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我是小碗非著名專業吃貨「鄭鄭」。
“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大雪』。
最近很多地方也都開始下雪了,初雪很美,不知道北方的媽媽們有沒有帶家裡的小傢伙去踩雪了呢?
大雪到來,也代表風寒更甚。
這時如果沒好好進補,順天時養生,冬天甚至來年都容易生病,你和孩子都做好準備了嗎?
1
大雪過後,避寒邪
首要之事要暖好這三個位置
大雪一過,首要之事就是保暖!
而保暖的重點就是——兩頭(頭、腳)暖,腰不露。
▎腳暖
"寒從腳下起",腳是離心臟最遠的部位,血液供應慢且少,熱量熱量不易被血液迴圈帶到足部。
加上腳部的皮下脂肪很薄,禦寒能力相對比較差,容易受寒,所以在大雪過後的寒冷季節,要特別注意腳部的保暖。
▎頭暖
大雪過後,氣溫驟降,風大雪大,偏頭痛和心腦血管病易被誘發。
而且人的頭部皮膚薄、血管粗、毛髮及汗腺多,熱量散發量特別大,據研究證實,
當氣溫為15℃左右時,頭部消耗的熱量約為人體熱量的三分之一;
氣溫在4℃左右時,頭部消耗的熱量增至二分之一;
氣溫在0℃時,頭部消耗的熱量達到五分之三;
氣溫在零下10℃左右時,四分之三的人體熱量從頭部消耗。
免疫力低的孩子和老人更要注意頭部的防寒保暖,外出記得戴上一頂溫暖的帽子,風大時,最好再圍上一條圍巾,做好頸部的保暖。
▎暖腹不露腰
大雪過後寒邪易入侵人體,除了做好腳部和頭部的保暖之後,胸、腹部的保暖也不能忽視。
胸、腹部受寒之後,易折傷體內陽氣,還會刺激支配內臟的的植物神經處於緊張狀態,誘發胃酸分泌增多,進而刺激胃粘膜或潰瘍面,使胃產生痙攣性收縮,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引起腹痛、腹瀉等胃腸病。
美麗年輕的媽媽們可要注意腹部保暖,美麗“凍人”固然美,但別讓自己的小肚子受涼呀~把秋衣扎進秋褲裡才是對冬天最大的敬意。
2
身體“進補”大好時節
6道應季食膳多吃少生病
營養專家表示,大雪時節若是補養得當,來年就有很堅實的身體底子,有利於抵抗疾病的侵擾。
給大家推薦6道應季食膳,大雪過後,建議隔三差五就做一道給家裡的大人小孩吃,以便溫補藏陽。
第一道:強身護眼之枸杞肉絲
食材:
枸杞20克/ 瘦豬肉100克 /青筍20克
油/ 鹽/ 砂糖/ 麻油/ 紹酒 /幹澱粉/ 醬油適量
做法:
1.枸杞洗淨待用;
2.瘦肉、青筍洗淨切絲,拌入少量澱粉攪拌均勻;
3.熱鍋倒油,將肉絲、筍絲同時下鍋翻炒,烹入紹酒,加入砂糖、醬油、食鹽攪勻,放入枸杞翻炒致熟,淋上麻油即可起鍋。
第二道:暖胃補血之番茄炒牛肉
食材:
牛裡脊250克/ 西紅柿3個/ 雞蛋1個
蔥1根/ 姜3片/ 蒜3瓣/ 香油1大匙/ 生抽2大匙/ 油鹽少許
做法:
1.牛肉洗淨切成薄片,加一個雞蛋,一勺生抽,少量生薑,食鹽一起抓勻醃15分鐘。
3.番茄去皮切塊,蔥,姜,蒜切末備用;
3.熱鍋放油,放入牛肉炒至5分熟出鍋備用;
4.放油,爆香蔥,姜,蒜,放入番茄,加生抽2大匙水;
5.接著放入牛肉拌勻並調入少許鹽;
6.起鍋前放入蔥花,淋入香油即可。
第三道:清腸胃之木耳冬瓜三鮮湯
食材:
冬瓜150克/ 木耳150克/ 蝦米15克/ 雞蛋1個
食鹽/ 水澱粉/ 麻油適量
做法:
1.冬瓜去皮洗淨切片,木耳提前泡發、蝦米洗淨備用;
2.雞蛋打勻攤成蛋皮切寬片備用;
3.鍋內加鮮湯上火燒開,下蝦米、木耳煮沸5分鐘,再將冬瓜放入;
4.開鍋後撒入食鹽、澱粉,起鍋前倒入蛋皮,淋上麻油即成。
第四道:祛寒補血之當歸羊肉湯
食材:
羊肉500g / 當歸20g / 紅棗20g
桂圓肉10g / 枸杞10g / 姜適量
做法:
1.羊肉洗乾淨,切塊;
2.放入煮開的水中焯一下,撇去浮沫,取出備用;
3.姜去皮,紅棗去核,當歸、桂圓肉、枸杞用水泡洗乾淨;
4.把所有處理好的材料放進湯鍋中,注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轉中小火煮1.5—2小時,最後可加點鹽調味。
第五道:養肝明目之菟絲子粥
食材:
菟絲子30克/ 粳米150克/ 白糖適量
做法:
1.將菟絲子洗淨後搗碎,或用新鮮的菟絲子搗爛,水煎,取汁;
2.粳米淘淨,倒汁煮粥;
3.待粥快好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味,稍煮片刻即可。
第六道:護腸助消化之紅薯粥
食材:
新鮮紅薯250克/ 粳米150克/ 紅棗若干/ 白砂糖適量
做法:
1. 將新鮮紅薯洗淨,連皮切成小塊,紅棗
2. 粳米淘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水;
3. 將紅薯塊和粳米一同放入鍋內,加入約1000毫升冷水煮至粥稠,加紅棗和適量白糖,再煮沸即可。
寫在後面:
大雪過後,往身上增添衣物的同時,也別忘了多吃些溫補食材為身軀提供更多熱量,做好保養封藏工作,來年家人和孩子才會少生病!
最後別忘了給我們點個“在看”和“贊”哦!