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寫的東西,要歸類為文學其實很勉強。實在要給一個定義的話,稱之為“愛情狗血故事”比較合適。我還看到過一個更加刻薄的說法,稱瓊瑤寫的東西其實是不脫衣服的黃色故事,雖然粗俗,但是準確。
瓊瑤寫的東西千篇一律,女主角一貫溫柔、善良、無私奉獻,還得是超級美女,一定要遇到各種倒黴事。男主角除了英俊,還特別主動。女主一直倒黴,男主各種英雄救美。哪天女主不倒黴了,故事也結束了。
除此之外,為了推動情節向前推進,瓊瑤的用的手段是各種意外。一個合格的作者,一般很少用製造意外的手段來推動故事,因為這不符合生活的邏輯,普通人的生活哪來那麼多突發事件。只有偷懶的作者才喜歡寫意外,從這點來看,瓊瑤特別懶,懶得動腦。
不切實際是瓊瑤小說的另一個大毛病,她故事裡的男男女女眼睛裡只有愛情,好像人只要有了愛情,不吃不喝也能長命百歲。愛情確實是很美的一種情感,也很重要,但是瓊瑤將其拔高到不可想象的位置。
“你失去的只是一條腿,她失去的可是愛情”,這樣超級沒人性的臺詞就是瓊瑤寫的。人是得多腦殘才寫得出這樣的話,而主動欣賞這樣的作品的觀眾自然就更加腦殘了。
當然,瓊瑤的東西里最令人厭惡的就是煽情和狗血。沒有情緒強行煽情,比倪萍還嚇人。其實演戲不怎麼煽情和咆哮,是瓊瑤要求馬景濤這麼做的。瓊瑤戲用了很多好演員,無一例外成了咆哮哥咆哮妹,只要不演瓊瑤劇立即正常。
誰能想到,寫愛情的暢銷書作者,審美水平差到這個地步。瓊瑤寫的東西,是一種情感方面的假大空。她在情感方面大唱高調,其實是她低階的審美導致的。
既然瓊瑤水平這麼次,為啥她寫的東西當年有人看呢?還是跟時代有關。瓊瑤於上個世紀60年代在臺灣嶄露頭角,那個時候臺灣經濟剛剛起步,社會管理開始逐漸鬆綁,傳統的家庭觀念受到挑戰。
這個時候,所謂的自由成了大眾最熱衷談論的問題,在個人家庭方面的自由就是個人情感,於是愛情被放在了一個極高的地位,很多沒見過世面的人將愛情當作人生的唯一意義,最為重要的東西。
另一方面,經濟起步的臺灣冒出一大堆暴發戶,這堆暴發戶有男有女,他們有錢以後看不上以前的伴侶,要找更年輕更好看的。他們在瓊瑤的故事裡為自己不要臉的行為找到了理論依據——神聖的愛情。
瓊瑤寫的故事裡有大量三角戀、多角戀、小三插足、一女二夫的情節,瓊瑤為他們加了一層愛情的外衣,所有的無恥行徑都得到理解、支援,甚至神聖化。因為瓊瑤自己就當了多年小三,把平鑫濤原配熬走,所以在她眼裡小三都是對的。
而那個年代的臺灣,滿大街都是搞破鞋的小三,瓊瑤寫的故事給他們帶來太多的慰藉,暢銷就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後來,瓊瑤的作品風靡大陸,時間點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原因與之前臺灣的情況非常相似。當時大陸正在改開前期,固有的家庭社會的觀念正在瓦解,同時社會上一些先富起來的人開始躁動不安,急需瓊瑤的安慰。
到了新世紀以後,瓊瑤其實已經玩不動了,但是她在《還珠格格》裡誤打誤撞弄出了小燕子這個傻了吧唧特別鬧騰的角色,讓很多人覺得新鮮,這又讓瓊瑤的東西又多支撐了幾年。
但是,瓊瑤的寫的東西,本質上就是獵奇、狗血、不接地氣、毫無依據的無腦戀愛故事,煽情、惡俗是其最突出的特徵,是那個時代的短劇劇本。喜歡這種的東西的人,要麼沒文化,要麼是傻子,再不然,就是熱衷搞破鞋的流氓,沒有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