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漢字總數超過80000個,但常用字其實只有3500個。作為自小就接觸漢語的我們,你或許曾經好奇:這多出來的幾萬個不常用的漢字都去了哪裡?
其實,冷僻字的一大“重災區”,就是地名!
我們常說旅遊是先種草後拔草,但有些地名在種草階段就得勸退——因為很多人就不認得那個字。但真正的旅行愛好者,怎麼能因為不認得名字就錯過了大好風光?我們在這裡總結了國內5個風光如畫但是名字特別難讀的絕美目的地,希望你能在其中找到喜愛的風景。
說起中國地名最難讀的地名,郴州不要說在湖南省內,就是在全國的地級市裡都排得上號。
不認識“郴”這個字不是你的錯——從秦始皇把這個地方納入中央帝國的統治開始,“郴”就是這座城市的專屬用字,意為“林中之城”。宋人秦觀曾寫下著名詞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詞名就叫《踏莎行 · 郴州旅舍》,大概是人們從課本上學到這個字的唯一機會。
郴州地處湖南省東南部,與廣東、江西相接,郴州可能是湖南省最偏僻的一個地級市。不過由於緊挨著廣東省,郴州更是廣東人私藏的後花園——在郴州,你極有可能會被粵語包圍。然而頂著一個冷僻名字又位置偏遠的郴州,2022年旅遊收入居然位居全省各地級市的第二名,僅次於省會兼網紅城市長沙。
俯瞰林中之城
郴州的景色,用一句話來形容,便是兼具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仙俠之氣。
近年來名聲日盛的高椅嶺,是一片令人驚歎的“水上丹霞”。說來也是山水的組合,卻不同於你在其他地方所見的山水景觀:億萬年流水的打磨,讓赭色的巖壁猶如絲般順滑,頂部毛茸茸的植被和谷底澄碧的水域面積廣闊,形成了一整片無死角的丹霞奇景。
高椅嶺
行走在這奇特山水之間,有一種輕微的空間和尺度的錯亂感。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是在一個微縮星球上行走的巨人,腳下起伏的高椅嶺就是這個星球上的名山大川,每一步都跨出了好幾公里,一天時間就可以走遍這個小小的世界。
而與高椅嶺同在資興縣的東江湖,則將打破你對南方湖泊的固有印象。它身在群山環抱之中,深邃而廣闊。在一個晴朗的午後,它藍得發綠,極其純粹和明亮。
東江湖
東江湖也靠著“霧漫小東江”這一極具仙俠氣質的獨特景觀,讓許多攝影愛好者趨之若鶩。這是每年4-10月特有的東江湖下游的江上奇景。來自東江湖幽深的湖底,每逢日出,山林間的水汽在江面形成濃霧,如同輕紗籠罩,久久不散。
幾乎所有去過郴州的人,都會拍下一張漁夫在輕紗般薄霧籠罩的湖面上撒網的照片——即使這已經從過去的日常變成了如今的表演專案,但也完全不影響其驚豔程度,甚至於已經成為了郴州的形象代表。
“歙”字是個多音字,用作地名時讀作shè,專指位於安徽省黃山市的歙縣。
歙縣的知名度,看起來遠不如其所在的黃山市那麼高。但若說起它古時的另一個名字——徽州,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明時湯顯祖的一句“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言下不知多少繾綣留戀的未盡之意,道破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對於這片土地的無盡嚮往。
歙縣徽州古城
如同郴州一樣,歙縣初立於秦朝,古名傳承至今。宋朝時於此處設徽州府,府城即是縣城。此後1400年中,歙縣是徽州毋庸置疑的中心地帶,至今徽州古城仍然矗立在縣城中心。古城一側的徽州歷史博物館悉數古今往事,對於想要了解徽州地理、歷史和文化的遊人來說值得一去。
徽商、徽菜、徽墨……這些源於歙縣的人事物當然值得稱道。但最惹人流連不去的,還是散落在古城和村落各處的馬頭牆。青山綠水環抱著從清晨中醒來的古老村落,粉牆黛瓦勾勒出水墨畫一般的鮮明線條。
新安江和它眾多支流,在皖南延綿的群山中蜿蜒而過,如同一條條玉帶,將一點點人間煙火系在一處。
昌溪
皖南的山水間並不荒涼,在人煙稠密的江南,處處都是風姿綽約的古村鎮。石潭、三陽、陽產、九砂、昌溪……你也不必特意尋找某個知名景區,信馬由韁是這裡最好的遊覽方式。當然,也不必追求特定季節,這裡的景色在一年四季的輪換中也變化萬千。
比如在秋日,“曬秋”就成了家家戶戶共同的主題,無數遊客湧入皖南,與當地人分享累累枝頭的秋意和收穫的喜悅。
呈坎曬秋
而每年的2月至4月,是賣花漁村梅花盛開的時節。漫山遍野的綠色與粉色交織,是大自然在初春時節送給人們最好的禮物。
賣花漁村雲霧下的梅花
徽州地處東南,氣候溫暖潮溼,自古以來獨特的物產和飲食習慣,塑造出流傳至今的諸多特色美食。
溼熱氣候下的人們尤其需要儲存食物,醃製、發酵、風乾都是拿手好戲。臭鱖魚、毛豆腐、刀板香,至今都是徽菜中的傳世名菜。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黃山燒餅和石頭粿,更是將梅乾菜做成了家喻戶曉的小吃。
黃山燒餅、石頭粿、刀板香
如果你有機會去黃山遊覽,不妨將一天的時間留給歙縣,慢慢享受屬於古徽州的山水、美食與時光。
五千年悠悠歲月流過,中華大地上無數千姿百態的古城留存至今,閬中古城,便是其中極有分量的一座。
閬中位於四川省東部,扼守巴蜀要衝,古稱“閬水”的嘉陵江穿城而過,“閬中”由此而名。閬中早在先秦時即置縣,兩千多年傳承不斷,是當之無愧的歷史文化名城。
閬中對於三國迷來說,想必不會陌生。作為蜀道和嘉陵江上的重鎮,閬中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名將張飛在此作為太守駐守七年。但除了軍事重鎮的身份,閬中更是文華風流之地,唐代畫家吳道子在此作《三百里嘉陵江山圖》,詩聖杜甫在閬中留下數十詩篇……
很少有一座古城能夠像閬中這樣,將跨越數千年的文韜武略都容納其中。
閬中古城
“閬”字原本指高大的門闕,後來更在文人墨客筆下引為神仙的居所。走進今天的閬中古城,從中天樓下穿行而過,你或許能夠感受到“閬苑”二字中所蘊含的古意。
這裡至今存留唐宋時期的城市格局和明清風貌的古街巷,嘉陵江三面繞城而過,鱗次櫛比的屋瓦和飛簷勾勒起跨越時空的優美線條。
地處川中的閬中,兼具南方小城的清麗婉約和北方重鎮的大開大合。若你只是漫步於狹窄的街巷與精緻的園林,或許會沉浸於那略帶溼潤的流水落花之美。但當你登上城中高樓,俯覽一城的青灰色屋簷,眺望不遠處的群山和大江,眼前盡是獨屬於兵家必爭之地的蕩氣迴腸。
閬中古城與江景
作為中國四大古城之一的閬中,比起遊人如織的麗江或是平遙,確實顯得少為人知。但或許正因這偏居一隅的幽靜,而讓這座古城保留一份川蜀獨有的閒適與煙火氣。走在閬中古城的石板路上,隨處可見坐在竹凳上曬太陽或是打麻將的老人,時光在此處變得緩慢而溫柔,不留痕跡地撫過青磚黛瓦、高塔城牆。
閬中古城街景
雲南漾濞縣,全稱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縣,本縣居民身份證的位址列據說三行都寫不完。這座小城以流經其境內的瀾滄江支流——漾濞江而名,儘管遠居西南邊陲,卻是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茶馬古道重鎮、歷史文化名城。
它背靠大名鼎鼎的蒼山西坡,是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從大理乘坐高鐵不到半小時就可抵達。小小縣城山水清嘉自不必言,行走間處處都是不事雕琢的自然風情。每年冬天,其他地方還是冰天雪地,這裡的冬櫻花卻已經悄然綻放。
漾濞冬櫻花
無論是那座始建於明代,博南古道上倖存的鐵鏈吊橋,還是小縣城中的安逸清淨,是大理難得可以躲避洶湧人潮的去處。
敲核桃的阿叔,倚門看書的阿爺,背竹簍的過客,構成了縣城中濃郁的煙火氣,足以成為你心中獨屬的“有風的地方”。
雲龍橋與縣城煙火,@大腳CL
中國廣袤的國土造就南北之間的千差萬別。對於任何一位北方旅行者而言,初次到訪一座江南的古鎮水鄉,都宛若步入一場俗世之外的迷夢——粉牆黛瓦間的小橋流水、漁歌互答中的吳儂細語。在甪直,這一切對於水鄉的想象都將成為現實。
甪直古鎮風光
毗鄰蘇州核心城區的甪直古鎮,名字格外拗口,但堪稱江南水鄉中的翹楚——它與姑蘇城同齡,曾是吳王闔閭的離宮所在,歷史可追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
甪直的“甪”字,比用字多一筆,比角字少一筆。對於這有點奇怪的字形,民間有種很有趣的解釋:六條河流從鎮中穿過,三橫三縱的河道交織成一個“用”字,而沿鎮一角流過的吳淞江,就像個“丿”,所以造出了這麼一個“甪”字。也有人說甪是“六”的諧音,或是說甪直名從神獸“甪端”。傳說紛紜已不可考,但這特殊的名字,足可印證甪直與水的不解之緣。
俯瞰甪直古鎮
鎮中只有9條街道,皆是青石板或鵝卵石鋪就,流露歲月的痕跡。鎮中居民的房屋大多臨河而築,屋後設有水門,臺階直通河道,出門走船不比走路少。
甪直倚水而興,密佈的河網鉤織城鎮的骨架,無數橋樑和輕舟讓被水分隔的人煙彼此相連。在甪直,橋是小鎮裡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更是為遊人所稱道的名勝古蹟。有時河水交匯處,往往有相連成直角的兩座橋,這就是“三步二橋”的景觀了。
宋元明清的古橋在這裡都能找到,橋樑形態各異,有拙樸的單拱橋,也有雕樑畫棟的風雨橋,堪稱露天的橋樑博物館。
甪直古鎮的橋樑
漫步於甪直古鎮,彷彿走進一卷清麗婉約的南朝樂府詩集。婀娜的流水與一葉葉輕舟,取代了尋常城市裡的車水馬龍,讓習慣了平曠土地的遊客感到新奇又嚮往。
江南氣候溼潤,水鄉尤其多雨,古鎮的空氣中總是彷彿有著沉甸甸的水汽。在甪直,不必為遇到陰雨天而懊惱,在沾衣欲溼的微雨裡走在溼漉漉的石板路上,才是江南水鄉最地道的開啟方式。
中國有多少個地名?這恐怕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34個省級行政區、333個地級行政區、2843個縣級行政區和上萬的鄉鎮村落……
數也數不清的中國地名,像是一張張明信片,短短几個字而已,古老的故事便已經徐徐展開,而那些晦澀難懂的地名,往往埋藏著古人遺留的吉光片羽,偏旁部首裡都是引人入勝的歷歷往事。而地名背後的山水風光與人文勝景,更值得每一位旅行者行走其間、細細品味。
你還知道哪些生僻地名卻有著不俗的風景?在留言區分享給大家吧~
策劃 / 悅遊編輯部
編輯 / Oliver
撰文 / 活力海兔
圖片提供 / 活力海兔、視覺中國、@Euty Ding、@大腳CL
版式設計 / CNT ART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