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窈窕媽媽,點選關注
作者 | 楓子
來源 | 新東方家庭教育 ID:xdfjtjy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孩子似乎越來越不尊重父母了。
前幾天在朋友家做客時,就看見這樣一幕:
朋友好心給剛打完球回家的兒子送水果送飲料,還各種關心,兒子卻衝她翻白眼,甚至大聲嚷嚷道:
“你有完沒完啊?別總來煩我!”
聽到兒子這麼說,朋友委屈極了,半天沒吭聲。
想起之前一個研究機構做的一個“你最尊敬的人是誰”的問卷調查。
但在孩子的心中,父親只排在第10名,母親更是十名開外。
為什麼我們為孩子付出那麼多,卻換不來孩子基本的尊重?
面對孩子不尊重,無視父母的行為,我們又應該如何做呢?
少說:父母說得越多,越沒權威
教育專家錢志亮曾分享過一個案例:
朋友兒子參加學校組織的春遊時,是第一次離開家人去遠地方玩,所以奶奶特別擔心。
出發前,奶奶就一直反反覆覆地交代注意事項,一開始孩子還回應幾句。
但奶奶硬是囉囉嗦嗦說了半小時,孩子就很不耐煩地喊:“你煩不煩啊!有完沒完!”
朋友看著老人家孤獨地站在那裡,覺得兒子特別不懂事。
明明大人說的是對的,也是為他好,他怎麼不領情還覺得生氣?
錢志亮一針見血指出:
家長話說得太多,孩子就不會把大人的話當回事。失去耐心加上逆反心理,表現出來的就是對家長的頂撞、不尊重。
網上一位博主@曾公子就曾吐槽:
很多家長絮絮叨叨話沒少說,但就跟唐僧一樣除了招孩子煩也沒別的作用。
博主的媽媽就是這種一件事要反反覆覆說很多遍的人。
小到吃飯,必須要喊兩遍“記得洗手”,每天出門前,必須要提醒一句“記得帶齊作業本”。
大到文理分科,總是反覆訴說學理的重要性,選學校也是,各種強調自己的觀點。
網友知道媽媽是為了自己好,但只要媽媽一張嘴,他就覺得反感,所以經常頂嘴,故意對著幹。
而他的爸爸則截然相反,一句話能說清的事,絕不多說一句。
有一次他出遠門,主動問父親,你要對我囑咐什麼嗎?爸爸就一句話:“注意安全,不要看手機。”
包括他出國留學,爸爸打電話也不會超過2分鐘。
他記憶中,爸爸從來沒有板起一副面孔,但說一句話頂一句話的用處,他總是能聽進心裡去。
正如李玫瑾教授說的,話多就沒威嚴。
父母的每一句碎碎念,起不到教育作用,只會損耗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權威。
權威削弱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敬重,自然也會隨之不見。
所以,當兒女不尊重你無視你時,請先管住自己的嘴,收起說教的心。
首先,父母要做好自己,當你的行為足夠讓人信服時,孩子自然會聽你的。
其次,把孩子真正地當做一個平等獨立的個體,去重視他的感受,聽取他的想法,包容他的小錯誤。
如此,孩子自然會回給你同樣的尊重和愛。
立威:父母越卑微,孩子越作威作福
最近看了一個新聞,令人唏噓不已。
浙江台州,一個女孩學習成績不好,媽媽就給她報了個輔導班。
可女孩根本無心學習,不願意去上課,媽媽只好苦口婆心地講道理。
可無論媽媽怎麼說,女兒就是不為所動。被逼無奈下,媽媽當街就給女兒跪了下來,一直苦苦哀求。
可女孩反而更生氣了,直接邊走邊罵:“你跪死都不關我的事!”
彼時,那媽媽竟然膝行追女孩,看背影,著實讓人心疼。
張愛玲曾說“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這句話用在親子關係中也尤為合適。
越是卑微的父母,越會養出對父母毫無尊敬之心的孩子。
導致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殊不知:上天賦予我們“父母”這項權利,是為了幫助我們成為一個好的“教”“授”者。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放棄了自己為人父母的權利,把自己的位置放得特別低。
就不能怪孩子把自己當成家中的老大,不把你當父母,而是免費的保姆。
孩子對家裡沒有一點敬畏感,他自然對父母吆五喝六,甚至想發脾氣就發脾氣。
有句話說得好,跪著的父母,養不出站著的孩子。
想要孩子尊你、敬你,你首先要把握好父母的權利,讓孩子有敬和畏的東西。
該管的時候必須管——沒禮貌、不守規矩、動手打人等;
不能妥協的必須堅持——總是玩遊戲、看手機、不寫作業等。
知乎上一位網友,在發現女兒認為家裡最好的就應該給自己,並且對家裡人說話都很不客氣時,就特意給女兒上了這麼一節課。
當女兒再次因為沉迷看動畫片不上桌吃飯時,不再等她,也不留飯菜。
當看完電視的女兒上桌就問雞腿時,直接把雞腿給了外婆。
女兒嚎啕大哭,他便把女兒帶到屋裡教育,傳遞了這3種思想:
1、我們很愛你,但家裡不是什麼東西都必須以你為先;
2、家人照顧你,你要尊重家人對你的好,知道別人的辛苦;
3、求人幫忙要說“請”。
從屋子裡出來後,女兒就因之前說話太大聲而向家人道歉了。
也是自那以後,女兒沒有再對誰頤指氣使、大呼小叫,明顯懂事多了,對長輩的態度也恭敬多了。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樹立權威,是父母的遠見。
父母要有自己的權威,給到孩子原則和底線,才能教育好孩子。
放手:父母做得越多,孩子越不知足
沙拉在《特別狠心特別愛》中,犀利地指出:
“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總是盡一切能力滿足孩子,對孩子有求必應,甚至無求先應,結果孩子覺得你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最後養出一個不懂感恩和尊重的逆子。
大家還記得那個在網上辱罵父親的女留學生嗎?
一個23歲的女孩,大專輟學,到西班牙讀本科。
父親每個月一萬三的工資,準時給她打去一萬做生活費。
可她卻花錢大手大腳,動輒是奢侈品、高消費,不夠花了就刷信用卡。
父親發現後,不過勸了她幾句要省著點花錢,她竟直接把自己和父親的聊天記錄發到網上,公然發帖辱罵父親,並且號召大家一起網暴父親。
甚至還說出“養不起本仙女當初就別生啊”,這種冷血無情的話。
普通家庭的奮力託舉,卻換來女兒嫌棄他們賺錢太少,不能給自己很好的生活。
二十多歲了,應該是已經獨立的人了,依賴父母“啃老”不知羞恥,反而會覺得父母給得太少。
正如《正面管教》一書說的:
父母做得過多,便剝奪了孩子鍛鍊自己能力的機會,還讓孩子學會期待父母為他們服務。久而久之,便“理應”享受父母的服侍。
很多時候,孩子不尊重父母,其實是父母給了孩子不尊重自己的成本。
要想讓孩子尊重父母,就要讓孩子知道,他順心如意的生活背後,是父母在付出,而做法就一個:放手,把真實的生活還給孩子。
就像堂姐,當初中的女兒因為買的手機不是蘋果最新款而大發脾氣,甚至罵她窮鬼、摳搜鬼時,她徹底清醒,不再無底線縱容、滿足女兒。
當晚,她就把手機退了回去,讓女兒自己去透過勞動,以及零花錢來攢錢買手機。
並且,還把女兒的零花錢降到了300,花光不夠用就自己想辦法。
生活上,她也不再慣著,不再幫忙整理女兒房間,清洗女兒內衣襪子,不再特別關照女兒的飲食起居。
一開始,女兒確實鬧了好幾天,但見她是真的放手不管自己後,竟然也慢慢地變獨立了。
尤其是在用錢方面,當女兒在暑假體驗了擺攤,知道又熱又累還只能掙一點錢時,開始懂得了父母賺錢的不易,花錢再也沒大手大腳了。
好的教育,從來不應該讓孩子泡在蜜罐裡,而是儘早把孩子放到真實的生活中去成長、去磨練。
只有當孩子真正看見父母的付出,切實體會父母的不易,才會懂得尊敬,感恩父母,用懂事和努力來回饋家庭。
珍妮.艾裡姆曾說:孩子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父母說得太多,做得太多,把自己放得太低,只會讓孩子得寸進尺,胡作非為。
教而有方,愛而有度,寬而有嚴,才能讓孩子學會愛與尊重。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臺,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地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