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叫“聽泉鑑寶”的賬號最近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
有說他迅速漲粉至3000多萬,是抖音新晉頭部網紅;有說他學歷造假、直播間被整頓了……
就在大家紛紛猜測時,人家休息了一週,滿血迴歸。
再次歸來的“聽泉”,為了低調、避嫌,把賬號名改成了“聽泉賞寶”,但照樣熱度不減。
有人評論說:“直播間裡有10萬人,3萬盜墓的,3萬便衣警察,3萬同行,剩下1萬是觀眾。”
本來我只是出於好奇圍觀一下,沒想到也被他“硬控”了。
他的直播間充滿了各種“黑話”,並集合了開盲盒、抽象文化、都市怪談、炫富擦邊等多種熱門元素,可謂綜藝效果拉滿。
重要的是,他看起來對古錢幣、字畫、陶瓷等各種藏品信手拈來,每次連線僅憑照片就能指出藏品的產地、製作年代和特徵,讓普通觀眾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聽泉”將自己定義為“一個喜歡傳統文化的博主”。他說上小學時父親經常帶他去花鳥魚蟲市場,別的小朋友都喜歡買魚、貓、狗等寵物,他就喜歡看銀元等古玩物件。
辦公室小夥伴張張說:“能把這麼小眾的東西做火,著實出人意料!但也說明一點,把熱愛的東西做到極致,日復一日的堅持,就能收穫大眾的認可,甚至成為謀生的工具。”
這讓她想起了身邊的2個朋友,雖然他們沒有像“聽泉”這樣大紅大紫,但是靠自己的“愛好”,也有了超過主業的收入,在如此艱難的2024年,也算是“悶聲發小財”了。
文:張張
1
1條小手鍊撬開的大生意
我有個叫範範的朋友,她從小就很喜歡做手工,平時也會在小紅書上刷手工品之類的內容。
一天,恰好趕上她生病了,只能在床上躺著無所事事地刷手機,無意間在小紅書上看到了一條手鍊的筆記,心想這也太好看了吧,於是就硬扛著病痛自己做了一條手鍊,出於自我欣賞,也發了一條小紅書筆記。
這條筆記儘管沒有爆火,但沒想到意外給她帶來了生意,很快有人在評論區留言,有人透過私信諮詢。
經過簡單的溝通,她賣出了自己製作的第一條手鍊。
後來,她發揮各種創意,後來又因為自己熱愛音樂,她針對明星演唱會或熱門歌手、專輯等設計出了不少手鍊,類似於下面這種,沒想到銷量非常不錯!
圖片源自網路,僅示意
其實她並沒有多少粉絲,但這並不影響她賺錢。
一條手鍊的定價不到50元,有些筆記的瀏覽量不高,但是如果看到的人群夠精準,購買量其實並不低。
後來她又在筆記下建了手鏈小社群,也在主頁開設了店鋪,然後就會一直有人買買買。
沒想到,短短3個月,她竟有將近五六萬入賬!
她說每條手鍊製作過程並不難,難點主要在燒腦想創意。
除此之外,她認為執行力和持久力最重要!
如果愛好只是停留在愛好層面,而不去行動、嘗試,那它就永遠也不會有變現的可能。
2
這年頭,另闢蹊徑才有人看
我還有一個朋友,他平時非常喜歡研究美食。
一開始他也像大部分人那樣,把做美食的過程發到平臺上,只是現在的各種平臺已經卷生卷死,要是做普通的家常菜,沒一個國宴大廚的人設或抓眼球的特色,發個影片一般也就只有200-500的閱讀量。
記得以前有個新聞,“妻子做美食博主沒火,丈夫拍第三視角吐槽火”了,這更加證明美食賽道有多擁擠、出頭有多難了。
後來,有天他突發奇想,既然正經的賽道已經擠滿人了,那就來點不一樣的。
於是他專挑一些八杆子打不著的材料,用大大的廚具,袖珍的份量,一頓操作猛如虎,再配上搞笑的配音解說,一道道奇奇怪怪的解壓美食就上線了!
比如他將可樂、棉花糖、蛤蜊肉、魔芋絲、番茄、蛋液這種意想不到的材料,裝到小小的蛤蜊殼裡,放到鍋裡一頓亂蒸,出鍋後再撒歐芹碎擺盤,可以說是很精緻呢!
也有將QQ糖、皮蛋、折耳根、枸杞、養樂多、蛋液塞進鵪鶉蛋殼裡,蒸好、切好再用辣椒麵擺盤,拍出來也是很美觀。
沒想到這種影片流量超級好,點贊量也很高。
我問他有沒有報什麼自媒體課程,有沒有花錢投流,是不是有什麼訣竅啊?
他說沒報課程、沒有投流、沒有訣竅,非要說點什麼,那就是現在的人很需要情緒價值吧,大家還是喜歡看一些讓自己開心的東西。
到目前為止,他的變現方式主要是接廣告。
分享了兩個成功的例子,也不得不說,還有一大批人是嘗試之後,便沒有下文的。
比如我有個朋友,離職期間做起了手工編織,類似下面這種小物件。
這個東西看起來簡單,但實則很費手。她一開始想在平臺上銷售,但由於是照搬別人的教程做的,缺乏獨特性,很難賣出去;她又嘗試去線下襬攤,可問了幾個市集,都要交“昂貴”的攤位費,為了處理這些辛苦編織出來的“破爛”,她只能選人群比較集中的廣場或小區門口,可是又因為自己太愛面子,根本吆喝不出來。
儘管運氣好時,她也創造過擺攤3小時,月入500塊的佳績,但是畢竟這件事對她來說困難多多,最後只能不了了之了。
所以,我認為副業凡是能做下去都有個兩個大前提:
一是持續的熱愛和堅持產出;另一個就是,一定要具備可行性,這裡的可行性並不是說這個事情本身行不行,而是對於自己來說,時間、能力、條件是否允許。
大家還有什麼“搞錢”的小心得,也可以一起在評論區聊一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