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節,不知不覺就成為了過去。春節去哪玩?吃了三場大餐,玩了兩處小眾寶藏地,春節過年假期就此結束。
春節去哪玩?今年蛇年春節是第一次非遺春節,全國各地都喜慶洋洋和熱鬧非凡的。大理更是多次衝上熱搜,旅遊也是異常火爆,真是遊客如織和車水馬龍的春節景象。
本文記述了三場年飯的過程,其中有黃燜雞大菜的精彩製作,還有過年好傳統的親身經歷,是親情團結和美滿幸福的真實感受。另外遊玩了兩處小眾寶藏旅行地,其中所見所聞也是非常精彩。由於本文篇幅較長,建議喜歡的朋友收藏閱讀,相信一定會收穫滿滿。
蛇年春節在哪過?今年還在老家過。這些年春節過年,都得陪在父母身邊。父母已經80多歲了,生活在大理祥雲縣美長村老家,平時一直不願意離開老家。過年過節就更要留在家裡,這樣我們就必須回老家去與父母團聚。
我們回老家過年吃的用的,早早就購買好一大堆。按照老岳母家一份、父母這邊一份、大哥家一份等分類整理好,然後裝滿後備箱,我們就回老家美長村過年了。
除夕年夜飯
除夕年夜飯,最喜歡吃的還是那道拿手大菜粉蒸肉,糯糯的三線肉,打底的還有土豆和芋頭,味道盡顯滿滿的回味無窮,老人們牙齒不好,這道菜也是最適合他們吃的。今年新增了大嫂獨創的醬牛肉,味道也是獨一無二的。
蛇年春節過年在大哥家度過,有父母和大哥大嫂、我們一家三口等人組成今年的團圓飯。每天除了做飯吃飯,陪父母聊家常之外,也會在村裡村外逛逛。每年過年,小外孫女都要找我們去給她拍照遊玩。大年初一,找一片村邊上的油菜花地,給這位金花“萌萌”好好拍上一組。期望她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最老的祖宅在大哥家新房邊上,據父母介紹說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那時候的李家四合院,在整個美長村還是比較有名的。房屋都是磚瓦木質結構的,雖然歷經百年風雨洗禮,現在主體結構還是非常堅挺的。現在老房子都沒有人家住在裡面,缺少了人員打理和維護,有些屋角已經有些破損。
過年那些風俗
一年又一年,春節過年那些難忘的風俗習慣,你家也有嗎?
◆撒松毛:
大年三十在大門口撒松毛,這是從我兒時起就經歷的過年風俗了。松毛會在過年之前,由家中孩子上山採摘回來備用。大理有些村子,在大門前不撒松毛,而是在大門門把手上掛放青松枝,寓意“放輕鬆”之意。
◆大年三十要洗腳:
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吃完年夜飯後,看“春節聯歡晚會”。然後至十二點鐘聲敲響後,開始再次放鞭炮。睡覺之前,我們全家都一定要洗腳,寓意“三十晚上洗著腳,去到那裡吃得著”之意。
◆大年初一開財門:
大年初一開財門,太陽剛出山之時,站在門後手扶門把手,嘴裡大聲說出:“財門大開啟,金銀財寶滾進來,滾進不滾出,金銀堆滿屋”。記得小時候,老人們就一直教我們說這句話,生怕我們說錯了,要在除夕夜反覆背誦才讓睡覺的。
◆大年初一吃湯圓:
大年初一吃湯圓,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湯圓芯子,也是早早就要準備好的,由核桃芯、花生、橘子皮、芝麻、紅糖和豬油等構成的。包好的湯圓,團團圓圓,放在小“簸箕”裡面,光影也是那麼漂亮迷人。
◆壓歲錢放枕頭下:
壓歲紅包一般在大年三十的白天,而且是用新錢和新紅包包好。晚上睡覺的時候,把紅包放在枕頭下面“壓祟”而且捂熱乎。自己孩子的紅包,待孩子熟睡後偷偷地放在他的枕頭下面,待孩子一覺到天亮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枕頭下面多了一個神秘的紅包禮物。
送給其他家孩子的紅包,初一早上從枕頭下面拿出紅包放在口袋裡面,見到孩子逐一再發紅包。老人和長者的紅包,則要親自登門拜訪,而且紅包要雙手奉上,還要說一些吉利的祝福語等。
◆兩道菜必不可少:
清炒小甘露!幾乎每年過年都要吃這道美食。今年除夕年夜飯,大菜和肉類都非常多,我們都勸大嫂不要炒這道菜了,但是大嫂依舊把它製作出來。說:這道菜象徵新的一年生活如甘露般甜美順意,另外小甘露形如寶塔層疊盤旋,有“節節高升”和“聚財納福”之美好寓意。
臘肉炒蒜苗!也是除夕年夜飯必備的一道美食。吃這道菜這些年以來,終於明白其意義所在了。大概是預示著新的一年精打細算、算財、辭舊迎新、綠意盎然和節節高升等美好寓意。
孃家豐盛年飯
大年初二,還是老規矩“五朵金花”相約回孃家。在沙龍老家,大哥早早地就準備好了一大桌豐盛的年飯。五姊妹加上孩子們大約20來人,瞬間院子裡就熱鬧起來。
吃完晚飯後,大家齊心協力,把鍋碗瓢盆洗刷收拾乾淨後,圍坐在一起聊起家常來。夜幕降臨,大家都紛紛返程回各自小家,沙龍老家院子也冷清下來。或許離別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聚,期待著來年豐盛的年飯再聚。
草登村黃燜雞
過了大年初二後,原計劃擇日邀約幾兄妹來大理我家小聚的。但是,他們都因為擔心從“祥雲至大理”路上堵車,最終還是我們一家三口,帶著“肉和菜”等乾貨,回祥雲三姐夫家草登村小聚。
三姐夫家早早就準備好各種菜餚,有泡皮、新鮮牛肉、滷皮蛋、滷雞腳、雞肉、青蠶豆、菠菜、韭菜等。中午飯就簡單一點,來頓韭菜餡餃子,而且還必須吃柴火味的“蒸餃”,這樣才更帶勁。
晚上的大菜之一是黃燜雞,我們家帶回去半隻雞和另外單獨的兩隻雞腿,三姐夫擔心不夠吃,又加上了他家的半隻雞,也就是說我們這鍋雞是三隻土雞組成的黃燜雞。
黃燜雞製作:
高階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採用最樸素的烹飪方式。越是簡單,越能體驗到最美味的佳餚。
◆把大蒜、幹辣椒、蔥杆和草果等佐料炒出香味,再把切好的雞肉放入鍋中反覆翻炒,姐夫說一定要把雞肉水分炒幹、炒出雞油而且肉質有點金黃,最後才加入熱水燜煮。我原來操作是把水分炒幹就加入熱水,姐夫說那樣做雞肉不是太香。
◆用最大火把雞肉燜煮10多分鐘,然後採用小火慢燉,這樣雞湯不容易幹,而且雞肉燜得才耙,方便老人和兒童食用。
◆最後收汁前,放入適量的土豆,適當燜煮後至湯幹就可以把黃燜雞出鍋了。
北京滷大鵝:
晚餐的另外一道大菜是滷大鵝,這道熟食是北京的小張好朋友千里快遞送過來的,說給我們家過年“添個菜”。本來除夕年夜飯就要吃這道美食的,只是放在冰箱裡面忘記了,所以才改在今天人多一起來品嚐。
按照說明,把整隻大鵝(估計有十多斤重)切分成小塊,然後也是利用柴火灶來加熱蒸,最後出鍋無需加蘸水或其他佐料就可以直接食用。
豐盛的年飯晚餐,在以三姐夫為主廚,大姐夫打下手以及幾個姐姐等人的齊心協力下共同完成的。做飯的過程,也是聚在一起非常快樂的美好時光。
圍成兩桌,開始品嚐今年春節的第三場年飯。說說笑笑又一年,今年最佳菜餚還是這道黃燜雞,其次是朋友送的非常入味的滷大鵝。感恩遇見,感謝朋友!春節餐桌上新添的這道來自北京美食,不僅給我們添了道菜,也是給我添福和添快樂,這將帶給我們蛇年一整年的回味和念想。
️去有風的地方
大理鳳陽邑古村落,包含茶馬古道、有風小院、觀音井、雙子井等地方。去有風的地方,大理鳳陽邑肯定是好玩呢!
春節沒有去遠處旅行,而是選擇在家門口的小眾景區逛逛。從客棧走路到蒼山腳下的鳳陽邑古村落,大約也就是半小時的旅程。
春節期間,鳳陽邑茶馬古道遊客眾多,節日氣氛很不錯。帶著82歲岳母慢悠悠地走到茶馬古道,騎馬的遊客也比較多,來來去去鈴聲悠揚,古道的特色盡顯無疑。
在茶馬古道南側端頭處,新開了一家現烤的鮮花餅店,“謝記”牌的鮮花餅在大理已經有些口碑,而且還開了四家分店。價格也沒有漲價,還是3元一個,品嚐過味道還是那麼好。
鳳陽邑茶馬古道,最早的時候還曾經是一條草帽街,如今在街道邊偶爾還可以看到賣草帽的。古老的手工製作,加上現在的創意,看著就非常漂亮。
鳳陽邑茶馬古道旅行tips:
◆這裡還有大理美食烤餌塊,價美物廉,味道也不錯的。鳳陽邑古村落,在214路邊有好幾個停車場可供遊客選擇。
◆這裡的“院子文化”很有特點,有些小眾漂亮的院子,拍照前先諮詢是否允許。有風小院,只能線上購票入內,線下只能在門口拍照留念。
️清幽的無為寺
寺廟祈福,我們選擇在春節期間,去千年古剎的大理無為寺旅行遊玩。祈福家庭成員健康平安,蛇年吉祥如意!
春節去哪玩?逛逛人少景美的大理無為寺,是比較清靜舒服的。帶著家人和孩子,選擇下午天氣暖和的時候,驅車前往無為寺。82歲的岳母是“吃齋唸佛”的,比較喜歡逛寺廟,這次短途小眾遊玩正適合她老人家。
車子開到蒼山腳下無為寺下部停車場的時候,考慮到老人走路爬山太辛苦,我們嘗試著開車直接到無為寺後山停車場,到了半路遇到蒼山森林防火設卡,不讓任何車輛再往上行駛。無奈,我們只好返程至下部停車場(免費停車),然後再順著溪流徒步上山,大約半小時我們就走到無為寺了。
春節期間的無為寺,遊客稀疏,很適合清靜遊玩。粗壯而又高大的“唐杉”,依舊那麼漂亮而又令人敬仰。寺廟大殿也是冷冷清清的,岳母早早準備好零錢用來捐贈。在默默叩拜祈福後,還要逐一“迎佛”叩首跪拜,我們考慮到老人年歲較大,差不多就行了,老人硬要堅持完成既定目標,虔誠得我們都不得不佩服。
無為寺旅行tips:
◆每年十二月後,蒼山進入森林防火期,無為寺則是下午兩點以後禁止入山。
◆無為寺練功場遺址是關門而且不讓拍攝的,無為寺大殿裡面也是禁止拍攝的。
蛇年春節是非遺春節的第一年,遇到了很多感人的喜樂瞬間。祝福朋友們,蛇年吉祥,萬事順意!
如果您喜歡本文的內容,請點個贊支援一下吧!作為旅遊達人、旅行攝影師和願無違主理人,我會繼續給大家分享更多精彩的旅行故事和心得。
看到這裡
麻煩點個贊和在看
喜歡的朋友請分享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