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者,仁獸也”,麒麟頻繁的出現在各種古籍史料之中,使得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了別樣獨特的含義,成了是國人眼中的神獸。
麒麟象徵吉祥、長壽,和龍、鳳、龜、貔貅並列為“五大靈獸”,有麒麟“出現”,那便是祥瑞,預示著時代聖明,天子仁德,是重大的吉祥事件……
擱現在來說,大家都知道麒麟這種生物,和龍鳳一樣,只是寄託古人心中美好願景的虛構形象,是一種傳說,它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可在人們普遍缺乏認知的古代,這種身體像麝鹿,尾巴似龍尾狀,還長著龍鱗和一隻角的麒麟神獸,卻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而且還頻繁的在史書中亮相。
比較有名的便是明初永樂年間,下西洋的鄭和,曾經帶回來了兩隻“麒麟”獻給明成祖朱棣。
麒麟“非明王不出”,朱棣對此很重視,不僅親自接見這兩隻“麒麟”,還特地了命宮廷畫師記錄下這一大喜事,因此有了著名的畫軸——《瑞應麒麟頌》。
畫軸中留下了“麒麟”的真實畫像,只是當現代人看到這些畫像時,卻不禁啞然失笑,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話不多說,讓我們回溯歷史,去看看明初的麒麟,具體是什麼樣的。
朱元璋去世後,將皇帝位子傳給了孫子。朱允炆即位以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便對洪武年間封的一些藩王、自己的叔叔們下手。
當時的燕王朱棣,出於自身考慮,沒有坐以待斃,起兵反抗朝廷。經過幾年的戰爭,朱棣取得靖難之役的勝利,殺入了京城,坐上了皇位。
只是朱棣的侄子朱允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這點讓他有點發虛。
為了堵住世人的悠悠眾口,他一方面勵精圖治,一方面也派人到處探訪建文帝,這便有了鄭和下西洋的壯舉。
鄭和本姓馬,憑藉聰明才智,在“靖難之役”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被賜姓“鄭”。
他浩浩蕩蕩的下西洋,並非簡單的遊歷觀光,而是承載永樂大帝的外交使命和私心。
鄭和船隊所到之處,無不彰顯著明朝的強盛與威嚴,使得沿途國家紛紛臣服大明,讓永樂大帝的威名遍佈海內外。
鄭和回朝期間,也帶著海外各式各樣的貢品獻給了朱棣,而在這眾多的貢品中,就有那傳說中的瑞獸——麒麟。
古代又沒有攝像技術,麒麟這一生物又很神秘,人們對它的認知主要是來自記載與傳說。但有一點,麒麟是神獸,是祥瑞,對於天子統治來說很重要。
因此鄭和在海外聽到有人描述“基林”這種動物是彩色,身體又像麋鹿時,敏銳地意識到或許就是傳說中的麒麟,於是果斷地將這兩隻動物帶回了國內,獻給了朱棣。
當這兩隻“麒麟”瑞獸踏入大明的國土時,立即引來了轟動,朱棣更是親臨奉天門現場,來領略麒麟的風采。
在朱棣看來,傳說中的神獸出現在自己統治期間,那不就表明了自己是聖天子,是明主,是上天承認的統治者。
因此他很高興,特地下旨命畫師沈度繪製畫像記錄這重要的一刻,使得我們能看到麒麟的風采。
麒麟圖畫如下:
哈!這麒麟,怎麼這麼熟悉,這不是長頸鹿嗎?
是的,沒錯,被朱棣等人當成麒麟的聖獸,就是我們所知的長頸鹿。
關於麒麟的形象,《爾雅·釋獸》中描述它“麋身,牛尾,一角”;《中興瑞應圖》則形容它“羊頭、狼蹄、圓頂,身有五彩,高一丈二尺”。
這些描述都充滿了誇張與想象,使得麒麟的形象變得模糊不清,可“鹿身”、“馬足”、“丈有八尺”幾這些顯著的特徵,讓當時的人們看到從未見過的長頸鹿時,沒有質疑它的身份,將其視為真正的麒麟。
對於朱棣而言,這兩隻動物是否是真正的麒麟並不重要,他要的就是“麒麟”現世的這種效果。
因為這可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為永樂盛世更添一項強有力的佐證。
之後,有了“真實”的麒麟,明朝官服上,也常見“長頸鹿造型”的麒麟形象。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於麒麟的認識也逐漸發生了變化。
如今我們已經知道長頸鹿並非傳說中的麒麟,而鄭和帶回長頸鹿的故事,也成為了明朝歷史上一段有趣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