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在時光的長河中,龍文化作為中國璀璨文化的一脈,被歲月精心雕琢,被文明深深滋養。它如同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在歷史的更迭中不斷積澱,凝聚成了中華兒女共同的文化基因。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也是中國的文化象徵。2024年是甲辰龍年,作為“龍”的傳人,我突然奇想想來一次尋“龍”之旅。走街串巷逛西安,看看咱們古都西安到底藏了多少“龍”?
01. 龍池遺址
老西安人都逛過興慶公園,80、90後們誰沒玩過那個大象滑滑梯,誰沒來賞過牡丹、鬱金香,誰沒在興慶湖上泛過舟?
那你是否知道,美麗的興慶湖是建在唐朝皇家池苑龍池遺址的基礎之上的。
武則天垂拱年間(685~688年),唐長安城隆慶坊的井水突然湧出地面,聚整合“池”,稱為“隆慶池”。後來李隆基在隆慶池旁修築了王府,李隆基登上皇位之後,將“隆慶池”改為“龍池”,象徵“龍興之地”。
後來,王府所在地被建成唐朝皇家宮殿興慶宮,開元十六年之後,唐玄宗從大明宮移居此地,在興慶宮居住和執政長達三十多年,不僅開創了唐朝“開元盛世”,也留下了眾多人文故事。
龍池,是當時皇家遊宴玩樂之地;千年之後的,這裡變身為興慶湖,成為西安城內一道美麗風景。
02.龍堂
興慶公園改造升級後,新建了一座標誌性建築“龍堂”。歷史中,“龍堂”是龍池南岸的一座祠堂,每逢仲春之日在這裡祭龍,遇旱災時在這裡祈雨。
這座“龍堂”是建築大師張錦秋設計的,四面開敞,中間有一條雕龍騰出地面,很有大唐天朝的氣勢。
03.景龍池
出了興慶公園的北門,有條景龍池街。這是一條長約600米的南北走向的巷子,巷名也來源於龍池遺址(至於為何加了“景”字,則有多種說法)。景龍池街現在就是西安普通的居民區,不過在巷子中段有一條躍然騰起的石雕巨龍,似乎嚮往來行人訴說著那段唐朝歷史。
04.龍首原、龍首村
西安以“龍”為地名的還有位於城北的龍首原、龍首村。
《水經注》中記載,秦朝時有一條黑龍從樊川來到渭河飲水,因西端從渭河邊突兀而起,勢如龍首,因而得名。這是龍首原名字的來歷。
至於龍首村,它的得名也有個傳說,說是長安城裡有條龍脈,龍頭就是今天的龍首村附近。總之都和“龍”有關。
05.青龍寺、臥龍禪寺
西安城裡還有兩座與龍有關的古寺,一座是青龍寺,一座是臥龍禪寺。
青龍寺是佛教密宗的祖庭,其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每年春天櫻花開放的時節,青龍寺就成了西安旅遊的“頂流”,很多朋友應該都來過。
這座寺廟名字的來源,傳說和一條青龍(也說說白龍)有關。
臥龍禪寺是西安歷史最悠久的寺院,距今已有1800多年。它的名字來源於一位法號叫惠果的高僧,宋朝時惠果和尚是臥龍寺的住持,因為他整日高臥,人稱“臥龍和尚”,他主持的寺廟也別叫做“臥龍寺”了。
06.赤金走龍
除了這些人文遺蹟和傳說故事,西安許多博物館裡還儲存著很多與龍有關的國寶文物,說幾個我能想到的吧!歡迎大家補充!
大名鼎鼎的唐代赤金走龍,陝西曆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每條金龍不足3釐米,就拇指那麼大,但雕刻的形神具備,生動有趣,代表了盛唐時期手工藝的最高水平。不過遺憾的是是,原本是有12條金龍的,1975年失竊了6只,至今沒找到。
07.鎏金鐵芯銅龍
依然館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唐代鎏金鐵芯銅龍,一條很有氣勢、一身盛世大唐的氣派的龍。
08.鎏金走龍
館藏於西安博物院的唐代鎏金走龍,鎮館之寶級別的文物。今年春晚吉祥物龍辰辰,就從這條神氣活現的鎏金走龍上找了靈感!
09.生肖龍俑
館藏於陝西考古博物院的生肖龍俑。這是一組彩繪十二生肖陶俑,均為獸首人身,今年該龍島霸氣側漏的龍俑“出場”啦。
看了這麼多和“龍”有關的文物古蹟,真的能夠深刻感受中國人對龍的喜愛。西安還有哪些“龍”,大家一起來找找吧~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