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平/文
相比九年義務教育和大學階段,幼教雖然屬於教育體系,但社會上對於幼教的誤解卻是很多的,尤其是很多家長,至今依然是霧裡看花。因此,我在這裡想對家長朋友們談談幼教的六條“不是”,分享如下:
01
幼教不是給兒童填充知識,而是在建構人生的“能力體系”。
這點是現代幼教的標誌,也是與小學化區別的分水嶺。為何如此說?有兩個關鍵點:其一,幼教和中小學教育的根本區別是,幼教以發展和建構能力體系為目標,而中小學是發展知識體系為目標。所以,現代教育思想認為,中小學生的學習力應該來自於幼教,或者更精準的說,幼教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其二,近些年來,幼教被市場化之後,有些為了活著和為了賺錢的幼兒園,便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跟著“不明事理”的家長走。當家長們希望“教得多一些”,幼兒園就搞小學化,有些家長群體,甚至會牽著“懂幼教更懂市場”的幼兒園鼻子走。
所以說,在幼教領域中能堅守正確的教育方向,彌足可貴。
02
幼師不是幼兒園裡的孩子媽,而是為了孩子成長負責的老師。
有一所幼兒園在招生諮詢會上,面對家長提出的“孩子不會自己吃飯和穿衣怎麼辦?”這一問題,招生老師說:“我們的老師就像孩子的媽媽一樣,餵飯和穿衣的事,您放心,老師都能替您做好。”
對此說法,我持不同意見,這是把幼兒園當做生意做了,把老師當做保姆看了,而孩子在哪裡?教育又何在?所以說,問題大了!
那年我去一所幼兒園看見的就是這樣的問題,沒聽見幼兒叫老師,都成了“麗麗媽媽”、“小雨媽媽”、“海豚媽媽”……我知道園長的理念是“愛的教育”,是“老師像媽媽”,但我還是直言不諱談了兩個問題:一個是時間久了可能會流於形式;一個是老師的第一職責是為了兒童成長,而不是“當媽媽”。
理由極簡,因為,媽媽的愛有時是溺愛,甚至是自私的愛。
03
幼兒園不是商業服務機構,是以教育服務為內涵的社會服務。
我勸家長們,不要緊盯著幼兒園的餐飲,即便是做的很好也不及飯店,只要營養到位、衛生合格、口味適合孩子即可。同時,如果家長們評價幼兒園,我建議,第一評價點必須是教育,是教育服務,是把生活中的教育因素充分發掘出來。如此,才能讓兒童在幼兒園得到真正的成長。
然而,有些過度商業化執行的幼兒園,卻偏偏投其所好,不談教育,只說衣食住行,把家長的視角引到了商業化領域。顯然,經商比辦教育容易得多。
04
家長不是顧客更不是上帝,而是協同幼師的教育合作者。
我常講關係管理,因為關係對了才有態度,才有一切。特別是家園關係,在市場化運作的風氣下,幼兒園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是錯位的,老師在前面幹,家長在旁邊看,家委會有如紀檢委。如此的關係之下,幼兒園和家長不能形成合力,甚至對立,最終的教育效果必然打折,兒童的發展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我常說,最好的幼兒園首先是有最好的家園關係,也就是“一家人”和“一班人”的合作關係,這樣才沒有內耗,才能實現教育最大化。
05
送孩子去幼兒園不是消費行為,而是一種教育投資行為。
我這個觀點和說法是被逼出來的。那年,在我們幼兒園附近,新開辦了一所硬體環境絕對一流的幼兒園。於是,有家長就以硬體和收費做比較,跟我們討價還價。對此,我只談兩點,好幼兒園的“好”主要在軟體,給孩子送幼兒園不是消費行為,是投資。
這是民辦園的一個市場問題,也是站位問題,若站在消費者角度,那就是收費與服務對等問題,反之,若以投資行為說去,看的是回報,是多年後成人和成才的回報,這樣的教育回報無法用金錢衡量,是高尚投資,是人文投資。
據此,我在一次培訓中丟擲一個選項題:誰說幼兒園的“好”最可信?結論是“畢業後的孩子和家長”,這是做教育的根本。
06
幼兒園教育不是課堂教學,是以生活和遊戲為主的教育。
當有人說起幼兒園小學化的時候,總是落在不能“教識字和數學”,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問題,小學化與幼兒園化的根本差別是認知方式的問題,是在課堂中“教與學”,還是在生活中“教與學”。
所以說,我常講一個觀點:幼兒園的主課堂和幼教題材應該在生活中和遊戲裡,而不是在課本中。當然,帶領孩子讀繪本不屬於中小學課堂教學,也包括適當的集體教學和集體學習,也是必要的。
在講這點時我舉過飯前洗手的例子,我說幼兒園老師教孩子們七步洗手法不是簡單的培養衛生習慣,更多的是強化兒童秩序感和對規則的敬畏意識。或者說,前者是第一層面的養成教育,後者是植入性的品質修煉。
總之,幼教有許多個“不是”,若幼兒園沒有跟家長們“科普”清楚,難免會有些誤會,所以我在跟幼兒園談市場意識時說過十二個字:做好了,說出去;做對了,講明白。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影片)版權歸釋出者【】所有。本App為釋出者提供資訊釋出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