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南部的秦嶺腹地有一座小縣城,不像傳統印象中陝西地域那樣乾涸、荒蕪,而猶如江南一樣氣候溫和,風景唯美富有詩意,它就是秦嶺留壩。
連綿不絕的山川,俊秀的河流,肥沃的土壤......得天獨厚的環境和氣候造就了留壩好滋味。
當地居民在這方水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家家戶戶甚至都會在後院開闢一方土地種植心儀的蔬果。
從自然中找到萬物規律,從食物中獲取能量,因地制宜,並善用大山的饋贈,正是當地居民智慧的運用與結晶,也是我們這場風味旅行的伊始。
一顆平平無奇的黃色塊,攜帶點泥巴,不起眼,甚至有點醜,個頭擠擠排列在籃子裡,放在菜市場也是容易被人忽視的食材,確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風味佳餚。
大山的珍寶千千萬,這塊馬鈴薯卻能另闢蹊徑突出重圍,它有什麼魅力?又為什麼能躋身成為秦嶺一大特產呢?
不同的地區的水土潤養出不同口感的土豆。
留壩土壤以山地黃棕壤為主,富含多種微量元素,適合多種植物的生長,尤其是土豆、板栗等特色農產品的種植。
在馬道鎮沙壩村,土豆被村民們精心呵護著。較長的日照,充足的水分,有效促進植株的花芽分化和塊莖的生長,種植出來的土豆品質優良,澱粉含量高。
從離開土地的那一刻,土豆漫長的遊歷生涯就正式開始了。
它們被運輸到縣城的蔬菜批發商手裡,等到早市開門的那刻,瞬間就被一售而空。
一批土豆送入農家樂的廚房,大受食客的歡迎;也有一批品質優良、口感香糯的土豆經歷長途旅行,走出大山遠銷省外,將留壩土豆的好口碑傳到全國各地。
放眼江湖,各家爭鳴,力爭自己地區產的土豆是最好吃的,即卷品種,又卷菜譜,勢必將小小的土豆做成十八般招式。
洋芋熬白菜、洋芋片、合愣子、洋芋擦擦、土豆燉雞塊......做法花式多樣,又極易烹飪出好味道。
秦嶺人土豆的對貯藏以及風味的孕育各有心得。它如今是種植地域最廣的作物,留壩人也擅長把土豆宜菜宜飯的特質發揮到極致。
比如,用上另一個好幫手:煙燻臘肉。
將臘肉的皮在火上燒一下,再放入熱水中浸泡,洗淨後在當地大廚手起刀落凌厲的手法下,變成厚度一致的薄片並蒸熟,這樣臘肉入鍋後不一會兒便能析出油脂和焦香。
接下來,就是處理土豆。
擇質地較粉的土豆,這種土豆在烹飪過程中容易變得軟糯。削皮切成薄片,放入清水中浸泡,去去澱粉,口感更軟糯。
炒鍋內放油,將臘肉片煎到透明出香後盛出。土豆片炒到兩面泛黃後,加入青椒、蔥段繼續炒到土豆兩面金黃色。最後放入臘肉片炒均勻。
臘肉的香味與土豆軟糯相互交融,入口富有層次,鹹香濃郁。
糯糯的小土豆還是秦嶺打餈粑的原料,石臼裡蒸好的土豆咋一次次木錘的敲打下,變得軟糯香甜。
土豆是各位廚房妙手的秘密武器,也是很多傳統菜餚裡的無名英雄。
還可以加入留壩另一特產:棒棒蜜,糯中帶甜的口感,很新奇也很美味。
就算清水燉煮,軟糯自帶清甜的土豆也是難得的美味,最重要的是,還管飽。
留壩,還有著滿山的寶藏山珍,它從來不是我們探索食物的旅行終點站, 更多時候是不斷創造和再創造的策源地。
*圖片來源: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