024-2025學年不僅學費上漲5.5%,食宿費用也將上漲7%,總費用預計將達到8.7萬美元。
據統計,2024年美國留學平均生活成本高達14萬元,四年下來僅生活費就要花費60萬。而在消費高的城市和地區還遠遠不止。
有不少家長反饋,孩子在波士頓、西雅圖、舊金山等城市留學,每年花費是70-75萬人民幣打底;洛杉磯、芝加哥這些城市則是80萬起步;如果是去紐約,那一年花費更是要破百萬。
當留學回報率不斷走低,高回報率的就業領域遇冷,不少家長開始掂量,這筆錢花得究竟值不值。
美本高不可攀,
小眾留學反而越來越香
不得不說,美國在世界前沿科學和高階技術領域佔有幾乎壟斷的優勢地位,吸引了全世界各個領域的專業人才赴美深造,進一步鞏固了它在U.S. News和QS等世界大學排名榜單上的領軍地位。
但眼下,低迷的市場經濟、高居不下的留學成本,很多家庭的留學決策,已經開始發生變化,有了“滿天星”四下開花的趨勢。
準確的說,赴美留學的拐點,出現在2020年。從這一年起,美國留學失去了“一家獨大”的壟斷地位,留學申請的主流開始變成了“英美雙申”甚至“多國聯申”,持續至今,仍然保持熱度。
一項調查結果表明,
2024學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學生只申請一個國家的學校;
申請兩個國家的學校的學生比例為37%;
申請三個國家的學校的學生比例為24%。
有不少選擇英國留學的學生坦言,由於英國學制更短、學費比美國低,感覺英國的牛劍等G5級別的世界級名校,要比美國的頂尖大學更具價效比。
近年來,“王愛曼華”(倫敦國王學院、愛丁堡大學、曼徹斯特大學、華威大學)等其他大學的認可度也快速上升。
英國權威研究機構High Fliers釋出的2024年英國畢業生就業市場報告(The Graduate Market in 2024),調查了英國100家知名企業僱主在招聘時會優先考慮的20所英國大學,即百強英國僱主青睞大學排名。
圖源The Graduate Market in 2024
令人吃驚的是,排名前五的學校分別是伯明翰大學、曼徹斯特大學、諾丁漢大學、利茲大學和布里斯托大學。不少英國Top大學未能上榜,包括牛津、劍橋也未能進入前十。
雖然榜單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但也在某種程度上可看出,企業僱主對這些非頂尖大學畢業生的認可度,以及其對學生擇校的影響。
未來,當人才流向更多元的領域、地區,美國的優勢地位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猶未可知。但至少讓人看到了很多新的選擇和可能。
1.小眾留學目的地越來越“香”
一些小眾的留學目的地,因為留學費用低、價效比高,也越來越被關注。
比如,德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等歐洲國家的公立大學都會減免學費,學生家庭只需要提供生活費。如果學生懂德語、法語、西班牙語,去這些國家的優秀大學留學可以省下一大筆教育經費。
其中,德國的機械和電子工程教育一直很受認可,對留學生就業也很友善,畢業後能拿到18個月的求職簽證,若回國發展在汽車、機械、化工、電子等領域也有較強優勢。但是德國本科階段開設的英語授課專業很少,想去德國留學,必須花時間學習基礎德語。
圖源Pixaby
法國擁有完善的高等教育體系,既有工科見長的工程師學院、有培養商業精英的高等商學院,也有研究水平頗高的綜合性公立大學,還有培養美術、設計、音樂、廚藝等各行業專業人才的一流學院。
而荷蘭2023-2024學年的中國留學生增長了23%,創下近二十年新高。荷蘭開設的英語課程是歐洲非英語國家中最多的,學費也比較實惠,畢業後還能申請一年的“搜尋年”簽證。
如今,這些歐洲國家的優秀大學開始成為很多普通工薪家庭的目標之選。
近一些的,中國香港的熱度最近兩年都居高不下,且不少亞洲國家,也體現出了自己的吸引力。
像新加坡的大學,雖然“分控”,但錄取要求往往十分透明;日本這樣的非英語國家,也有不少大學開設全英文課程,而且會降低日語語言門檻......因地域文化、地理位置接近,花費更低,這些國家都有一定的吸引力。
還有一些學生乾脆申請國內中外合作辦學的學校或專案,總之“留學”選擇變得越來越多。
2.專業選擇,更考慮投入與產出的價效比
除了考慮留學目的地的價效比之外,大家也開始理性考量在留學就業方面的價效比,即專業學習的投入和產出。
過去,大家也考慮專業的價效比,但如今,日益激烈的就業競爭,讓人不得不把選專業這件事琢磨得更深更遠。
比如一向被中國學生青睞的計算機科學這一熱門專業,就在被重新掂量。
在美國科技公司的裁員潮之下,幾年前炙手可熱的計算機專業雖然出現就業窘境。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智慧和資料科學卻風頭正盛。
據報道,美國很多科技公司在大幅裁員的同時,卻將大量資源投入AI領域,大招AI人才,比如從事大型語言模型(LLM)應用開發的人員。AI工程師的薪資也是普通工程師的2-4倍。
AI人才回國就業也是一片藍海。根據麥肯錫公司此前釋出的報告,2030年中國的AI人才缺口也將多達400萬人。人才的稀缺性,決定價值。
這一現狀也在影響留學生的專業選擇和學習方向,未來人工智慧和資料科學相關的專業,會成為不少學生和家庭的心頭好。
未來5年,
普通家庭的留學之路,
還可以怎麼走
未來幾年,普通家庭是否還能走出一條高性價比的留學之路?在興趣專業和就業前景之間,該如何選擇?
我結合身邊幾位學生的選擇,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
1.多地多段“拼留學”,普通家庭可選的高性價比之路
如果這幾年家裡對赴美留學資金準備得並不充分,那麼家長和孩子要一起認真衡量留學的必要性以及留學的價效比。
比如,學生A希望能夠讀醫科,可是美國的醫科耗時太久且花費驚人,因此她選擇去澳大利亞讀本科,讀生物和化學等相關課程。拿到這些課程的分數後,再轉入醫科,這樣就可以節省一部分醫學院的高昂學費。
目前,她已經憑藉優異的學習成績獲得了直博的機會,正在澳洲攻讀生物醫學的博士學位,而且已經申請了獎學金,大大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
學生B的家庭條件難以支援出國留學,因此他在報考大學時選擇了有中外合作辦學專案的大學——國內大學和法國公立大學3+1的合作專案。
在國內大學三年級結束後,第四年他到法國的公立大學讀一年,不僅學費全免,還可以親自體驗法國的學術、文化和風土民情。這一年,他的生活費控制在人民幣六萬元左右,沒有超出家庭的承受範圍。
此外,他在大學期間一直保持優秀的學習成績,提前鎖定了大學的“直博”指標,從法國回來後,就可以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的課程了。
就業和興趣,並非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2.興趣和就業,並非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在專業興趣和就業之間權衡,很多中國家長會更看重就業前景。然而2024年的矽谷失業潮警醒我們,選擇專業時不要一味攀高。
如果孩子擅長並且熱愛的專業能夠讓自己學有所成、自食其力,就可以選擇自己愛好的專業來學習。因為一個人基於興趣,會更容易掌握相關技術,為未來的從業打好基礎。
反之,如果僅僅奔著某個專業的熱門前景而去,一旦畢業後專業遇冷,會讓人身心俱疲,不僅沒有興趣從事該行業,也會喪失太多機會和前途。
最好的情況是,在興趣愛好和就業前景之間取得某種平衡。
比如,學生C從小就對心理學感興趣,想要留美學習心理學專業,但是心理學的不同分支所面臨的學習和就業情況不同。
其中,神經科學專業需要一路讀到博士,畢業後從事科研方面的工作;而教育心理諮詢,則擁有很多實際用途,讀完碩士就可以在學校或者公司順利工作。
為了兼顧興趣和就業,這位學生選擇了教育心理諮詢。
同樣,考慮到未來人工智慧時代的工作機會,學生也可以在本專業基礎上,實現“AI+”的學習,並非一定要選擇人工智慧相關專業。
具體來說,就是了解AI領域需要什麼樣的知識,看看和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有什麼結合的可能。
就拿生成式人工智慧(AIGC)來說,這一領域不僅需要傳統的計算機科學和資料科學方面的人才,還需要具備AI模型最佳化、自然語言處理、機器人作業系統等綜合多方面知識和經驗的人才。
而理科基礎好的語言學專業學生,可以透過線上學習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Understanding (自然語言處理和理解)這門課,為未來進入AI領域打下基礎。
如今很多美國大學的線上資源也提供了一些便利條件。例如斯坦福大學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 Program專案不僅明確列出了AI的核心課程,還有遠端線上教學。
圖源斯坦福大學官網
3.“學習+工作+學習”的新留學模式
除了學生和家庭這端的規劃,其實很多大學也在用實習或工作機會吸引學生,甚至直接把這些機會融合到課程專案中。
比如加拿大的CO-OP,即Cooperative Education的縮寫,意思是“帶薪實習課程/專案”,可以理解為校企合作專案。
在CO-OP專案中,“學習學期”(study term)和“全職帶薪工作學期”(work term)通常會輪換安排,穿插進行。專案時間也會更長,本科通常為五年制。
滑鐵盧大學是CO-OP的奠基者,學校還為不同專業和入學時間的學生,提供了不同的排期:
在英國,也有類似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特色學習模式,被稱為“三明治”課程。
開設這類課程的高校,與一些企業有常年穩定的合作關係,學生的實習會在學校與企業的公共監控下進行,通常也會有實習工資。
畢業後,學生不僅能拿到學校的學生證和學位證,還可以得到寶貴的工作經驗,還有可能在實習公司實現最終就業。
比如,英國大學本科學制大多是3年,有一種“三明治”課程是4年時間,即“2+1+1”:在英國大學讀2年,再由大學聯絡工作帶薪實習1年,最後回到學校完成最後1年的學業。
目前,這類三明治課程的熱門專業有會計與金融、商科、工程、計算機、酒店旅遊管理等。因為有就業保障、學習目標感強,這一課程模式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不管怎樣,當時代迎來拐點,留學策略也在因時而變,揚長避短。而留學的適配度和價效比,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參考文獻:
(上下滑動瀏覽)
1.https://www.usnews.com/education/best-graduate-schools/articles/how-to-decide-if-an-mba-is-worth-it
2.https://www.usinflationcalculator.com/inflation/current-inflation-rates/
3.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756359
4.https://www.sohu.com/a/816574383_121124544
5.https://fred.stlouisfed.org/series/CUSR0000SETA02
6.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74928/used-vehicle-average-selling-price-in-the-united-states/
7.https://news.qq.com/rain/a/20240112A04FVG00
8.https://registrar.ucla.edu/file/a3f97293-8baf-41a6-8bc0-1ae4a59ee8ac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