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的發展和規劃已經到了一個很穩定的階段,基本格局已定,主城不用多說,都已成熟,不可能成為經濟層面重大的突破口,唯有郊區以及遠郊才有這個能力幫助南京實現新的飛躍。後面就看資源填充了,但這個資源填充的過程很不容易。
01 生產力過剩
任何城市的發展都不是孤立的,南京當然也不是,當年江寧為什麼可以一舉成為南京製造業的扛把子,除了江寧自己的努力之外,與大環境也有很大的關係。江寧的成功是多方面的,那個時期南京主城不僅開始製造業外撤,上海也在大量地將製造業轉移出去,而江寧的發展正好處於那個時期,承接了大量的基礎性製造業,為日後江寧的自我成長帶來了原始積累,同時機場的落地也鞏固了江寧在南京的製造業老大地位。
而在此之後一眾郊區新城就沒這個好機會了,現在各大新城尤其是遠郊,基本沒有太多可以直接承接的產業,之前主城裡面的大部分也早就轉移走了,上海那塊大頭也基本給蘇錫常吃掉了,因此遠郊新城的產業成長之路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另外很多人說要強化南京的製造業,想法是沒錯,但是現實情況是,國內很多產品所對應的生產力其實是嚴重過剩的狀態。受國際市場波動以及不確定國際形勢的影響,產品銷路很受影響,這自然導致很多問題。這些年我們始終沒有在經濟層面形成真正的戰略自主性,高度依賴外部市場,一旦國際形勢有變往往很被動,而國內消費市場購買力偏弱,又不足以消化巨大的產能,經濟肯定受影響。
這個時候南京如果大搞傳統制造業其實真沒什麼用,而且就南京人口的結構,高學歷人口占比偏大,和工廠的勞動力需求並不十分匹配。
02 新賽道與內需
所以此時南京如果想要在產業層面有較大突破,只有在兩個方面下功夫。第一種是產業革新,第二種是增強內部購買力。
所謂產業革新就是透過發展新的產業取代老的產業,相當於開啟新的賽道。而新賽道的開拓者有很大機率獲得該市場的主導權或話語權,主導產業發展的能力以及龐大的市場,企業總部所在城市自然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獲益良多,畢竟一個主導產業的企業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成功,而是龐大上下游的崛起。這其中帶來的機會,收入、潛力往往是巨大的。比如通訊、新能源、晶片、積體電路、新材料、氫能源等領域。
對於一般的城市來說開闢新賽道顯然並不容易,但對於南京來說各要素齊備,以南京的條件和水平開闢產業新賽道並不困難,南京這些年也確實是這樣做的,在這些方面投入很多,雖然閃光點還不夠,但希望能夠持之以恆,不要分心。而各大遠郊就是南京新賽道產業的承載點,是南京未來真正的希望。只是目前學科轉化效率還沒有達到預期。南京本就是各種高新技術、創新性企業的溫床與發源地,潛力巨大,按理說會有更好的表現,可見還要提升空間。
所謂增強內部購買力就是增加市民收入,提高市民的消費意願,這個問題說起來容易,但真做起來相當複雜。其中一個比較關鍵的點就是初次分配,工資就屬於初次分配,而實現共同富裕的重點環節就在初次分配。核心在於減稅、資本讓利、勞動者所得提高。光企業優秀、產業牛掰沒有用,企業利潤要有更好的分配機制,如果資本方賺的盆滿缽滿,而底層員工收入始終上不來,或長期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這種情況下市民的消費水平、消費意願怎麼可能大幅度提高,從分配角度也不公平。當然這不是南京一座城市需要努力的事情,也是全國性的需要實實在在最佳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