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千迴百轉的九曲溪猶如一條美麗的絲帶,環繞在三十六峰之間,形成了武夷山神秀多姿的美景,也為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域環境。
理學大師朱熹鍾愛武夷山,在此定居50餘年,著書70餘部,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朱熹極愛武夷巖茶,併為九曲溪中的茶灶石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武夷精舍雜詠·茶灶》,“仙翁遺石灶,宛在水中央。飲罷方舟去,茶煙嫋細香”。
古往今來,歷史沉澱下無數個座標系,將一些人、事、地推至“聖”的境界,以與凡塵區分開來。諸如茶史上就有“茶聖”陸羽。若甄選茶業聖地,毋庸置疑,只能是武夷山。
2010年,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趙毅武先生因工作需要來到武夷山,從此和武夷巖茶結下不解之緣,為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了很多工作。
2015年8月26日,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茶文化工作委員會在北京成立。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保育鈞、北京大學哲學系東方哲學教研室主任樓宇烈、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龔淑英共同為茶文化工作委員會揭牌。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秘書長高長武到會,代表滕文生會長致賀並闡釋了茶文化的內涵,特別是茶文化對現代的文化建設及傳播具有重要作用。會議由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秘書長馬彬主持。
茶文化工作委員會是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的分支機構,由全國中小微茶企、茶葉合作社、優秀茶農及茶業科研教育服務機構和知名茶人自願組成,致力於弘揚德,弘揚時代新風,以建設優秀的茶文化傳承體系為綱,整合優勢資源,搭建誠信協作、追求品質、務實創新、政企溝通的中小茶企合作平臺和營銷網路。同期,茶文化工作委員會組織成立了“中國原產地茶農聯盟”,彙集了多位茶產業知名企業家、國家級茶藝師、製茶師,致力於打造現代茶產業經營模式。此外,還搭建了“神州茶韻”茶文化傳播平臺,透過舉辦茶會、為高等學府茶文化建設提供有益參考等形式,普及茶知識,推廣茶文化。
會上,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茶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趙毅武表示,中華茶文化植根於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是我國最具歷史意義及現實價值的文化分支之一,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優選載體;橫向較於世界茶產區,中國茶生產量巨大,多樣的地形和氣候孕育了眾多優秀茶種;縱向考察歷史,茶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積澱,形成了鮮明的體系和派別;深度衡量群眾基礎,茶作為幾千年來中國的“國飲”,喜聞樂見,更是以“早上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地位躋身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此“天時”“地利”“人和”,容易喚醒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體味,因此,從茶文化的復興入手,借用茶的藝術、喜好、健康功能等等,引導人們再次去體會凝聚其間的深厚的中國文化,從而引導中華文明的再次復興,是較為現實可行的辦法。茶文化工作委員會要為8000多萬名茶產業從業者做好文化建設,加強文化推廣。
中國的茶文化脫胎於中國傳統文化,與傳統文化相互滲透。茶道中蘊含著豐富的東方哲學與智慧,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不僅對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提升全民族的文化修養具有深遠影響,而且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深化國際文化交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4年,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趙毅武先生組織武夷山部分茶農到法國勃艮第參觀訪問,並於2018年11月、2024年11月再次組織“中國原產地茶農聯盟”核心成員前往法國,與法國制酒大師進行文化交流。
2018年12月,趙毅武先生與法國著名評酒師Pierre Boucher先生在北京見面,並就中國茶與法國酒這一話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討頂級飲品之後所蘊含的文化之美。交流期間,Pierre Boucher先生對中國茶讚不絕口,認為其與印度茶不同,是一種高階飲品,而武夷巖茶更是如此。
2021年7月,法國駐華大使羅梁先生(Laurent BILI),應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茶文化工作委員會之約,親赴武夷山,探訪武夷巖茶的奧秘。
著名的武夷山母樹大紅袍守護人、國家高階茶藝師——陳丹紅和李絢綠姐妹接待了羅梁先生,向他細緻地介紹了中國茶的分類以及武夷山的茶。此後,羅梁先生又參觀了巖茶製作車間,品嚐了武夷巖茶,並與武夷山茶人交流了關於中國茶和法國酒的看法,認為二者具有很多共融共通之處,無論是中國茶還是法國酒,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精緻文化的嚮往是相通的。
此次特別的旅程,不僅是一個巖茶愛好者的尋味之旅,也是茶文化巨大魅力的體現。
茶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不僅僅是一種飲食文化的體現,更是一種生活哲學、精神追求的象徵。茶文化工作委員會致力於講好茶故事、弘揚茶文化,以茶這一深受百姓喜愛的日常飲品為載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