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
一日之計在於晨
捲餅,這個一統大江南北的中式早餐隱藏王者,終於在立春日迎來了自己的節日(bushi)。
同樣是今天,常年被網友拿來和杭州、深圳一起比誰更“美食荒漠”的北京終於挺直腰桿,拿出隆重又不失雅緻的“春餅合菜”,率先在春宴上捲了起來。
再挑剔的老饕,也不能違心地說春餅難吃。巴掌大的燙麵餅子,帶著剛出鍋的溫熱氣,薄到半透光,卻能保持筋道,不會輕易裂開,至於卷什麼,豐儉由人。老一輩吃春餅,要去盒子鋪(醬肉鋪)叫的“蘇盤”,裡面分格碼好了:松仁小肚、爐肉、清醬肉、醬肘子、醬小肚、燻雞、醬鴨……堪比報菜名的陣勢,是四九城對四季之首的絕對尊重。
在東北,立春日每家會按各自喜好準備葷素配菜,配合春餅、蘿蔔完成咬春“儀式”;到了江南,春日卷物變成了小巧精緻的油炸春捲,香菇、芥菜、豆芽、筍……時令春鮮隨意組合;閩南春天也有自己的美食,被列入泉州市非遺的潤餅皮,捲上胡蘿蔔、捲心菜、酥海苔、豬腿肉等配料,淋上酸甜醬汁,是主食,也是小吃。
在春神句芒神殿寥落的日子裡,春餅作為立春節的最後堅持,提醒著我們:“立春,正月節。立,始建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
春餅春捲,春到人間一卷之
中國人向來不吝用美食表達喜愛,作為傳統農業社會最為重要的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自然馬虎不得。
早在漢代,民間就有立春吃生菜的習俗。古人相信春天需要用辛辣之物激發“五臟之氣”,於是便在立春日選五種有辛辣味的蔬菜生吃,通常是:蔥、蒜、韭菜等物,時稱“五辛盤”(“辛”也有“新”的意思)。
五辛盤,靠著生菜的上頭香味 帶你直面春天的萬物生機 圖/中國有好
是不是聽起來就很“刺激”,沒錯,老祖宗們也發現空口吃五辛有點考驗味覺。於是,先是在“選單”中加入:萵苣、蘿蔔、豆苗之類春季鮮蔬,調和味道;然後又為了方便取用,搭配薄面餅卷食;後來捲入的餡料越來越多,五辛盤逐漸演變為春盤。
九百多年前,蘇東坡那句流傳甚廣的“人間有味是清歡”,形容的便是春盤滋味。
到了今天,人們不再特意製作春盤應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方便易食的捲餅、春捲。但無論南北,中國人都堅持用自己的方式保留著嘗一口春鮮儀式。
春餅卷萬物
北方春宴主打硬核
春餅,能讓北方人在節慶暫時放棄餃子的傳奇存在。
雖然同樣是皮包餡的組合,但以東北、華北地區為代表的北方春餅,講究一個餅皮現烙,配菜自由。沿著邊緣輕輕撕開薄韌,帶著小磨香油香氣的餅皮攤在手心,配菜卷什麼,卷多少,全隨個人喜好。如果說“蘇盤”是北方春餅隆重、講究的A面;那麼在東北你大概能看到,北方春餅百變、隨性的B面。
在東北,每到立春時節,每家都將迎來專屬自己口味的春餅盛宴。一餅在手,韭菜炒豆芽、熗炒土豆絲、醬雞蛋、豬頭肉、粉絲、肘子肉……各種絲炒各種絲的隨機組合,任憑家中主廚發揮。到了飯點,全家圍坐在一起,碼齊配菜,怎麼卷沒有成規,只需記住一點,卷實包好,從頭咬到尾,取個咬春納福、有頭有尾的好彩頭。
立春炸春捲
南方春宴靈巧秀氣
同樣為慶祝立春而生,同樣取“春”字命名,以江南、華南地區為代表的,南方應節美食春捲則要秀氣精緻得多。
配菜通常切細絲,預先在麵皮中卷好,兩邊窩起封口,做成一個個三寸長的小枕頭,投入熱油之中,炸酥定型。炸好的春捲,色澤金黃,外皮酥香,內餡汁水充盈,因為個頭不大,更多是作為點心出現。
到了南方,春捲不止是外形小巧,內餡也“收斂”了許多。雖說各地餡料沒有固定要求,但總的來說逃不開一個“鮮”字。上海三絲春捲中的“三絲”,除了裡脊肉絲,素菜既可以是黃芽菜(白菜)、香菇、木耳,也可以是時令的韭黃、豆芽、筍絲。而在無錫,老無錫人將豬板油切條配合新鮮芥菜、白糖做餡,製成菜豬油春捲,芥菜鮮美,豬油甜香。
上海三絲春捲,外脆內軟,口感豐富 圖/網路
無論南北,卷這一形式的出現,不但豐富了春盤配菜、口味,也為立春節氣食俗日常化打下基礎。不知道在這之後,遍佈全國的卷物美食,是否有受到立春啟發。
煎餅、菜蟒、粿條卷、腦髓卷……中國從北到南,到底有多能卷
你以為中國人愛卷吃卷只有立春而已?
捲餅,中國快餐界的隱藏霸主,小吃正餐化的絕對OG(老炮),早已大熱之勢席捲大江南北。若是按名字直觀程度來分,大概可以分為全民耳熟能詳和地方美食暗號兩種。
在麵食大省山東,捲餅單是餅皮就能“卷”出:脆硬幹爽,雜糧煎餅派,和薄軟不失筋道,單餅派兩種。
依照餅皮口感質地不同,首先需要破除煎餅卷一切的謬傳。煎餅卷小鹹菜,是臨沂遊子隨身攜帶的故鄉味道,一摞疊碼整齊的玉米麵煎餅,配上一罐媽媽炒好的小銀魚乾或者雜菜。煎餅乾硬,小菜鹹香,在保鮮和物流還不夠發達的年代,足以抵禦漫長路途,只需一撕一卷,製作簡單,還不會搞髒手。以此類推,煎餅的絕配往往是基本不帶湯汁,形態規則的菜碼。
在山東,承載“卷一切”重任的是軟韌,更具包裹性的單餅:在濰坊卷朝天鍋,在滕州卷饊子、豆腐串,在淄博卷小燒烤……凡是你能想到的山東美食,將主食換成單餅都不會太違和。
當然,也別誤以為北方捲餅都是隨意組合,必須打上天津徽記才算正宗的煎餅餜子,就是捲餅家族最規矩的“老學究”。合格的天津煎餅餜子,餅皮是提前泡開,去皮的綠豆麵,和麵用牛羊骨湯,可以用少量的小米麵或蝦皮五香粉提味,但絕對不可喧賓奪主。
將麵糊攤成薄如紙張的煎餅,磕一個雞蛋鋪勻,能加的選擇只有油條(餜子)薄脆(餜箅兒),撒些芝麻蔥花點綴才“正統”。
到了潮州,以米漿為媒的粿條卷,承擔起了卷的重任。不同於腸粉,食材現蒸,粿條卷所卷的菜脯、餡料都會提前炒香,蒸熟的粿條代替麵餅,將炒好的配料捲起,再次蒸熱後,簡單切段,加上蔥油、辣醬、醬油提味。無論做早餐還是餐點,都是極佳選
除了餅、粿這樣一望即知的命名方式,在卷界還有那麼一些“暗號”般的存在,除了本地人和資深老饕,任誰看了都想問一句:它也是捲餅?
生於關中的地區的“菜蟒”,別看名字透著三分霸氣、六分傳奇,實際卻是妥妥的寫實派。在擀到極薄的麵皮中,放入由芥菜、韭菜、雞蛋、粉條等製成的菜餡,捲成長條,盤成蚊香狀上鍋蒸,因樣子頗似蟒蛇盤踞而得名。蒸熟出鍋的菜蟒切塊,蘸著油潑辣子、蒜蓉、醬油、醋調成的蘸水,青菜的香氣伴著酸辣蘸水,滋味豐富。
菜蟒,也稱滋卷 內餡豐富可以做正餐,也能當點心 圖/網路
同樣熱衷於象形描述的還有:貴州絲娃娃。用比餃子皮大不了多少的小號餅皮,將一眾素菜絲,比如:蘿蔔絲、萵筍絲、黃瓜絲、粉絲……之類的,包成小孩襁褓形狀,看起來可不就就是一個個(菜)絲娃娃。不過,別看絲娃娃以卷清爽素菜為主,但無論怎麼組合都少不了西南靈魂配料:折耳根、脆哨(豬油渣),再配上各家不同的風味蘸水,絕對不墜西南“重口味”名頭。
捲餅圈公認起名硬核的當屬:三湘地區腦髓卷。不要誤會,作為一道甜蜜小點心,它和生猛可沒什麼關係。當地人將肥豬肉剁成肉茸,混合白糖、食鹽攪拌均勻,凝成糖肉泥,抹在厚薄均勻的薄面皮上,卷好,上鍋蒸熟後橫切成小段,入口質地細膩,味道醇香。不知道是因為白花花的外形,還是軟糯的口感,得到了誤導性極強的名字。
總而言之,南北卷物之多,卷不完,根本卷不完。
捲餅裡的中式生活哲學
中國人愛“卷”早已不是什麼秘密。早在十幾年前,想在產品中融入中式元素的洋快餐們,就知道推出老北京雞肉卷、川香嫩牛五方之物,討消費者歡心。
而在南北一眾卷物中,最為普通人熟悉的應該還是地鐵口、校門口隨處可見的捲餅小攤,或者商場、美食街的捲餅檔口。和城市快節奏生活一起發展的捲餅,早已不再拘泥於地方、傳統,捲餅配菜也從早些年的肉串、辣條、火雞面,捲到現在的熱滷、炸串、螺獅粉。只要你敢想,捲餅隨時與時俱進。
豐儉由人、熱乎、重口味、快手便攜,共同鑄成了捲餅街頭霸主的地位。
隨著連鎖捲餅店開進CBD商場,陪伴中國人幾百年的捲餅和打工人一起捲了起來。就像當代人,嘴上喊著躺平口號,身體卻很誠實的搶著報名去老年大學、夜校上課;捲餅說著隨便吃點,其實分分鐘蔬菜、碳水、蛋白拉滿,兼具口味、營養、價效比。
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總得吃個卷兒。
吃完這個卷兒,願你新的一年更舒坦!
編輯 | 小王
圖片編輯 | YIRAN
頭圖|徐徐
封圖 | 徐徐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