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進入11月,又是一個記者節,又是一個空軍節……
11月8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新聞人,迎來自己的節日——中國記者節。
11月11日,是人民空軍成立紀念日,是空軍節也是全民購物節。“蒼穹有我,放心購物!”這句大白話,是空軍官兵的心語。
“雙11”這四個“1”分別代表啥?有媒體記者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前面兩個“1”不就是我們的歲月靜好嗎?後面兩個“1”說的就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鷹擊長空,鳥獸就不能橫行。這四個“1”合在一起,就是雙“11”背後真實的中國。
我擔綱人民空軍外宣工作13年,親歷了第8屆至第14屆中國航展。尤其是擔任空軍首任新聞發言人的10年間,探索創立“戰位釋出、事實發布、主動釋出、關聯釋出”軍事新聞釋出機制,主持多場由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多國空軍領導人參加的國際性新聞釋出活動,親歷和見證了很多強軍大事、要事、好事,“空軍釋出”有3件事入選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大事記。
殲20 運20都是在中國航展首次公開亮相
“殲20、運20、殲15最近去哪了?報效祖國、服務人民去了!”今年9月,第15屆中國航展媒體吹風會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新任新聞發言人吳基偉的一席話,在網民中熱傳,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鳴和戰鬥記憶。
兩年前的9月,第14屆中國航展新聞釋出會上,面對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勞春燕的提問,我披露了殲20、運20的戰鬥航跡——
“東南西北中,奮飛殲20。中國第五代戰機殲20,已經遍佈‘東南西北中’,列裝越來越多、飛得越來越遠,在新時代練兵備戰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殲20振翅東海、南海和臺海的壯美航跡,畫出了一個強國強軍的同心圓。在礪兵臺海中,殲20和殲16、轟6K、運油20等國產新型戰機振翅高飛,提升了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力。”
“矢志強軍夢,看我運20。運油20可以給殲20、殲16、殲10C等空軍“三劍客”戰機空中加油,從高原到海上,多次開展空中加油訓練,增強了空軍航空兵遠端機動能力。”
這次新聞釋出會,被記者們譽為“乾貨滿滿”又安全穩妥。這些年,社會公眾對“20系列”戰機充滿了期待。
大國重器“雙20”列陣長空告慰國家忠烈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第14屆中國航展新聞釋出會值得一說的,是在烈士紀念日之前,與大家分享了一張強軍主題海報《大國重器“雙20”列陣長空告慰國家忠烈》。
我在釋出會現場向記者們講起了這張海報背後的故事——2022年9月16日空軍執行接迎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任務的兩個細節。
一個細節是,空軍殲20和運20三機編隊,冒著颱風帶來的雷雨和積冰,從11000米高空穿雲破霧,機動下降到 200米低空,讓烈士們近距離看看機翼下偉大祖國的錦繡河山。另一個細節是,運20機長龐榮奇透過空中廣播面對志願軍烈士遺骸說的一段話。看似烈士們聽不見,又覺得烈士們聽得見。志願軍烈士的戰鬥英姿,就在我們眼前。他們的血脈在傳承,他們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奮鬥強軍、高飛遠航。
飛行,是勇敢者的事業,是光榮神聖的事業。在京郊小湯山,空軍英烈牆上鐫刻著1800多個鮮紅的名字,每一個名字就是一個英雄故事。其中,有保家衛國的空戰英雄,有科研試飛的藍天勇士,有捨身為民的長空英烈……他們用生命詮釋了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忠誠。
2021年9月30日,是我國第8個烈士紀念日,正值第13屆中國航展舉辦。當天,航展新聞釋出會主題明確為:緬懷英烈、致敬英雄、告慰先輩、奮飛前行。在航展上進行飛行表演的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和紅鷹飛行表演隊,把“拉彩色煙帶”改為“拉白色煙帶”,以莊嚴肅穆的空中禮儀緬懷先烈、以人民空軍特殊方式致敬英烈。
“殲-10殲-20謝恩”彰顯人民空軍感恩人民
第8屆中國航展上,八一飛行表演隊新塗裝的殲10表演機首次公開亮相,讓人民群眾親眼看一看自己的空軍,正是空軍對人民群眾的感恩和回報。
殲10彰顯中國精神,殲20彰顯中國力量。兩年前的“雙11”那天11點11分,換裝“中國心”的殲20四機編隊準時到達珠海機場上空,以密集編隊低空通場鑽石隊形向觀眾致意,有記者報道說這是“殲20謝恩”。
今年的“雙11”前夕,一架架中國戰鷹,從京津冀一帶,從中原大地上空,從東南西北中,飛向廣東珠海,參加第15屆中國航展,以空軍特有的方式,感恩人民,回報人民。
3型“功勳軍機”復飛,5型“文物飛機”參展
中國航展提升人民空軍“精氣神”。這是我在13年間連續親歷7屆中國航展的切身感受。
2010年11月,第8屆中國航展舉辦,空軍首次作為主辦單位之一參展。而以前的七屆,空軍則都是作為“協辦單位”參展。那時擔任中國空軍首任外宣辦主任的我,見證了這一變化。變化的背後,彰顯的是空軍的開放意識、創新意識在逐步提升,空軍“開放、自信、合作”的形象在全面樹立。空軍與外界交流的不僅僅是航空技術和理念,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展示了空軍的精神和文化。
一個航空強國,除了需要有強大的航空工業和空軍,還需要廣大民眾的參與和關注,這也是中國航展要向普通觀眾開放的原因之一。
在第8屆中國航展上,早已退出歷史舞臺的初教5、殲教5、殲6等3型“功勳軍機”傳奇復飛。雖然3架軍機僅僅是做簡單的通場飛行,並沒有表演複雜的飛行動作,但它們仍然像國慶閱兵時胸前掛滿勳章的老兵一樣,贏得中外來賓的致意。
第9屆中國航展上,“馮如2號”(複製品)、“列寧號”(複製品)、米格-15比斯、初教5、殲6等5型“文物飛機”,從中國航空博物館走向“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讓世人一睹風采。儘管它們是“文物飛機”,但很多傳奇故事鮮為人知。
軍迷網友為啥格外關注中國轟炸機的發展
“大大發展轟炸機!”
這是與王海上將同為抗美援朝“一級戰鬥英雄”的劉玉堤中將在病床上顫巍巍寫下的字,留下一名英雄飛行員的臨終囑託和最後牽掛。在中國航展新聞釋出會上,我向記者們講起這個令人淚目的英雄故事。擔任空軍首任新聞發言人的10年間,我曾多次在空軍機場,目送轟-6K飛向臺灣海峽、飛向西太平洋,情不自禁地舉起右手,向展翅蒼穹的“戰神”致敬。
2018年5月11日,轟-6K戰機首次與蘇-35戰機編隊飛越巴士海峽,實現了繞島巡航模式的新突破,彰顯了空軍體系作戰能力的新提升。巡航臺島的飛機落地5分鐘,我就在一線機場向全世界釋出了訊息,比美媒、日媒早了兩個小時。
新華社精選中國照片檔案館珍藏的經典照片裡有轟-6K巡航黃巖島的戰鬥英姿。第11屆中國航展舉辦前夕,《焦點訪談》記者劉琳等前往空軍參加航展的轟-6K部隊採訪,獲得了轟-6K巡航的寶貴素材。
第11屆中國航展遇上記者節,2016年11月10日的《新華每日電訊》,刊載了我寫的新聞評論《如何當好大寫的“新聞人”》,其中講到了央視《焦點訪談》節目製作過程這件事。文中說,通常情況下,當一名記者出現在新聞現場,他便成功了一半。而《焦點訪談》記者給我的啟迪是:新聞事件有“第一現場”也有“第二現場”,要善於觀察“第一現場”,注重探訪“第二現場”,務求電視新聞的現場感、縱深感。觀察“第一現場”容易,探訪“第二現場”不易,“第二現場”裡有真知、有深知,還會有“公眾未知”。航展上的一些報道還說明:有時候“第一現場”看到的,並不一定都是真實的、客觀的,你可能把“過程”看成了“結果”,也可能把“現象”看成了“本質”,新聞工作者要學會“望、聞、問、切”,四個動作要連貫起來做,缺一不可。這些深切體會,與記者朋友分享。
中國航展展現中國紅 中國心 中國志
2021年10月1日,第13屆中國航展新聞釋出會在航展現場舉辦。中國航展適逢中國國慶節,這在航展歷史上是第一次。我和殲20總師楊偉院士共同釋出一條為祖國“慶生”的資訊——中國殲20戰鬥機用上了“中國心”,央視《正午國防軍事》節目現場直播,相關內容迅即衝上微博熱搜。新華社《參考訊息》披露了外媒報道動態。
“今天上午在航展上進行飛行展示的殲20戰機,用上了‘中國心’!這個心,是心臟的‘心’。殲20的戰鬥英姿,一直激勵著軍心、民心!”我在國慶之日釋出會上如是說。
航展現場,戰機身旁,面對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劉蓉蓉的直播採訪,我這樣解讀“中國紅”:中國紅是使命、中國紅是榮耀、中國紅是傳承。空軍官兵堅定捍衛中國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讓老百姓頭頂的家園更加安寧祥和。
與新中國同齡的人民空軍,有了“飛得遠”的新佩劍,更有了“飛出去”的主心骨。中俄巡航和警巡東海、戰巡南海、礪兵臺海、前出西太、繞島巡航、礪劍高原、海外投送、抗疫救災、接迎忠烈,飛了過去沒有飛過的航線,到了過去沒有到過的區域,書寫了彰顯民族意志、民族尊嚴、民族情感的 強國強軍新答卷。
當代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不惹事也絕不怕事。在2021年8月的一次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新任美國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聲稱“讓中國感到恐懼”向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提問。華春瑩表示,建議他問問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同不同意。隨後,在第13屆中國航展新聞釋出會上,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周瑜就此向我提問,我當場告知中外記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中國軍人的座右銘!在微博平臺,央視軍事主持的話題#中國空軍“兩個不怕”回應外軍挑釁#登上熱搜,話題閱讀量1.1億,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藍天之上,“中國紅”高高飄揚;大國重器,“中國心”彰顯力量;長城內外,“中國志”昂揚激盪!(申進科 中國空軍首任新聞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