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外一位母親分享自己坐飛機的經歷,被罵慘了。
原因是她在11個小時的飛行中,獨自坐商務艙,讓丈夫帶著襁褓中的女兒坐經濟艙。
她將此事發在自己的Tik Tok上,問:“我這麼做是不是很自私?”
01
獨自享受商務艙被抨擊
幾天前,這位名叫Ellis的女子和丈夫Rob帶著10個月大的女兒從巴黎飛往洛杉磯。
他們只有一張商務艙的票,兩人最終決定由Ellis獨自乘坐,Rob帶著孩子去經濟艙。
“我們倆的消費觀不太一樣,他對商務艙不感興趣。他建議我放鬆一下,這是他和孩子共度時光的好機會。”Ellis說。
於是,從登機開始,兩人分頭行動。
Ellis舒適的11小時飛行開始了。
寬敞舒適的空間,沒有孩子打擾:
精緻的食物,多種選擇:
她在飛行中做得最多的,就是吃吃喝喝:
吃飽了,躺平睡覺:
睡醒了,在寬敞的衛生間梳洗:
影片中,Ellis說:“我非常愛我的女兒,但我還是要說,坐飛機不用帶孩子的感覺太爽了。”
與此同時,經濟艙那頭,Rob帶著孩子是另一種畫風:
跟商務艙比起來,這裡空間侷促,女兒躺在座位旁邊的地上。
Ellis解釋道,因為飛機上的嬰兒掛籃沒有了,所以空乘同意將孩子放在這裡。
影片發出來以後,網友們的評論兩極分化。
Stuff報道此事時,加入了一項“你認為這個母親獨自坐商務艙有錯嗎?”的投票。
A. 她沒錯。她值得休息一下
B. 她錯了。一家人就應該整整齊齊
結果顯示,贊成和反對的人數各佔一半,認為Ellis做得不對的人略多。
有很多不友好的評論,認為她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
——“感覺怪怪的,各人想法不同。”
——“(Ellis)哪裡怪了?”
——“怪在你不願意和家人坐一起。”
“太奇怪了,如果是我,我會覺得自己很糟糕。”
“要是我的孩子那麼小,我不會願意離開他們的。”
此前,Ellis釋出過多個獨自帶孩子坐經濟艙的影片。
所以,也有很多人支援她。
“你花了那麼多時間一個人帶孩子,你值得放鬆一下。”
“為什麼那麼多惡評?女人有時候也需要心安理得地和孩子分開一下。請不要道德綁架母親!”
“不要覺得內疚,媽媽們有時候只是想喘口氣。”
“(Ellis)是的!帶孩子坐飛機太難了,誰知道我下次還有沒有這樣的機會呢?”
這樣的安排,Ellis沒意見,她的丈夫沒意見,大批網友卻跳出來反對……
02
因為把女兒留在經濟艙 被罵“自私”
其實,Ellis不是第一個因為“一家人誰坐經濟艙”在網上引起討論的人了。
去年,英國一個媽媽因為把16歲女兒留在經濟艙,很多人批評她自私。
這位名叫Andrea Dixon的記者經常和16歲女兒一起出行,很多時候,Dixon都是坐商務艙,而女兒坐經濟艙。
在航班起飛前,她會告訴機組人員,女兒坐經濟艙經驗豐富,不用擔心。
儘管在多次長途飛行中,Dixon受到了其他旅客的側目,甚至曾經有陌生人稱她“糟糕的媽媽”,但她並不在意。
“我不會和女兒一起擠在狹小的經濟艙,也不會花錢幫她升艙。”她說。
很多時候,她們可以一同分享商務艙的福利。
值機時,經濟艙的女兒可以和商務艙的Dixon一同登機,不必排隊。
商務艙的休息室,以及多出來的行李額也能給女兒使用。
在飛行中,Dixon會把商務艙的生活包拿給女兒,裡面有眼罩、潤唇膏、襪子、牙具和保溼霜等。
有時候,她會把商務艙的食物留一份給女兒,機組人員都很樂意幫忙。
整個飛行過程中,母女倆不會有什麼聯絡,Dixon偶爾會去經濟艙看看女兒怎麼樣。
“有時候她對於這種安排也感到不滿,但我認為這十分公平。”Dixon說。
03
華人買商務艙輪流坐被投訴
Dixon和女兒共享商務艙福利,而有人則把一張商務艙的票,用出了三張的感覺。
幾年前就有人曝出,有華人買了一張商務艙的票,讓三個人輪流坐。
爆料人May表示,在香港飛往多倫多的飛機上,她看到三個成年人帶著一個嬰孩。
這是一對夫妻和孩子,以及男方的姐姐。
一開始是孩子母親帶著娃去了商務艙,但是起飛後,孩子開始哭鬧,女子於是帶著孩子回到了經濟艙,讓丈夫去商務艙。
母親和姑姑兩人一起在經濟艙內鬨著大哭的孩子,過了一會,孩子逐漸安定,她又帶著孩子回到了商務艙。
接下來的劇情完全是複製黏貼,孩子一哭,大人就開始輪流換座。
你過來,我過去,孩子的哭聲、三個大人講話、頻繁的站起坐下,弄得坐在周圍的人耐心全無。
折騰了很久之後,終於有乘客投訴了。
空姐向這家人表示,商務艙座位是不可分享的,如果再繼續交換座位,他們就得給另外兩人升艙。
他們才終於消停下來。
04
該不該讓孩子坐商務艙?
其實,不論國內國外,關於“商務艙到底誰來坐”的討論一直都有。
上世紀90年代的電影《小鬼當家》中很早就有“父母坐商務艙/頭等艙,孩子坐經濟艙”的場景。
支援這一理念的家長認為,孩子沒掙錢,父母只要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就好了。
這些家長會教導孩子多勞多得,要享受就要努力工作,長大以後自己賺錢。
他們堅持這樣的育兒觀並且身體力行。
一位家長在討論這個話題時表示:
“主要還是父母看重什麼。
“比如我們一家四口出行是可以商務艙自由的,可是我們最希望的是娃們不要只接觸privileged life style(優越的生活)而從小生活在一個bubble(溫室)裡。
“所以要麼是全家都坐經濟艙,或是長途我們倆箇中年人坐商務艙娃們坐經濟艙。
“戳破這個bubble的道理早就和娃們講明白了,在平時言傳身教和影視娛樂的時候也都潛移默化的變成他們的價值觀的一部分,所以他們都欣然接受。”
但是,也有很多人不能理解這種觀點。
有人說,父母的錢就是孩子的錢,花在誰身上有區別嗎?
一些家長認為,一家人就應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沒必要坐個飛機還坐出兩種花樣。
對於“教育孩子”這一出發點,有人反駁,為了吃苦而吃苦,未必能取得想要的結果。
不過,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坐個經濟艙實在算不上“吃苦”。
該不該坐商務/頭等艙不是問題,問題是坐不坐得起吧。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