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漢初的這一段歷史是相當精彩的,它基本上把中國歷史上主要的政權演變方式都精彩地呈現了一遍,還包括法家、道家、儒家三種主要統治思想的轉變。深度研究這一段歷史,對於一個人提高歷史邏輯觀是大有裨益的,特別是對於一些管理者來說,在其中更是能提煉出很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思路。
就西漢初期來說,其實整個主流發展趨勢就有點類似於我們今天的公司改制,從劉邦同志開始著手,西漢皇室的核心任務就是要把原本是股份制的大漢集團改制成一箇中央集權的家族式企業。
當然,劉老三自然是希望大漢集團永遠姓劉,而呂雉最後卻想偷樑換柱讓大漢集團姓呂。作為後世者,我們自然清楚地知道,老劉家和老呂家之間的博弈,最終還是老劉家驚險萬分地取得了險勝。為這場博弈蓋棺定論的就是本文要介紹的“諸呂之亂”,限於篇幅,本文只聊到它是如何被引爆的。
有些朋友會問?這大漢集團是劉邦一手創立的,呂雉和呂家憑什麼和老劉家爭?其他功臣宿將會坐視不理嗎?其實劉邦的天下有很大一部分股本是來源於老呂家的,劉邦執政了7年就羽化登仙了,呂雉在其死後,執掌權柄15年,呂家還是有資格和劉家爭一爭的!另外,功臣宿將的問題,那並不是一幫純臣,他們會不會坐視不理,取決於他們的利益受沒受到傷害!
話不多說,我們來逐一掀開這段歷史的面紗吧,看看呂雉和呂家是怎麼樣倒在離成功最近的地方的?順便思考一下,這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啟發和借鑑?
劉邦死後,呂雉率先出招
劉邦臨死前,費盡心思弄了一個“白馬之盟”,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構建皇權的皇權的護城河,防止一些外星人有居心叵測的想法,這其中自然包括他的枕邊人呂雉。
但是,這個時候的呂雉其實還是相當剋制的,雖然老公不是個玩意,但是兒子畢竟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怎麼說呢,兒子還在,大漢公司有你老劉家的一半血脈,也有我老呂家的一半血脈,這不是什麼不可接受的事情!
關鍵是,劉盈同志在參考他母親呂雉把戚夫人製成人彘的傑作之後,心驚肉跳,一病不起,沒過多久就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享清福去了。看來,要幹大事,還是要有一副好身體,也必須要有過關的心理素質啦!
劉盈死後,呂雉看了看自己的周圍,啥念想也沒有了,老公沒了,兒子也沒了,還能圖個啥?那就圖自己唄,圖孃家人唄!
但是,皇權身上無小事也無私事,呂雉打算改劉為呂,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她和老劉家的家庭內部事務,但是,那些第三方勢力和利益卻不能不考慮。畢竟你本來是想單挑,結果一不小心就變成了群毆,那就麻煩大了。
所以,呂雉便小心翼翼地拿出“白馬之盟”去試探軍功集團的態度,你們放心哈,咱老劉定下來的“白馬之盟”我肯定不會破壞的,也就是該你們得的那部分利益,我呂雉絕對會做到秋毫無犯,只是這老劉家和老呂家還有點恩怨要處理一下,你們看這事可以搞不?
軍功集團的代表陳平、周勃等都是混跡名利場幾十年的老油條了,這點狀況還看不明白?紛紛表示,這是老闆娘的家務事,咱們不便插手。再說,從職場規矩來說,誰當家做主誰說了算,老劉當皇帝就封劉姓王爺,現在老闆娘您當家,就封呂姓王爺,這一點毛病都沒有呀!
軍功集團的大佬之中,只有一個叫王陵的人比較迂腐,他只認劉姓商標,而不遵循公司實際情況,紅著脖子和呂雉抬槓。但是,像他這樣的個例其實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呂雉轉頭就讓他涼快去了。
在得到陳平、周勃這些軍功集團的元老的默許之後,又把王陵那樣的頑固主義者成功搬開,呂雉於公元前187年開始著手打造她的呂氏政治王國了。
呂雉是一個政治智慧極高的女人,雖然野心被激發了,但是思路卻沒有被混亂,越是幹大事,越是要細嚼慢嚥,急不來,步子邁得太快反而容易扯到蛋。
呂雉先追封了她死去的大哥呂澤為悼武王,以此作為封立諸呂的開端。為什麼呢?因為呂澤是呂家以前的掌門人,關係、功勞、資歷、實力都是冠絕一時的,給他封王是爭議和阻力最小的。而且他還是一個死了的人,封他為王,主要就是圖名,而不是圖利,這對他人的利益傷害性不大。在沒有受到太大傷害的情況下,誰又真正會跟一個死人去較真呢?
透過這個很好的切入點開始佈局的呂雉,又耐心地讓子彈再飛一會,暗中觀察了一段時間。直到發現朝堂內外一片波瀾不驚,她才開始繼續循序漸進。權力遊戲之中,就是這麼特別講究反覆地試探,直至敵我雙方都明牌操作為止。
第一步試探成功了之後,呂雉又進一步恢復了外孫張偃的王位,將其推到了魯王的位置上去了。為什麼先推張偃呢?因為人家爺爺張耳、爸爸張敖都是趙王,人家是祖傳的王爺,名正言順啦。但是,為什麼要將張偃封為魯王而不是其家族世襲的趙王呢?這就是呂雉的高明之處,她可以用張偃魯王這個名號去堂而皇之去瓜分劉姓王爺的利益呀!都是自家人,都是王爺,張偃當魯王可不能沒有自己一畝三分地呀,所以你們老劉家的孩子得讓出一塊地盤來安頓他,張偃的封地正是瓜分了楚王劉交的地盤。
經過前面兩步試探之後,呂雉又換了一個新花招繼續出手,她先是增加了一批劉姓王:封劉強(惠帝子)為淮陽王,佔的地盤原來是劉友的,劉友被遷封趙王,這塊地上暫時沒有王;封劉不疑(惠帝子)當常山王,地盤是瓜分趙國的;並把惠帝其他三個兒子都封為候。
呂雉這一番操作有什麼講究呢?就是“予以取之,必先與之”的道理,也和後世著名的“推恩令”有異曲同工之妙。根本目的就是在稀釋劉姓王爺的權力濃度。而且,大家發現沒有,呂雉增封的這幫劉姓王爺基本上都是親呂一派的,而且是平時不怎麼能吃得上飯、說得上話的人,這一拉一打,巧妙至極呀!
待到這些鋪墊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呂雉才開始大肆分封呂姓子弟:呂澤之子呂臺被封為呂王,後傳至呂產,瓜分了齊國的地盤;呂釋之的兒子呂種被封為沛侯,呂平被封為扶柳侯;公元前184年,呂雉又封其妹呂嬃為臨光侯(歷史罕見的女侯爺),侄子呂他為俞侯,呂更始為贅其侯,呂忿為呂城侯;公元前180年,呂雉封呂祿為趙王,替代了已死的趙王劉恢;封呂通為燕王,替代了已死的燕王劉建。
這樣一頓操作下來,呂氏家族十幾人先後被呂雉封為王或者侯,呂家的大盤已經慢慢開始成型。
但是,大家可曾發現,呂雉封的呂姓王侯都是在搶劉姓王的地盤和利益,從來沒有動過軍功集團的利益。這也就是當時的軍功集團的人都默默地看著呂雉隻手遮天地把呂家扶到如日中天的位置而置若罔聞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說呂雉是中國歷史上難得女政治家?因為女人因為生存環境和生理結構等各方面的影響,相對於男人難說是更偏感性的,也就是更容易情緒化的。而作為一個政治家,你必須得有格局、有眼光、有手段,而這些東西通常都是與“感性、情緒化”不相容的。但呂雉作為一個女人能保持清晰的大局觀、冷靜的剋制力以及嚴謹的推動力,這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那麼透過呂雉這一系列的操作邏輯,大家要明白一個什麼道理呢?那就是玩權力遊戲,就一定要懂得反覆試探和步步為營,千萬不要想著一步到位,強推霸佔的事情。
所有事物的核心利益都是會受到受益方的全力保護的!誰敢單刀直入地闖入人家的核心利益領域,勢必會打草驚蛇,也必然會招致別人的全力反撲。
幾乎對於所有人來說,社會生存的基本邏輯都是:小錯可以忍,大傷不能受。舉個例子,你對一個美女浮想聯翩,你直勾勾地盯著她多看幾眼,或者死皮賴臉地跟她搭幾句訕,或者冒昧地去要過聯絡方式,或者有意無意地離她更近一點,美女即使對你很不感冒,也不可能對你採取什麼過激行為。但是,你如果二話不說就撲上去,嘴裡說著俺稀罕你,手上卻不老實地搞小動作,人家不報警抓你都有點說不過去了。
做生意也是如此,因為各種原因,你想入駐對方的利益地盤,你跟人家說,能不能先讓點邊角料專案給我們做?這個時候對方會根據形勢來判斷,如果你確實是大勢所趨,對方一定會默契地讓一步的。但你一上來就直接施壓,要對方把他的核心業務讓出來,放心,不管你是誰,最後難逃一個魚死網破的結局。
軍功集團其實在這一過程之中,就是保持著這種心理,反正自己的核心利益沒有受到什麼實質性的傷害,你老呂家和老劉家愛怎麼鬧就怎麼鬧,大不了公司換個抬頭唄,這與我們又何干?咱們都是有覺悟的人,不能做那看熱鬧不嫌大的事,免得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呂雉把她前期的政治擴張一直控制在“自家人”範圍內,這是相當理智和冷靜的,也是極其高明的。我怎麼折騰我那個流氓先夫的兒孫們,那是我們老劉家和老呂家的事,你們都是外人,我保證不傷到你們,你們安心看熱鬧就可以了,別起哄也別吐口水,否則老孃翻臉不認人。
呂雉這一套操作邏輯,經過時間和歷史不斷演變和完善,在後世幾乎成了家族企業侵吞財產的標準化操作。
大勢已成,呂雉又做錯了什麼?
呂雉專權的行為邏輯其實可以通俗理解為:老大拉攏或穩住老三,然後關起門來揍老二。這種招術其實也算是一種陽謀,正常情況下是很難破解的。
但是,凡事皆有例外,你再好的邏輯設計,如果在實施過程之中出現了偏差和意外,那結果也極有可能會是一個巨大的意外。大家還記得秦取巴蜀的事情嗎?蜀國聯合巴國,往死裡整苴國,結果沒有想到苴國引狼入室,讓這三兄弟全軍覆沒了。
呂氏家族最後全軍覆沒、煙消雲散,其實邏輯上也類似,就是因為外來勢力進來攪局了,當然它這個外來勢力是本在局中卻選擇置身事外的軍功集團。
那麼,呂雉究竟做錯了什麼,導致最後功虧一簣呢?
第一是錯在她把劉姓王逼得太狠了。溫水煮青蛙不香嗎?為什麼非要把他們按在地上摩擦之後,還要往死裡踹兩腳呢?有時候,放過別人也就是放過自己!
雖然呂雉也封了一部分劉姓王,但那基本上都是劉盈的孩子,是她的親孫子。對於其他劉姓王,呂雉總體上只做了三件事:一是派呂家人去瓜分人家的已有地盤;二是巴不得人家早點死,然後她安排呂家人去替代人家的位置;三是對於一些還比較老實的劉姓王,給人家統一安排上標配的呂家媳婦。
這樣一來,但凡是個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呂雉就沒打算給劉姓王爺留下一條活路呀!狗急了後跳牆,人急會幹啥?可想而知,劉姓王爺們心裡是恨死了呂雉,只是暫時不得不低頭而已。
總而言之,呂雉把這種仇恨感拉得太滿了。也有人會說,這種事不就是講究個斬草除根嗎?但是,你要斬草除根是建立在你掌握了絕對實力的情況下,並且能夠迅速地完成斬草除根呀。否則,時過境遷,你能保證對方沒有積累實力、等待機會嗎?你能保證你永遠掌握主動權嗎?你呂雉能耐,但是你呂家的子孫們也一定能耐嗎?
兵法中講究“圍三缺一”、書法中講究“留白餘韻”,其實都是這個道理,就是什麼事情,在尚存在變數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做得太滿。
呂雉走錯的第二步棋就是她最終還是沒有忍住,臨死前對“相權”開始插手了。這樣的錯誤對於呂雉的老牌政治家來說,多少有點不應該。你以老大的身份穩住老三揍老二,結果老二還沒有完全搞定,你又要對老三動手了,你咋想的呢?
況且,你呂雉這個老大已經時日不多,你呂家那幾個後輩之中也沒有什麼能扛大旗的人才,你這麼做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嗎?這是引火燒身。
呂雉作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她這一輩就像項羽打仗一樣,一輩子沒打敗仗,但是吃了垓下之戰一個敗仗就讓他魂飛魄散了。呂雉一輩子基本上沒犯什麼政治錯誤,但是臨終前的這個致命錯誤,卻讓她們呂家最後徹底地消失在大漢的歷史長河之中了。
呂雉的第一個錯誤導致呂雉剛一嚥氣,齊、楚兩地的劉姓王爺就跳出來造反了,這相當於起到了點火的作用;她的第二個錯誤導致陳平、周勃這些老滑頭趁機暗中運作,透過忽悠她倆個蠢侄兒,裡應外合地直接對呂氏集團發起突然攻擊,平定了歷史上的“諸呂之亂”,這相當於蓋棺材蓋的作用。
這裡插述一句,劉邦在臨終前就斷定周勃是那個能保他劉姓江山的人,所以很多人把劉邦的識人之明奉為神話。其實,這也不過是陰差陽錯而已!事實上,周勃在呂雉專政的時候就背叛了革命,背叛了誓言,人家只記住了白馬之盟後面的一句,並沒有把前面一句放在心上。所以說,利益才是人性之中最核心的東西,像誓言、信仰這些都不過是利益的遮羞布。
呂雉走錯的這兩步棋,足以讓我們明白,人世間,往往傷害有多大,報復就有多重。呂雉搶走了多少利益,她的家族就要遭受多大的災難。
對於呂氏家族最後悲慘命運的反思,還是那句話,如果你不能確保你永遠是一個勝利者,就儘量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絕,有時候給別人留點尊嚴和餘地,也是給自己積點陰德和生機。
“諸呂之亂”是如何引爆的?
公元前180年七月,呂雉病重。每一個人面對死亡的時候,其實內心都是虔誠的,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嘛。呂雉不由自主地回顧了自己的人生並思考自己和家族的歸宿,其內心充滿憂慮。
為此,在她彌留之際,她做了臨終前的最後一次人事任命,把趙王呂祿封為上將軍,統御長安城內的北軍,讓梁王呂產統領南軍。並用盡最後一絲氣力對病榻前的呂祿和呂產交代了後事,大意是:高祖當年立下了“白馬之盟”的誓言,但現在我們呂家封了這麼多王爺、侯爺,別看我在世的時候,大家都一聲不吭,其實有很多人心裡都是不服的,現在我馬上就要走了,你們得小心提防他們找你算賬。所以你們必須牢牢掌握手裡的兵權、守住宮門、守住小皇帝,這樣才不會被他人所制。千萬要小心,就連給我送喪你們都不要參加!
這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一生的經驗和見識,是其敏銳的嗅覺與意識,更是其最後的智慧與靈感。呂雉的考慮和安排不可不謂是相當周全了。
然而,呂雉這麼周詳的佈置終究是徒勞,因為生活並不會按照我們想象的邏輯進行,很多事情,我們猜得中開頭,卻猜不中結尾。
是年七月三十日,呂后逝世,遺命呂產為相國,呂祿女為皇后。呂家和軍功集團開始正式撕破臉皮了。
至於呂雉為什麼在臨死前要冒險去得罪軍功集團,其實她的核心想法可能還是讓呂家掌握所有核心權力,然後圍繞皇權打造一個鐵板一塊的權力體系,只要呂祿、呂產能在收縮戰線的情況下堅守住幾年,等到小皇帝長大,再挾天子以令諸侯,呂家的事情就好解決得多了。
所以呂后臨終前再三囑咐呂產和呂祿,千萬千萬把好軍權,護衛好皇宮!這是咱們老呂家生存的根本!
但是,這終究是呂雉的一廂情願。呂雉安排呂祿和呂產分別掌管南軍和北軍,那我們先來看看南軍和北軍分別是幹什麼的?南軍是拱衛京都的,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首都司令部。北軍是保衛皇宮、維護京城治安的,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首都武警部隊。北軍單兵作戰能力強,南軍則人員編制多。關鍵一點是,南軍才是直屬於皇權管理的,而北軍肩負著京城治安,所以是歸相權管理的。
呂雉也正是因為害怕自己死後,軍功集團不配合自己呂家的工作,從而導致自己“守住皇宮、守住小皇帝”的戰略部署落空,所以才安排自己侄兒強行掌管了南、北軍,相當直接對軍功集團宣戰了。
形勢明朗,大戰一觸即發。因為如果劉姓王爺和軍功集團再繼續隱忍待發下去,過不了幾年,大家全部要掉到呂雉佈置的大口袋裡去了。
但呂雉一輩子算無遺策,她也沒算準她的兩個侄兒並沒有把她的遺言理解透,也沒有算準劉姓王和軍功集團這兩股曾互不感冒的勢力會突然聯合起來。
呂后剛死,早就心懷鬼胎的劉姓王們就開始有人坐不住了,首先出頭的是劉肥的次子劉章,這傢伙由於軟禁在京城,自己又沒繼承權,唯恐天下不亂。他給自己的哥哥齊王劉襄寫了封密信:“我從我老婆(呂家人)那裡打探到了內部訊息,諸呂想要作亂,大哥你快發齊國之兵來長安,我充當內應,到時候我們裡應外合,一舉破敵,待到誅盡諸呂后,我便擁你為帝。”
劉襄一想到這些年受到呂家那些窩囊氣,一時氣難平,毫不猶豫地舉兵造反了。造反你不能沒有名號呀,他們選取的名號正是“呂家人犯上作亂,他們要清君側”。這便是歷史上的“諸呂之亂”。
“諸呂之亂”正式拉開了序幕之後,一直躲在家裡裝孫子、裝病、裝傻、裝糊塗、裝老實……各種裝的“司馬懿們”——軍功集團的大佬們終於開始大喊自己的孩子們:“快,扶我起來!屬於大爺我的時機和舞臺來了!”
當然,“諸呂之亂”被引爆,並不能直接等同呂氏家族最後一定會被滅族,權力遊戲永遠是講究環環相扣的,世事如棋局局新,有很多因果細節還是要留待平定“諸呂之亂”的過程來體現!
思考與總結
“諸呂之亂”的引爆邏輯其實並不複雜,一是劉姓王爺被壓抑太久了,逮到機會就要報復;二是軍功集團遭受到了利益傷害,忍無可忍。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根據它在生活方面做一些延伸,以便自己活得更加通透!
1、呂雉是聰明的人,她也一直在做聰明的事。她廣封呂姓王的時候講步驟、講方法;她分配利益的時候有原則、有手段;她判斷風險的時候有理智、有對策……但是,為什麼像她這樣的聰明人最後也會做傻事呢?因為聰明人終究也是人,她也要受人性的制約與制裁,她不甘心也不放心,害怕自己謀劃一生的成果雨打風吹去。所以,她要鋌而走險地再試一次。
2、為什麼修煉自己往往是戰勝對手的最佳途徑?高手過招為什麼講究以靜制動?因為一個人若是實力不夠的情況下,胡亂出招、橫衝直撞,遲早就會被別人按在地上使勁摩擦的。你以為你滿世界耀武揚威,其實不過是在充分暴露自己的缺陷而已。
3、我們看待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時候,一定要設身處地站進去看,也要撇清情緒跳出來看。比如呂雉走的兩步錯棋,這其實是後人演算出來的結論,如果是站在呂雉當時的處境和立場上,她的那兩步棋其實也不算是大錯特錯。畢竟每個人都是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尋求問題的最優解。
類似的道理一言難盡,只是希望大家透過這樣一段歷史,能更加理解歷史和生活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