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刺史和太守都是封疆大吏,都是省部級大員。孫堅先殺了荊州刺史王叡,為何緊接著要殺南陽太守張諮呢?
孫堅在南郡江陵整軍備糧,停留了十多日,到發兵之日,已有精銳之兵三萬餘人。如此雄兵悍將,確實可以大有一番作為。
圖-孫堅北上
孫堅領長沙太守(官職三品),授別部司馬(軍職六品),封烏程侯。軍職與官職還不匹配,再次出兵北上前,後將軍(軍職二品)袁術向孫堅拋來橄欖枝,表其為假中郎將(軍職四品)。
袁術從洛陽逃出後,屯兵南陽郡北部的魯陽(今河南平頂山魯山縣),北窺京師洛陽,南謀南陽,東圖豫州。
洛陽、南陽、豫州,這三地當中,在袁術看來南陽郡是唾手可得,因為這個郡太守暫時空缺。然而袁術到魯陽沒幾天,董卓就表張諮為南陽太守,即刻上任。
張諮,字子議,豫州潁川人,是豫州名士。
張氏始祖為黃帝之孫、少昊第五子揮,字玉爵,號天祿。擅造弓矢,拜弓正(掌管弓箭),取弓長之意,賜張氏,名為張揮,封地在清陽。黃帝是姬姓,張揮是姬姓張氏。漢初的趙王張耳,就是這一支張氏後代。張耳之子張敖,娶了劉邦和呂雉唯一的女兒魯元公主,雖然降為宣平侯,但魯元公主得其兄齊王劉肥送的城陽郡,張耳後人在漢朝是名門望族。
戰國末韓國宗親張良(本名韓良),也是姬姓張氏,不過是從韓氏分出來的。漢初張良封留侯,食邑10000戶,張良的後人也是名門望族。
南陽張氏發跡於西漢文帝時期的廷尉(九卿之一,官職二品)張釋之,其後人包括東漢靈帝時期的太尉張溫。南陽太守張諮雖然出生在豫州潁川郡,但他是張良後人,不僅在豫州威望素著,在南陽郡同樣深孚眾望。
後將軍袁術想對南陽太守張諮下手,好取而代之。幾年後袁術敢於稱帝,現在羽翼未豐,承受不了殺張諮的後果,足見張諮的影響力。孫堅殺王叡後,袁術便想借刀殺人。
袁術與孫堅達成交易,孫堅幫袁術殺張諮,袁術不但為孫堅提供糧草輜重,還進一步表奏孫堅升遷。
孫堅屯兵宛城外,南陽太守張諮早有防範,不見孫堅,也不提供軍糧。
四月,孫堅似乎得了一場大病,營中萎靡不振、如喪考妣。孫堅派親信通報張諮,言其病重,欲以將士託付給張諮。
張諮到南陽才幾個月,手上兵力防禦都捉襟見肘,與後來的劉表剛入荊州相似,還沒完全立足,若能得到孫堅之兵,張諮就是劉表同樣的人物。
張諮欲罷不能,率步騎五六百人探望。孫堅營中將士情緒低落,有人忍不住哭出聲來,箭樓上計程車兵蹲坐在地上,垂頭喪氣。有將領遇到張諮,低頭行禮,似已將其視作新主。
孫堅大帳不遠處,巫醫正在作法,只見案臺上擺著牛頭、羊頭、豬頭,巫醫圍著案臺轉圈,口中唸唸有詞,祈禱孫堅挺過這一劫。
張諮的人馬大多放鬆警惕,放慢腳步,有的還與孫堅部攀談起來。孫堅的大帳外,只有幾個親兵把守,張諮也將幾個親衛留在帳外。
孫堅本是側臥,倏[shū]地坐了起來,看似乾枯的臉上掉下來許多黑灰,兩眼放出神光。
張諮以為孫堅迴光返照,寬慰道:“文臺,慢著點。”
孫堅卻怪笑道:“後將軍(袁術)欲表我為將,需借子議(張諮)一樣東西。”
張諮疑惑不解,正要再問,孫堅不知從哪兒抽出古錠鋼刀,手起刀落,借了張諮的首級。
原來孫堅上演苦肉計,將碳灰抹在全身,連親衛和巫醫都騙過了,也就黃蓋等幾名親信將領知道此事。
孫堅殺了張諮,剛好豫州刺史孔伷病逝,朝廷還未來得及任命新的刺史。後將軍袁術並不食言,表孫堅為破虜將軍(軍職三品),領豫州刺史(官職三品),董卓也沒有為難袁術和孫堅而另擇人選。
孫堅連殺荊州刺史王叡、南陽太守張諮,手握重兵,有虎狼之勢。南陽郡豪族說起孫堅便談虎色變、骨寒毛豎,各縣官吏如臨深淵,孫堅無求不獲。
袁術迅速率軍南下進入宛城,控制南陽郡。
袁術又表江夏太守(官職三品)劉祥為蕩寇將軍(軍職三品),條件是劉祥率江夏兵北上,與袁術匯合,準備討伐董卓。
劉祥是蒼梧太守劉曜之子,是漢室宗親,他加盟後袁術如虎添翼。
此時董卓以劉表為荊州刺史,劉表從武關入南陽郡,打算南下南郡,遣人到宛城見袁術,主動表袁術為南陽太守。
豫州汝南郡、潁川郡黃巾何儀、劉闢、黃邵、何曼等,各有數萬人馬,也都歸順袁術。
曹寅利用孫堅殺荊州刺史王叡,袁術利用孫堅殺南陽太守張諮,孫堅也因此兵強馬壯。然而孫堅在荊州南郡、南陽郡已經四面樹敵,兩年後殞命襄陽,死在荊州刺史劉表手上,也算是一個輪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