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杭州的麵館全寫完,跑一年也寫不完,杭州的麵館實在太多,但奇怪的是杭州的面只能在杭州生存,離開杭州就很難生存,所以你去其它城市,想找到一碗杭州的拌川,有點難,能把拌川和片兒川盤活的地方只能是杭州。
杭州的麵館之多,可以媲美蘭州,有一個統計數字,杭州麵館達到了2.6萬家,比起身居北方的吃麵大城蘭州還要多。早上打底的一碗麵高到幾十塊錢一碗,杭州人也是要去吃的,餘下的兩餐還可以用面來打點,以此可以證明杭州人對面的熱愛。
來杭州,和叫化雞可以不吃,一碗麵肯定是是要去吃的。有名的如菊英麵館、小伍子麵館、方老大面館、小辮子麵館……基本面館的分佈在杭州的各個區都有,每個區都有有代表性的麵館。
杭州的片兒川是由杭州名店奎元館所創,所說它的配料來自於吃貨蘇東坡的一首《於潛僧綠筠軒》中“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的提示。一碗片兒川吸引人的是澆頭,它由雪菜、筍片、瘦肉片組成。在外省人看來,這不就是一碗雪菜肉絲麵嗎?
今天吃的麵館在濱江區,一家開了八年的麵館,開店八年賣90萬碗麵,有人說好吃,有人說難吃的很。
這家在浦沿街開了多年的橋橋面館,也是濱江區的寶藏麵館之一,也是本地人最愛去的一家麵館,沒搬新店前,麵館很樸實不起眼,店裡有一位負責點餐買單的老太太,老太太拿著一把算盤噼裡啪啦撥拉算盤珠子, 算盤珠子在麵館裡響起的聲音彷彿將人拉回八九十年代的店鋪。老太太是老闆媽媽,也是店裡的”是老闆的母親,她可是店裡的“鎮店之寶”,老人家一直堅持用算盤記賬收面錢,聽著噼噼啪啪算盤珠子的聲音,坐在老店裡,這種感覺恍惚讓人回到了老時光。
老太太是老闆的媽媽,她是店裡的鎮店之寶,有媽媽坐鎮的店,底氣更足。杭州的麵館多樸實,尤其像這種開在老街裡的小館子,看著不起眼,一家麵館負擔一家人的生計,也負責照料左鄰左舍老街坊的胃口,橋橋面館的同在搬了新地址,現在的新店是老店往西走500米左右,浦聯名府下,現在的店面大,也亮堂了很多,坐位也多了。
他們家主打肉絲拌川,17一碗的面,份量真的很足,很多人來他家吃麵就是衝著這碗肉絲拌川而來的。
總體來說,他們家的面的價格還可以,看了一眼價格表並沒有看到在別家一碗麵的標價後心會抽一下的感覺,招牌片兒川,17元一碗,四兩半的面量,麵條用的是粗麵,可能習慣吃細面的會有些吃不習慣,絕對吃到撐,人多的時候要等位,所以點餐後會發一個小木牌,菜品也非常新鮮。
去他們家吃麵,路邊可以停車,運氣不好的時候會有交警來貼牌。
店裡的澆頭很嫩很入味,特別是豬肝,炒得滑嫩鮮香,如果你喜歡湯麵,那可以不妨加上這些美味,麵條有嚼勁,湯底濃厚又不油膩,透著滿滿的老底子味道。
他們家上面速度還是很快的,另外推薦他們家的大排面、雞蛋麵,都還不錯。濱江吃麵除了橋橋面館之外,還有另一家麵館阿六本地味道立群餐飲,他們家的私房排骨拌川值得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