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滑紅彬
本系列釋出九江文史類研究文章,首發於“潯陽敘話”公眾號,再由編者“馮曉暉”公眾號轉發,並在國內主流自媒體網站(今日頭條、百度、搜狐、新浪、網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轉載。歡迎投稿,相關要求及聯絡方式見自動回覆。
“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常常用來告誡人們珍惜時光的諺語流傳很廣,甚至全國小學生都能背誦出來。可是,你知道麼?它竟然與白鹿洞書院有著不解之緣。
話說唐代末年,有一位讀書人叫王貞白,字有道,江西上饒人。他自幼聰穎,才思敏捷,再加上刻苦勤奮,博覽群書,能寫出很好的詩歌。
當時的朝廷權威不斷下降,藩鎮跋扈專橫,中原一帶經常出現各種動亂,民不聊生,而遠離政治中心的廬山成為了避亂者、隱居者的福地,聚集了很多有才華的詩人。比如杜荀鶴在廬山隱居讀書十年之久,他在《懷廬嶽書齋》詩中回憶廬山歲月:“長憶在廬嶽,免低塵土顏。煮茶窗厎水,採藥屋頭山。是境皆遊遍,誰人不羨閒。無何一名系,引出白雲間。”李鹹用也曾隱居廬山,他在《寄嵩陽隱者》詩中說:“昔年江上別,初入亂離中。我住匡山北,君之少室東。”此外,李群、符載、楊衡、許棠、張喬、貫休、齊己、處默、修睦等眾多詩人也在廬山留下足跡。
因此,希望更上層樓的王貞白便來到唐末五代時期長江流域的詩歌活動中心——廬山,與諸位師友切磋唱和。自從江州刺史李渤在舊隱地白鹿洞創建臺榭,種植花木以來,這個背山面水的好地方就成為學子薈萃的地方。王貞白就是在此隱居讀書的。秀美的風光,靜謐的環境,相互砥礪的學友,使王貞白讀書的效果越來越好,學問日益精湛。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裡,王貞白欣然賦詩兩首。《白鹿洞》: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其一)
一上西園避暑亭,芰荷香細午風輕。
眼前物物皆佳興,並作吟窩一味清。(其二)
特別是第一首詩,用比喻的手法來寫光陰的寶貴,將金色的陽光與貴重的金子作對比,鮮活貼切,富有創造力,難怪能夠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諺語,流傳不衰。在這首詩的後兩句中,王貞白說自己讀書進入佳境,思接古人,正在與周公和孔子探討學問,卻被一位“道人”拉回現實。
那麼,這個道人是誰呢?道人原指道德極高的人,後來指稱道教徒和佛教徒,在這裡應當是指佛教徒。王貞白擅長作詩,與他交往的人也都是能詩之輩,而廬山正是詩僧集中的地方。當時廬山有好幾位大名鼎鼎的詩僧,如貫休、齊己、處默、修睦等人,其中明確記載與王貞白有交往的是貫休。考察貫休的生平,他在中和年間(881-885)一直在廬山。根據《靈溪王氏宗譜》和《岔路頭豐溪南城王氏宗譜》的記載,王貞白生於大中戊寅年(858),到中和年間大約是二十多歲,正是讀書有得、詩藝進步的時候。因此推測,王貞白是在中和年間(881-885)到廬山白鹿洞隱居讀書的,其間與詩僧貫休交遊,學習作詩。
根據《唐詩紀事》卷六十七記載,王貞白寫過一首《御溝》詩,是他最滿意的作品,自認為冠絕眾詩,完美無暇,就抄錄一份送給貫休禪師欣賞。詩是這麼寫的,《御溝》:
一派御溝水,綠槐相蔭清。
此波涵帝澤,無處濯塵纓。
鳥道來雖險,龍池到自平。
朝宗心本切,願向急流傾。
貫休仔細吟誦,感到這首詩富於比興,意蘊雋永,寫的很有情致,不禁讚歎道:“果然是好詩!”然後話鋒一轉,接著說:“可惜有一個字不夠妥帖。”王貞白正自信地等待貫休的讚譽,不料竟然聽到批評的聲音,一時間難以接受,不由地情緒激動,拂袖而去。看著王貞白的背影,貫休微微笑道:“此人才思敏捷。”隨即用毛筆在手掌寫了一個字,便靜靜地等待著。不一會兒的功夫,王貞白又匆匆折返回來,興奮地說道:“‘此中涵帝澤’,如何!”只見貫休舉起手來,手掌中正是一個大大的“中”字。二人不禁相視大笑!貫休也被稱為王貞白的“一字之師”。
除了《白鹿洞》,王貞白現存詩歌中還有多首詩歌涉及廬山。例如《廬山》:
嶽立鎮南楚,雄名天下聞。
五峰高閡日,九疊翠連雲。
夏嶺雪猶在,陰巖晝不分。
唯應嵩與華,清峻得為群。
詩風清潤典雅,意境悠遠。特別是“五峰高閡日,九疊翠連雲”一句,刻畫細緻,對仗工穩。又如《書陶潛醉石》:
片石陶真性,非為麴櫱昏。
爭如累月醉,不笑獨醒人。
積疊莓苔色,交加薜荔根。
至今重九日,猶待白衣魂。
醉石位於廬山南麓,相傳陶淵明常常在酒醉之後仰臥這塊大石上,聽流水淙淙,看白雲卷舒。這首詩借描述醉石來歌頌陶淵明高潔的情操,同時也反映出王貞白潔身自愛的品格。
從這幾首詩能夠看出來,經過在白鹿洞隱居讀書的洗禮,王貞白已經是詩藝精湛,學有所得了,於是便奔赴京師參加科舉考試。
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崔凝主持科舉考試,共錄取進士二十五人,王貞白名列其中。在唐代,進士科錄取人數極少,競爭十分激烈,以至於有“五十少進士”的說法,意思是說五十歲能夠考中進士都屬於年輕有為,可見科舉之路的艱難。王貞白寫詩道:“二十五家齊拔宅,人間已寫上升名。”字句之間,志得意滿,十分自豪。
然而崔凝作為河東望族,在主持科舉考試的時候偏袒世家子弟,錄取了多名不學無術的富二代、官二代,壓制出身貧寒計程車子。放榜之日,眾人議論紛紛,落榜者更是憤憤不平,引起輿論風波。唐昭宗不得不下詔,對二十五名新科進士重新覆試,結果是包括王貞白在內的十五人考試合格,授予進士出身,其餘十人落榜。
王貞白兩次考中進士,蟾宮得桂,名聲大振。裴說《見王貞白》說:“共賀登科後,明宣入紫宸。又看重試榜,還見苦吟人。此得名渾別,歸來話亦新。分明一枝桂,堪動楚江濱。”貫休也有《送王貞白重試東歸》詩。喜訊傳到王貞白的故鄉,當地郡守為了慶祝此事,將王貞白所居之坊改名為“進賢坊”,並且減少其戶稅,以示表彰前賢、激勵來者。
天覆元年(901),韓全誨、李繼筠等人將唐昭宗脅迫至鳳翔,大唐朝廷被跋扈的藩鎮所控制。王貞白見天下無道,遂在校書郎任上辭官歸鄉,埋頭著述,從此不復出仕。回到故鄉之後,王貞白一方面整理自己的數百首詩作,編纂成《靈溪集》;一方面隱居講學,傳道受業。《嘉靖永豐縣志》稱讚他“隱居教授,以道學自任。其論有典則,動止合準繩,士風因之丕變,四方學者多宗師之”,可見他為地方文化進步和教育發展做出了貢獻。
辭官歸隱的歲月裡,王貞白再次來到廬山,居住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在《送芮尊師》詩中說:“他年控鯉昇天去,廬嶽逋民願從行。”稱自己是“廬嶽逋民”,願意追隨芮尊師參悟大道,飛昇九天,離開混亂的塵世。不過,這只是他的桃源夢而已。
滑紅彬(作者像)
【作者簡介】滑紅彬,1983年生,河北內丘人,九江學院廬山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兼任江西省書院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地方文獻的整理與研究。
【讀後記】“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諺語出自明代編撰的《增廣賢文》。其中“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出處,滑老師的文章中寫清楚了,是上饒人王貞白在白鹿洞讀書時所寫詩中的一句。至於“寸金難買寸光陰”,沒有出處,顯然是狗尾續貂,反倒是破壞了原詩的意境。
潯陽敘話:展示九江文化,講述潯城故事,品鑑風俗滋味,漫記百態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